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管理日志」6.25:学有止境渐渐行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1.1)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君子的风度吗?”

心得:
我们过去怎么解释“习”字?边学习边复习,所以很快乐,请问谁复习会快乐?复习是个最枯燥的事情,是把“习”这个字解读错了。大家看看“习”这个字的甲骨文,它上画一对鸟的翅膀,底下画一个目标符号。这个字就是“习”这个字繁体字的来源。它是什么含义呢?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它是小鸟最初长到羽毛刚刚丰满的时候,由老鸟带领它指定一个目标练习飞行,叫“习”。可见“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实习、见习的意思。所以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指边学习边在正确的时机去实习,所以“不亦说乎”。可见孔子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中,要表达一种境界的提升,一种行为的变化,恰恰要强调“学”与“习”的差异性!那么,从“学”到“习”的过程,隐含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思想到行为的一种归依。这才是孔子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内核!在那个还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时代,孔子能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出自己对这一真理的领悟呢?既要体现出“实践”的含义,又要与学习到的东西有关,除了“习”,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小鸟反复试飞”这种意境,难道不是他最好的选择吗?可见,在这里,“习”字最佳的解释就是“实践和试验”。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收获而在于改变。学习的任务不要让自己成为书呆子,为什么孔子要提到“适当的时机”,我们去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就会知道,一个进球是射门球员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了正确的动作,这就是时机,这个时机不能由教练来一手操办,教练只是负责日常的训练和战略战术的安排,而到了球场上应该做什么动作,应该射门还是传球,则是由每个球员根据对比赛的解读自己来决定,这就是“适当的时机”,是一名球员走向成熟的开始,是一名管理者走向成熟的开始。

我们必须知道,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用德鲁克的话来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在于成就”。也许你已经学习了很多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因此而让自己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那么这些学习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和金钱。
就好像在今天有大量的线上学习课程,获取信息并不难,只要花一点学费,就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到以后要在线下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才能学到的知识。但学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学”过之后还需要“习”的空间,我经常在课堂上提醒学员们,不要只顾着学,要给自己留下思考、消化和练习的时间,虽说学无止境,但我更喜欢的是“学有止境渐渐行”。
思考:
我在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到的内容有应用到工作或者生活上吗?
这种应用让我有什么新的发现和心得?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