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重读似春潮

我在汪曾祺先生的《草花集》里,觅到了一个消夏的清凉所在。读着那些不愠不火的文字,我的焦躁的心得到了些许的安抚。《草花集》所收文章,字数大都在千字内,最长者也不逾三千,而且汪老所写文字既不带火,也没牢骚,花鸟虫鱼、山河日月、锅碗瓢盆、诗书琴画等等信手拈来,小题材,大觉悟,读了让人唇舌生津,神清气爽。这样的天气,读这样的文章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汪老的文字不失风趣和幽默。在《闹市闲民》里,汪老写到一个独居老人,虽然他每日吃的是粗茶淡饭,虽然他一生中潮涨潮落,但他依然把日子过得平平静静,无大喜忧,无大烦恼。读到“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不禁为老人的前半生伤怀。紧接着,又读到“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仅此“呛呛七呛七”一句,就逗得我捧腹狂笑。同时,也为汪老这种惜墨如金的叙述方式深深折服。在一千字随笔《洪椿坪》里,汪老写道,在峨眉山,他看见两个从五台山去的和尚在后殿拜佛。他俩在佛前,需拜180拜。“正在拜着,黑胖和尚忽然站起来飞快跑出殿。”读到这,我对黑胖和尚这一跑颇感蹊跷:“什么事让他如此慌张呢?”紧接下来,汪老作出如此解答:“原来他一时内急,憋不住了,要去如厕,整顿衣裤,又接着拜。”

汪老的文字溢满人间烟火味。他写上世纪四十年代昆明护国路上的小饭馆,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饭馆早起开门营业时,在门口竖一块牌子,上书“开堂”两字。晚上饭馆封火打烊,又竖出一块牌子,只落一字:“毕”。寥寥数语,他就把一座历史的死城写活了。写到川剧的表现手法:一对年青人一见钟情,四目相对。有人见了,遂用手把他俩的视线拉在一起,并在上面打一个扣儿。写立春这一日:他先写“打春”的典故,接着说北方人在此日有吃萝卜习俗,谓之“咬春”。写昆虫:说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称作“挂大扁担”,并巧妙引用“蚂蚱打喷嚏——满嘴的庄稼气”这句鲜活灵动的民谚。咀嚼着汪老的这些行云野鹤般空灵的文字,我迟钝着的神经突然为之兴奋不已。

汪老的文字清逸中蕴含着深邃。在千字随笔《牌坊》里,他写道:一位年轻女子守寡二十余年,含辛茹苦把儿子供读到进士。村里的族人提议要为她立贞节牌坊。儿子跟她提起此事,她大怒道:“我不要立牌坊。”说着从床下拖出一个柳条笆斗,把铜钱倒在地上,说:“这就是我的贞节牌坊。”读到这里,我产生出一个疑问:“这些铜钱怎么成了她的贞节牌坊?”紧接下来,汪老写道:“原来白夫人每到欲念升起,脸红心跳时,就把一斗铜钱倒在地板上,滚得哪儿都是,然后俯身一枚一枚的拾起来,这样就岔过去了。”

汪老的文字处处显出简约。他总在走笔至神来之处戛然而止,不作铺陈,也不作评论。他把国画中“疏能跑马,密不插针”的绘画技法,巧妙运用于文字,为读者的思想留足辽阔的飞翔空间。阅读他的文字,我总会在掩卷时让自己的思想到文字之外的世界跑一会儿马。

汪老《草花集》里有一句话:“往事回首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我在汪老的《草花集》里,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春潮涌动。这春潮,这涌动,如丝丝细雨,如拱土而出的青草,如山涧里的潺潺水声,虽然它们来得并不惊天动地,但它一点一滴沁进心里,让我蜷缩着的心情得到了舒展。

(0)

相关推荐

  • 骑行路上,探访一座半边牌坊

    天气渐凉,懒于运动,又管不住嘴,日积月累,摸摸微凸的小肚腩,不禁摇头叹气,什么都不必说了,默默推出心爱的单车,周末骑行半天,一是锻炼身体,减一下肚子,二来可以探访周边村庄的古桥.古槐.古屋.牌坊啥的. ...

  • 节孝石坊

    一. 节孝石坊: 节孝石坊是一座表彰寡妇贞节孝顺的石牌坊,也有称"寡妇坊".建于清雍正年间,为邑庠生金世悦26岁死亡为妻张氏而立.牌坊两柱一间三楼,面阔近4米,通高6米余.正楼檐下 ...

  • 春日送你一首诗

    春  日  送  你  一  首  诗 一一写在辛丑年立春日 屈明鹏 刚刚在屏上写下了春天 写字的手指就开始变暖 一缕缕的春风溜出了指尖儿 在春日的时空里到处弥漫 牵出了霞光,也牵出了鸟鸣 牵出了微笑 ...

  • 【司马狂说徽州23】孝贞节烈坊:徽州历史上的最后一座牌坊

    [司马狂说徽州23]孝贞节烈坊:徽州历史上的最后一座牌坊 司马狂/文 (竖版视频,点击全屏播放,效果更佳) 歙县被誉为"中国牌坊之乡",行走在歙县的村落间,时不时的总是会有一座牌坊 ...

  • 肇庆有座200年前的“贞节牌坊”----“旌表节孝牌坊”,为谁而立?

    漫步肇庆街头,寻觅肇庆历史古迹,发现康乐中路的路中间,有一座"贞节牌坊",名叫"旌表节孝牌坊". 旌表节孝牌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距今已有200年 ...

  • 旧书重读

    ■刘敬胜 上高中时,在学校旁边有一家旧书店,很小的两间,架子和地上摆满了一摞摞的旧书.买书,需要亲自翻找.店主是一位古稀老人,头发和胡须花白,背有点驼,戴金边眼镜,双目炯炯有神,实实在在的" ...

  • 或许历史就是这样被人遗忘的

    现如今,这个李氏墓园已经被周围的繁华所包围,现在它越发的显得荒凉,墓园中的几十棵杨树也已经被锯掉,估计接下来就可能被要求迁坟或者被整体开发,这里将消失不见, 它虽然只是世代居住在此的李氏族人墓地,但是 ...

  • 旧书重读(一)

    总第384期 前几天,在山里走,一眼看到这鲜明的蓝与黄,便觉难忘,是谁安排它们这样相遇? 翻歌单,又发现陈奕迅的这首<好久不见>,便拿来做今天的开场音乐了. 我告诉学生们每周至少读一本&l ...

  • 苍狼丨《春潮似海》

    <春潮似海> 作者:苍狼 晨闻爆竹声,始觉佳节临 艳阳晴空照,人间紫气升 新春已过,三阳开泰,元宵节又至.北方微寒人稀至,江南已是绿烟轻.二月燕来花枝俏,游人如织闹元宵.长街十里,人头攒动 ...

  • 旧书似故人

    爱旧书者,虽不仙风道骨.白须飘飘.衣袂连连,总有些自恋与恋旧情结.就如恋古旧拙朴的老式红木家具,如恋青花瓷.旧字画:如恋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旧书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手捧一册旧书卷,书香绵延, ...

  • 重读缠论12:仅利用均线系统是如何稳定处理个股盈利的

    之前几天讲过,"吻"技是缠论108课里,是最少写出来的技术应用之一.而吻就是两根不是指标的均线构成的图形. 一般来说是用的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也就是白黄线,白色代表五日均线,黄色 ...

  • 重读缠论3:你的喜好是死亡陷阱,如何把喜好隐藏起来

    缠论的第三章,是非常非常短的一章,我在读了十遍之前,对这章也是草草读完了事,感觉这一章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细读之后,感觉就变了. 这一章,用处真的是不大,哈哈哈哈.开个玩笑. 一共四段,就构成了简短 ...

  • 吃货美食:它似蜜、酸菜排骨、韩式辣白菜豆腐汤的做法

    它似蜜 羊肉切约1公分薄片加蛋.干淀粉.姜丝.少许料酒.老抽,抓匀,腌5分钟,准备一小碗,将糖.老抽.甜面酱.醋倒入混匀:锅内油烧热,倒入羊肉及姜丝,快速滑炒至肉发白;加葱片.蒜片翻炒出香味;倒入调好 ...

  • 重读缠论4:劝人理性只是皇帝新衣,真正理性是看破理性的谎言

    继续重读缠论,今天第四章.原文标题是什么是理性?缠师用了一些实例来讲"市场的理性"到底的本质是什么. 第四章原文 在这个市场里,不乏各种说教类的"博主".&qu ...

  • 重读缠论5:市场除了看还要干,不干只看是不行的

    昨天先把第6章给写了,发现漏了第五章.今天补上. 第五章非常的短 标题一共十一个字,能做到的有几个?能做好的有几个?市场里会说的太多,会干的极少.干还能干好的,更少. 十一个字的背后,是无数时间.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