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1978(上)

我的1978(上)

袁福成||江苏

1978年,共和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在结束十年文革动乱后破冰启航。1978年,我个人的命运也以告别农村、跳出农门,昂首跨进大学校门为标志,发生了根本改变。

1972年底,我们从一所乡镇中学的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回乡之初,被文革思维洗脑后的我们,还天真地认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长达五年半的农民生涯却“碎落了一地芳华”。

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极端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社会最卑微的底层生活状态,理论上翻身做主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当家作主的普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劳忙碌一整年,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完全解决。国家制定的具有世袭特点的户口政策,决定了农民的孩子出生后只能是农民,贫穷代代相传,愚昧世世相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出农门、逃离农村,哪怕是外出学一门手艺(农村有“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之说),哪怕是月工资仅有几元、十几元的代课教师,哪怕是月薪不足二十元砖瓦厂临时工,都成农村知识青年的向往和追求。参军和被推荐上大学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梦想。在当年,年轻农民想外出学手艺、做代课教师或打临工,也无权自主选择。离开农村外出谋生,首先要持有生产队、大队、公社同意的“三级证明”。一个农村的生产队长就可以将你逃离农村的梦想扼杀在摇篮之中。原本农家子弟还可依靠读书出人头地,而跳出农门的这一通道,也被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给堵死了,建国后建立的高考制度被取消,大学生是由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推荐上学,不管你成绩多么优秀,没有任何后台的普通农民子弟,想进大学比登天还难。上大学的人群中虽也有农民出身的,大都是有权有势的干部为他们开了方便之门。我也曾尝试过去学校代课,被生产队长断然拒绝了。也尝试过报名参军,已通过了军检,又被大队以照顾更困难的家庭为由把我留下了。虽然跳出农门的希望十分渺茫,但心中的希望之火从未熄灭,苦熬五年多,终于盼来一线生机。

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被文革废弃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由于当时农村信息闭塞,既无电话,更无手机、电视、网络,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农村时断时续的有线广播。当我得知恢复高考消息时距高考预考仅剩十几天时间,好在考场就设在公社所在地,报名也在公社文教办公室,报名之后随即发放准考证。但因毫无准备仓促上阵,预考也未过关,第一次跳出农门的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仅隔半年,78年的高考又将在7月初进行。77年高考预考的失利给我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此时的我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原以为自己在学校成绩优秀,参加并通过高考预考应不成问题,后来发现77年高考的预考、统考命题是以文革前的初、高中教材为参考蓝本,数、理、化试卷尤其如此。而我们在文革中就读的是两年制高中,使用的数、理、化教材以学工、学农、学军的实用内容为主,数学教材中有工业制图、军事三角测算,物理教材中有农业机械的运用、电工常识,化学教材中有农药化肥使用常识,这些不成体系的教材内容,几乎与高考风马牛不相及。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有不少文革前初中生学过的数、理、化知识,我们在初、高中阶段从未涉及过,要参加高考还得从头学起。77、78年的高考,大批文革前毕业的初中生也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而文革中的高中毕业生能考上的反而成了凤毛麟角。准确地说,我们的的确确成了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上小学高年级时文革开始,小学生整天跟着到处破四旧、贴大字报。初中、高中阶段名义上是两年制,学工、学农、学军、唱红歌、跳忠字舞就用去了大半年时间。当年的学校生活的确要比当今轻松愉快得多,学生的身体素质比现在的学生还好,但文化课功底很差。要不要参加78年高考复习,成了两难选择。不参加复习,要想跳出农门,除了高考这架“独木桥”之外没有任何门路。参加复习,文化课功底太差,必定会困难重重。好在我的家人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五十多岁的老父亲,大概是深知自己没文化吃的苦太多,希望最小的儿子能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极力鼓励我停工参加七八年高考复习。在县文教局工作的堂哥,更是在我犹豫之际,早早在建湖县城高考复习班帮我报了名,并几次托人带口信,催我尽快参加复习。因此,我这双拿了五年多铁锹和锄头的双手,又重新拿起了钢笔、直尺和圆规。

高考前的复习是短暂的,前后仅有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高考复习是艰苦的,高考结束后,我的体重和高考前相比,瘦了整整十八斤!我自认为一旦投入读书是舍得拼命的人,每天早晨坚持六点准时起床,凌晨一点睡觉,中午也从不休息。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连当时住在我们宿舍隔壁的文教局领导都十分心疼,常让堂哥劝劝我们要劳逸结合,以防伤了身体。我也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对别人来说是复习的课程,对我们来说都是新授课。复习课节奏快,频率高,为了弄懂弄通所讲的内容,我每天早早起床,第一个到达复习班第一排座位上,因为只有坐在第一排,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课内容,看清老师的板书,才能快速记录下老师授课的细节,课堂上一时未听懂的,回到宿舍再慢慢梳理,直到弄懂弄通才算罢休。白天时间远远不够,就只能牺牲晚上的部分睡眠时间来补充。

在我看来,参加高考复习不属于脱离农村外出务工,因而既未向生产队请假,也未向大队报告,更未上报公社批准。因此便招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在生产队、大队干部看来,我未经请假擅自外出参加高考复习,既扰乱了生产队、大队的劳动力管理秩序,也动了社队干部们“权力”的蛋糕。于是,大队干部责成生产队长派专人找到我的复习地点,要我立即回生产队参加务农。明确通知我,带一次不回,除了承担被派人员的来回路费和误工报酬外,每天还额外再扣除我家十分工。我若不回去务农,我父母就得为生产队白白干活一天,还得额外贴上被派人员的误工报酬和来回路费。带两次不回家,每天要加扣至二十分工。先后三次派人到建湖要求我回家,都被我坚决拒绝了。我父亲原本就坚定支持我去复习,他也做好当年所挣工分被全部扣光的准备,要我安心复习。大队干部见此招不灵,又想出新的招数来利诱我,先是让人带来了入党志愿书,说只要我回家就优先发展我入党,并承诺培养我这个高中毕业生担任生产队长。甚至已找人将入党志愿书填写好,带到复习班让我签名。因我志不在此,拒绝在入党志愿书上签字。这下子可惹恼了大队书记,他们便采取新的报复措施逼我就范。

当年,我的四叔父在大队担任炊事员兼通讯员,由于四叔小时候就患有哮喘顽疾一直未能治愈。尤其在冬春季节,哮喘经常发作,因而干不了农村的重活、累活。但四叔天性聪颖,为人活络,当锅摸灶倒是一把好手,当时公社干部下乡,都是由四叔弄些农村土菜招待。后来,炊事员兼通讯员成了四叔的职业,所得工分能和生产队壮劳力旗鼓相当。这也是四叔一家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大队书记为了迫使我就范,结果把和我复习毫不相干的四叔撵回了家,并且明确告知我四叔,何时将我从复习班上带回,就何时再来上班。四叔一下子失去赖以生存的饭碗,首先在四叔家里就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四婶认为是因为我去复习才导致四叔被“下岗”的,四叔的“下岗",一家人的生计就发生了困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我放弃复习。四婶碍于面子不便和我父母直言,通过祖父母来做我父母的工作,让我早早回家,

以便能使四叔早日恢复通讯员工作。父母通过顺人将口信带给我,要我回家一趟,和家人好好商量看如何处置。当时我想,若坚持不回去务农,四叔就丢掉了全家赖以生存的饭碗,我若回去,就失去了跳出农门的唯一机会,坚持复习至少还有一线希望,如放弃复习就任何希望都没有。我的心在回与不回之间痛苦地挣扎,后来我下决心回去一趟,想听听四叔的看法。回家后四叔的一番话让我喜出望外。四叔拍着我的肩头坚定地说,“你回去好好复习,将来你能考上大学是你的福分,如果考不上你也不能怨人。我的确被大队书记撵了回来,这事虽因你而起,但绝对与你无关,我将来即便讨饭,也决不在你门前经过。我没有本事为侄儿谋一份跳出农门的工作,还要将你从高考复习班上拉回来,叔叔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四叔的一番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又毅然回到了高考复习班。

自从有了这场风波后,我思想上的压力更大了。心里常想,能否考上大学,不仅事关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甚至和四叔一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考不上大学,四叔因此丢了饭碗,我无法向四叔交代。考上大学,即便四叔丢了饭碗,我也有了帮助四叔一家的能力。我一定要竭尽全力非考上大学不可。对我而言,既然这异乎寻常的复习机会来之不易,又怎么舍得浪费日常的分分秒秒?特别是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四叔的一番热情鼓励和郑重承诺,更让我丝毫不敢懈怠。此时的大队书记看这一招也未能奏效,四叔并未因失去工作而低头,我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复习。他们除了继续放话要加倍扣我们家工分外,也没有其它办法可想,我依然奋斗在艰难的复习之路上。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0)

相关推荐

  • 肖云凯:穷则思变(节选)

    1969年冬天,来我们大队的"驻点干部"李克很注意大队领导班子的团结,热心在班子的新.老成员之间做"协调"工作,我的工作与心情平稳一些.李克是中共界首县委书记郝 ...

  • 我的1977年高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Gaokao Jiyi- 我的1977年高考 /刘/顺/道/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改革开放前的重大事件,是党中央和邓小平作出的重大决策.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泽润 ...

  • 【高考关注】40年前恢复高考我一波三折圆了大学梦

    [编者按]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开考.今年恰逢高考恢复40年,高考改变了青年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 ...

  • 乡愁-翻天覆地40年

    20世纪60年代,我超龄念小学,早先沒有学校上学,我只能同村上的小伙伴玩耍.大概1963年我们大队在二间破瓦房里开办小学校,课桌是用木板搭的,椅子是从家中带的,操场是烂泥地.我时年10岁走进陈其小学读 ...

  • 缅怀知友:偷盗之师丁兆如

    缅怀知友:偷盗之师丁兆如  作者:李想 题 记 1965年,我们江苏省如皋县的365名知识青年,集体插队到本地江心小岛长青沙的知青大队. 那时,我们韶华正当年.而今,两鬓染霜皆翁妪.不少知友却已撒手人 ...

  • 乡愁-逝去的陈其村

      陈其村有9个生产队(村民小组)一千多口户籍居民的行政村.南望虎丘山,西依浒墅关,北临浒墅关九图村,西塘河喇叭塘口与罗埂塘和陈埂塘相连.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标志物,只能用东经120度32"20 ...

  • 被“放弃”高考后

    今日话题:你被高考改变命运? 明天,就要迎来今年高考,虽说高考不再被誉为过独木桥,但对每个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高考仍然是决定未来人生的一场重大决战.然而,在过去,却因为要通过高考预选才能参加高考,很多 ...

  • 王其康:我的苦命兄弟王健

    原题 为了寻觅一张照片 作者:王其康 为了寻觅一张照片,一张埋藏于我心底里五十年前的照片,费时一整年,过程一波三折,情节如同电视剧. 王健1950年生,与我同岁.他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均于幼时夭折.王健 ...

  • 陈强燕:竹床

    1990年的高考,让我刻骨铭心.那时农村无考点,我们所在高中共16人有资格参加高考,住在现已拆除的人民剧场招待所.天太热,整夜睡不着:没有凉席,草席不能挨:到早更天,熬不住了,又差点睡过了头,是老师叫 ...

  • 【散文】船石湖上有个相思洞天 ‖ 袁征

    船石湖上有个相思洞天袁 征初夏微风轻轻吹起,我们从成都驱车140公里来到船石湖风景区. 连界镇船石湖(图片来源:威远广播电视台) 船石湖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西北部的连界镇.该镇距威远县城39公里,面 ...

  • ◇星夏卷•匠作典藏•散文篇◇《草地上的月光​ 》||□ 晋耀文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 ...

  • 【技巧】散文干货大全:细致解析散文答题知识点(上)

    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 ヾ(◍°∇°◍)ノ゙ 一 鉴赏散文的语言 1.理解词语的含义 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1)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 (2)结合上下文再次理 ...

  • 散文天地|草原上的夕光 作者:王鹏寰

    草原上的夕光 我站在这高天远地的高处,迟暮的光茫将这些高处的草原,镀上了一层夕光里的绚烂.我虔诚地仰望着,眼中这一只鹰,是在那里翱翔,眼中这一山花,是开在那片草原.牛羊好似颗颗晶莹的珍珠撒在这碧绿的草 ...

  • 在“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诗歌散文大赛 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在"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诗歌散文大赛 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湘聚旧时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玲玲 2019年7月25日 尊敬的刘部长.郭主席及大赛筹备组各位领导.各位文朋诗友: ...

  • 名家散文赏析:雪松上的泪珠

    今天上午,到园中散步,清秋睛好,阳光和煦.我从一棵雪松下走过,偶一仰首,看到上面有一点点小珍珠一样的东西在闪闪发亮,此一发现,引起我心中一瞬间的喜悦.仔细看时,原来是一枝轻细的松枝上挂着一串小小的水珠 ...

  • 名家散文:《净土上的狼毒花 李存葆》

    净土上的狼毒花 李存葆 近些年,寻梦香格里拉,已成为国内外诸多旅人的时尚. 人是爱做梦的动物.梦从广义上讲,是人类面对世事的艰辛,生存的痛苦而生发的幻想.理想.追求和期望.自1997年9月14日,云南 ...

  • 听:春雪浅浅梨花带梦(散文)作者 | 玉上缘 主播 | 蓝莲花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大风起兮,长歌当酒 春雪浅浅梨花带梦 玉上缘         春天,我轻轻停留在南山的峡谷间,感受着空间中飘来的雪花,欣赏着一边一山一美景,呼吸着冷风冷霜冷梨花,这一切都让我流连忘返 ...

  • 【山西】郭世永丨散文/无坟可上的清明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郭世永:山西平陆人,平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文学,业余创作<山桃依旧>等小说.散文数十篇,先后在<运城日报><语文周报>等各级报刊发表.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