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失败的那么快?

这个问题让李自成非常尴尬。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数百年来李自成一直是后人评头论足的重要人物,其评论加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李自成的形象也在不断切换中,比如豪气冲天的民族英雄、比如庆祝难受的民族罪人等。

而回到李自成本身,这个成功颠覆大明王朝的农民军领袖,到底为何会迅速失败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天时不予

在静夜史看来,李自成之所以迅速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成功得太突然了。

从崇祯二年走上揭竿而起的工作岗位,到崇祯17年将大明王朝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成功晋升,李自成虽然屡战屡败,但好在当时的明朝已经烂到了根,竟然多次出现放虎归山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李自成能一次次东山再起,并最终推翻明朝的根本因素。

但问题是强大的明朝即便再无可救药,但也绝不至于一推就倒,而且是倒在农民起义军这样的乌合之众面前,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答案就是,李自成绝对是“借助了”天时,而这个天时就是华北鼠疫。

明末小冰期导致的连年干旱,使得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并导致了席卷华北的恐怖鼠疫。

因为鼠疫的存在,所谓北京的明朝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李自成得以风卷残云地拿下北京,颠覆明朝。

但紧接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就遭受了和明朝军队同样的厄运。其后而来的清朝军队,因为推行满汉分离,得以独善其身并最终熬了过去。

2、地利不济

因为李自成同志忙于革命斗争且屡败屡战,导致根本就没有时间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李自成始终难以摆脱流寇的身份,一旦遭遇挫折,那么紧接着必然是土崩瓦解的恐怖局面,一片石大战之后的李自成亲身验证了这一点。

当然,更令李自成尴尬的是,即便建立了根据地,李自成也难有作为,因为他的区位太差了。

李自成的失败,固然有忽视清朝的因素,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自成就是高度重视也没什么卵用。

虽然李自成成功打进了北京,但他能够获得的也只有包括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内的北方区域。为帝国提供赋税的南方依然在南明手里,占据四川盆地的张献忠虽然和李自成没有竞争关系但也不是李自成的下属,而李自成能够占据的土地早已被十多年的农民战争搞得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自成拿什么和清朝硬刚?而且是征服了漠南蒙古的清朝硬刚?

这还不算西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势力,这意味着李自成的最大成就,也就是割据北方。而在南明、清朝和吴三桂等多方势力的夹击下,李自成想要活下去都是个大问题,所以他的失败绝非偶然。

3、人和不行

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合适的天时地利,依靠人和也能够闯出一片天地,即便不能称霸天下,最起码也能够割据自守。

但问题是李自成最缺的就是人和,不仅李自成个人能力不行,其军师团队更加不行,和汉太祖团队之间差好几个李世民。

在革命初期,为了拉拢更多农民加入,李自成提出均田免征的口号,这无可厚非,但当李自成推翻明朝后,麻烦就随之而来。因为没有收入,所以李自成开始了对明朝官员的“追饷”,打碎了这些投机者的所有幻想。要知道,士绅阶层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实际统治力量,他们的向背直接决定了李自成的成败;再加上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导致左右摇摆的吴三桂愤而降清,将大顺政权置于众叛亲离的地步。

而更尴尬的是,李自成团队不给力,自己的个人素质更不行,比如他的第二任妻子邢氏就跟自己的战友高杰私奔而后成为李自成的宿敌。

更重要的是,李自成自己也没啥主意,也就是长远的考虑。这使得李自成在颠覆明朝后,没有及时应对南明的顽抗和清朝的南下,为速败埋下了祸根。而且虽然李自成在高迎祥死后拥有了闯王的称号,但却并不能令其他农民起义军信服,尤其是混世魔王张献忠。

因为李自成始终处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之下,最需要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盟友,但张献忠明显只想当土皇帝。

概括来说,李自成的失败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说绝非偶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