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黄陂系列之一,黄陂其实还是有工业的!

黄陂大约是武汉市被黑的最厉害的地区了。
我并不认为那些人是在故意污蔑,大部分人其实是对黄陂不了解,这种不了解不只是外地人,还包括许多黄陂本地人,黄陂面积实在太大,不说武汉,就是黄陂人能走遍黄陂全境的估计也不超过1/10.
没亲自去过,又不看相关的文章数据,当然更相信道听途说或者历史经验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将针对黄陂最被误解的几个方面做解释说明(如果您有想说的,请关注我后留言)

误解之一,黄陂有工业吗?

黄陂当然有工业了。要知道10年前黄陂还是武汉郊区中GDP老大,没有工业支撑怎么可能成为第一。
截至2018年底,黄陂有大小工业园104家,比较知名的举例如下:

* 盘龙城有:佳海都市工业园,内有企业384家、企业No.1社区,内有企业541家和盘龙工业园。

* 汉口北有:汉口北工业城、电商产业园;

* 滠口街道有华中温州印刷包装产业园、鑫铁安通工业园、木兰畅谷等;

* 武湖街道有华中企业城、仟吉工业园、家具CBD工业园、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

* 横店街道有临空产业示范园、菜鸟物流产业园;

* 前川街道有前川新城工业园、中车黄陂产业园;

* 罗汉街道有罗汉工业园;

2018年,黄陂区有上市企业3家,高新科技企业80家。
但为什么大家会误认为黄陂没有工业呢?
其实很简单,黄陂的企业一是多为中小企业,名头肯定不如东西湖招来的国营大企业响亮,二则多为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也不如江夏的所谓高科技企业概念更时髦。
黄陂的企业对读过大学的孩子肯定没什么吸引力,他们连富士康都看不上,怎么会瞧得起周大福,当然觉得黄陂没工业了。
黄陂和东西湖是不同的发展模式。
黄陂属于自力更生型,类似浙江的义乌,东西湖则是拿来主义,拷贝自江苏昆山。
义乌是藏富于民,老板们开宝马走在普通公路上,昆山则是政府有钱,花团锦簇的大街上打工仔在游逛。
在打工仔的眼里,昆山是可以甩义乌几条街,吊打义乌的。为什么?因为楼多路宽呗。
黄陂的中小企业养活了几万普通民众,也不容易。
黄陂三里桥工业园

黄陂的工业发展历程。

黄陂的工业需要分四个阶段来讲。

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黄陂的工业如同大部分农业县一样,该有的都有,比如什么化肥厂,纺织厂等等,不该有的绝对也没有,比如什么钢铁厂等。

第二阶段:1980-2020年,这段时间是黄陂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

滠口镇,黄陂的工业重镇,1990年有集体企业27家,私营企业42家,企业产值达到13.2亿元。

横店镇,也是黄陂的工业重镇,1985年有国营企业2家,县办企业9家,镇办企业24家,街办企业34家,1994年荣获湖北省“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称号。

最偏远的木兰乡,到2000年的时候,有乡办企业11个,私营企业84家。

蔡店乡,1989年有乡镇企业职工4791人,产值3.7613亿元。

武湖农场,1984年场办企业就达到11家,职工2634人,产生了著名的武湖羽绒服厂。

黄陂为什么能成为武汉郊区第一,乡镇企业居功至伟。

第三阶段:2000-2010年,黄陂工业的至暗时刻,大批国营和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外地企业却基本没有什么引进。

第四阶段:2010年-,感谢武汉提出的工业倍增计划,黄陂才能够在横店修60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园,才能引进周大福、北车、比亚迪和翰宇药业等这样相对不错的企业。

黄陂的工业其实也是有辉煌的时候的!无需妄自菲薄。
临空产业园规划图

黄陂的工业由于没有政策的扶持,无论是招商还是自产,都是玩不过光谷沌口和东西湖的。
短时间内也看不到转运的可能,希望还是得寄托在长江新区上面。
加油,黄陂!

扫描二维码

有更多有趣的

快来关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