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稿 | 蒸 年

(0)

相关推荐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一:年蒸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热气腾腾“大饽饽”

    文 | 厉剑童 每到岁末年终,出于多年养成的写作习惯使然,总要写一写关于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人和事.陆陆续续写下过年赶山集.听大戏.杀年猪.放鞭炮.辞灶.包水饺.祭祖.拜年等等若干篇什,觉得这些都是过年最 ...

  • 七十年代我们的饭食

    家乡是个小山村,丘陵薄地,栽种的多是地瓜.村里的人,一年四季以地瓜面为主食,很少吃到麦面做成的食物.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主要是窝窝头(我们叫pagu)和煎饼.窝窝头分两种,一种是馒头状的中间有个洞(比馒 ...

  • 『一位70后讲述的感人故事:』:三十斤白面

    一位70后中师生讲述的求学故事 文:飞翔的夏天 三十斤白面 题记:     1990年8月我考进了县师范学校.回首初中学习的时光,有一件事情最不能让我释怀,那就是三十斤白面的故事.我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 ...

  • 人间有味是清欢,包子馒头配稀饭

    一个多月没更新了,有点不知道写什么好的感觉,无从下手,但恍惚中又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写. 从新冠肺炎开始,心情完全被打乱,看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的文章,跟着着急上火起哄,一切都是恐慌情绪惹得祸. 最后发现做点 ...

  • 春节特稿|年+年+年

    诗话黄石 ◆  ◆  ◆ ◆  ◆  ◆ ◆  ◆  ◆ 作者简介 俞永才, 阳新县兴国镇白杨村俞组人. 务农之余,读书写作. 身在乡村,眼观天下. 年 年,一个多少时间被多少人说了多少次的字眼. 年 ...

  • 春节特稿 | 情关乡愁

    曾几何时,乡愁,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只可梦寐以求,却无从抓起.真想拥有它的离情别绪,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模样,更何况,漂泊在外的一叶楠舟,停靠在一隅,上岸讨生计,栖息一段时间,又奔投下一个港湾.故乡依稀, ...

  • 春节特稿 | 温情的腊八粥

    腊八节这个民俗由来已久,上可以追溯至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周代.当时的人们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以狩猎到的野兽举行大规模的祭神祭祖活动,既是一种庆祝,也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称为腊祭,史书上称之为& ...

  • 春节特稿 | “福”字是春节的符号

    "福"字带来的是人们心中熟稔的春节的信息和气息,唤起我们特有的春节的情感,也是一年一度彰显出的深意. "福"字意含深远.它包含的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 ...

  • 春节特稿 | 舌尖上的故乡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春节,这个浓缩了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传统节日,历经浮世风霜,如今已演 ...

  • 春节特稿 | 1978年的那个春节

    在1978年的那个初春,"文革"的政治坚冰仍未彻底消融,人们熟知的改革开放的那声"春雷",要在这一年的年底才炸响.生活虽然依然清贫.困顿,但却发生着一些改变,有 ...

  • 春节特稿 | 淡薄的年味——关于春节的文化沉思

    近些年来的春节,除了家人团聚的温馨.亲情友情的惬意,总还能收获一些感慨.例如,似乎常听到有人抱怨,年味怎么越来越淡薄了呢?至少在二十年前这样的抱怨并不多.作为最隆重的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味道淡薄下 ...

  • 春节特稿 | 年猪饭——土家人的特色大餐

    "杀猪了!杀猪了!"听到猪的一声声惨叫,鄂西湾潭采花土家山寨的小孩们一个个欢呼着,呼朋引伴地从房前屋后跑出来,围着杀猪佬看热闹.进入冬腊月,该杀年猪了.这季节的土家人一点都没觉得杀 ...

  • 春节特稿 | 缘起那一纸红

    展一纸朱红,生福意:铺一厢情愿,寄情出. 凛冽寒风中,冬日的留恋徘徊在门前,拍打着门框.去年的春联还倔强的匍匐在门的两侧,经过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跌跌撞撞,虽是红纸的颜色早已褪去,可依稀可见那两列油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