兵团琐忆(之四)

(0)

相关推荐

  • 永远的青春驿站:邹平“英雄神炮连”

    一个人的一生中,注定会有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我的心底,深深刻着一个名字--"十连".闲暇时候,很多与十连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来.十连有个响当当的名字--"英雄 ...

  • 栗江风韵第25期

    贺李会长公子李桓新婚 孙斌 恭逢国庆婚同庆; 喜见房圆月共圆. 柳源裕 烛光待旦,木子李新枝繁茂: 花容如月,小石源百境葱茏. 叶继德 鉴亭盈喜气: 木子长新枝. 梁国萍 土厚石源,又见梅枝添一景; ...

  • 兵团岁月之九·缺水的日子

    连队平时吃水没有问题.昆仑山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下来,汇成格尔木河.河水通过兵团水利连队修建的水利枢纽和东.西大干渠,及一条条支渠引入各个连队灌溉田地,也进入我们连在院里挖的大蓄水坑,解决二百多人的生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七:告别九分队

    英雄的铁道兵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7.告别九分队 地里的稻谷又黄了,妇女们都在忙着收割.越南的水稻也闹不清一年几熟,反正总是见到他们在插秧.在收割,因而也无法由此来判断目前是什么季节.但是从村前村后的 ...

  • 何振声:乌加河畔三声唱

    导     语 与生命同在的知青情结像磐石,牢牢地把我们铸在一起.任凭时代大潮的冲刷而傲然挺立.在知青们进入晚年的今天,这套记载着我们青春风雨以及人生沉浮的<乌加河之殇>,再次把这个群体的 ...

  • 【小说】梅伟‖小通讯员和交通马

    小通讯员和交通马 文/梅伟   我16岁的时候,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遇到了一个不会说话,但是特别忠诚的朋友:一匹枣红色的交通马. 第一次看见枣红色交通马是在起床号吹响以后,我们列队出操,在雄壮的一二三四呼 ...

  • 兵团琐忆(之二)

    与诗有关的人和事 我们连有一个写格律诗的人,他的诗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并不为众人所知,可当年我却有幸见识过他的大作,也算是受到了一些文学的熏陶. 这个人就是董凤德. 董凤德是初三生,应属于高文化阶层, ...

  • 兵团琐忆(之三)

    追 忆 一 个 人 当时连里有四大高人."高"是指得个子高,大康是其中之一.大康个子虽然高,却并不弯腰也不驼背,很象一棵挺拔的树,他走起路来晃来晃去,当然就象一棵晃动的树了.高大的 ...

  • 兵团琐忆(之五)

    追忆第四个人 谁都不会忘记那场令世界震惊的灾难.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城市倾刻夷为平地,有14.8万人殉难,在那张令人心碎的殉难者名单中,有我们连的一个战友 ...

  • 兵团琐忆(之六)

    最甜的瓜给谁吃 在七班那几年,脏活儿累活儿没少干.干得最多的就是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连长也习惯了,一有这类的活儿就说:七班吧. 那个夏天,我们班又被连长点了将,只要一上工,就忙作一团,筛沙子的,和灰的 ...

  • 兵团琐忆(之八)

    想  起  凤  琴 凤琴是一九七一年初调到我们班的.记得那天,凤琴抱着她的被子笑眉笑眼地坐在炕沿上,见我们都围着她看,就说:你们都这样看着我,我都不好意思了.说完就把脸贴在被子上,嘻嘻地笑.那样子很 ...

  • 兵团琐忆(之十)

    "我"说什么了? 那年我探家归来,一时和连里电话联系不上,没人来接我,我坐在候车室里,一时没了办法. 正当一筹莫展时,有三个男生走进来,其中一人手里还拿着条鞭子,仨人在候车室里东看 ...

  • 兵团琐忆(十二)

    我   们   班 我们班是女生班排序的第一个班. 分班的时候,连里似乎是有意把个子高的人都分到了我们班,一个班的人列队站出来,比别的班高出一截,自我感觉挺神气. 神气倒是挺神气,可神气当不了真本事, ...

  • 【军旅琐忆】岩泉||骑马照相

    骑马照相 岩  泉 五十年前,在大西北当兵,有机会亲身领教骑马的滋味.那时,我们部队建有一个生产队,为了短途运输疏菜需要,特意从当地牧民那里买了一匹杂色马,我们这些从南方去的新兵争着骑马照相,为了定格 ...

  • 乡情琐忆‖嫲嫲的石碾

    ​碾棚,在村子的前街.从我记事起,碾棚就只剩了下碾,没有了棚. 随着粉碎机.磨面机的到来,就"碾前冷落车马稀"了. 但也有用场! 比如俺嫲嫲,就经常在石碾上"做文章&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