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不要写论文?这是个严肃且重大的问题

近日,教育部联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清华大学也公布了修订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作为两份文件的交叉板块,高校破除“唯论文”倾向引发讨论。

当论文不再作为必需项,职称评审是难还是易了?

图  源 | 教育部

此次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向上滑动阅览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保持高校教师现有岗位类型总体不变,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同时,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需要,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型。

二是完善评价标准。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不良倾向。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类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实行分类分层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健全完善外部专家评审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同时,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激发人才活力。

四是落实自主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到高校,由高校自主制定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自主组织评审、按岗聘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探索实行教师职务的聘任改革,设置助理教授等职务。

五是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评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审纳入单列计划、单列标准、单独评审体系,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把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六是强调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评聘结合。

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两位985高校的资深教师,他们均表示目前相应的政策已在高校有序地进行推进。

其中一位教师表示,“职称评审权力现在是下放到各学院的,当然最后学校还是要审核,有一些硬条件是必须要够的。我所在的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学院,已经设置了三种岗位类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三种岗位的评职要求是不一样的,各有侧重。以教学为主的学院,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不算多数。因为做科研需要时间,老师们的时间都用来教学了就很难再专注于科研。所以教学为主型岗位对科研成果的要求相对较低,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可能没有科研为主型多,但是对于其他教学成果相关的要求就比科研为主型多了,例如教学比赛获奖、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等。但是无论什么岗位,发论文属于最低要求,都是必须要发的。只是教学为主型的岗位教师可以发表教学类论文,但还是要核心期刊。所以我认为总体来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一位教师表示,“高校职称评审,每个学校都不太一样。我们学校有两套制度,一套是“老体系”,即曾经的传统晋升体系,老教师还在用此套体系;另一套是“新体系”,是为了顺应国家改革而发展出来的一套新的评价方式,青年教师都会应用这套体系。“新体系”是这样运作的:要评职称的教师将个人材料用学校的固定模版整理好,需要中文版和英文版。全英版材料会被送至QS排名前100的国外高校非华裔教授手中,由他们进行第一轮评审。评审结果返回后,学校会根据此轮评审结果,对每个申请者的成绩进行加权打分、排序,再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后才能决定是否授予职称。国家“破四唯”政策颁布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在准备职称评审材料时,需要标注论文是几区的、影响因子、他引次数等,但是近两年,如上信息均不需要填写了,只需填写论文名称。其他方面则变化不大,高校教师评职称主要还是依据项目数量、科研经费、论文篇数、专利、带过的学生、教学成果(例如所获奖项、课程类型、课时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

“解绑”硕士生群体,清华研究生真的不用写论文了吗?

除了高校教师外,破除“唯论文”倾向的目标群体还有高校学生。

清华大学3月18日公布了2020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其实在稍早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大学已经取消了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或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率先打破了这个规定。而且这也不是清华首次将学位与论文“解绑”。2019年,清华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就已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此次从博士到硕士,“解绑”力度更大,政策覆盖的学生也更多。

2020年8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

“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其中,学生评价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待总体方案出台后,还将配套出台相关文件,把“破五唯”的具体要求落地落实。”

此次清华大学修改相关规定,也是在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的规定给了研究生导师更多的自主权,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读期间的科研表现、课题成绩等综合因素判断,增加学生毕业要求的多样性,避免人才“僵化”。

记者就此致电了清华大学研招办,对方表示:“破除“唯论文”倾向是一个大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各个学院可能都不一样。但是“论文写作”还是会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主要依据,考生千万不要错误地理解为'来清华读研就是不需要写论文了’”。

图  源 | 清华大学

记者同时获悉,规定中所提及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为两种论文,均需要发表。“学术论文”为期刊论文,又叫“小论文”,需要发表在期刊上;“学位论文”为毕业时必须要提交的一篇长论文,又叫“大论文”,需要在评审后上传到中国知网。此次清华取消的是额外增加的“小论文”,并非学位必需的“大论文”。

对于此次清华的规定修改,两位教师均表示,由于清华的生源非常好,所以在这方面可以做此尝试。但是对于其他高校来说,目前还是需要沿用原来的方案。其中一位教师表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站在老师的角度,我们其实是希望学生发小论文的。因为通过小论文的历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小论文和大论文的写作方法都不了解,如果不让他们去写、去凝练,把自己的知识提升一个高度,他们的能力还是会欠缺。但是如果让学生们写,对于一些能力稍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毕业时间。不过既然这是学生们需要的一个能力提升项,小论文写不出来,大论文最后写出来可能也会非常不理想。因此,作为大论文的一个铺垫和练手项,我个人觉得小论文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们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记者汇总了知乎上《如何看待清华大学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则提问下的回答,发现意见有如下几种:

图  源 | 知乎

1.  以“发表论文”作为硕士毕业的必需项,既过时又缺乏意义。每年各学院都会做毕业生大数据调研,因此学校很清楚平均一个硕士或博士能发几篇论文。所以也就趁着“破四唯”顺势取消了以往的规定。但是即便取消了,为了毕业能好看一些,学生的论文可能还是会发。

2.  “破四唯”可以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头发胡子都憋白了),还要被导师骂得一文不值。最终有价值的产出成果极少,甚至出现互相抄袭、废话连篇的灌水现象。

3.  清华很早就看重文章质量胜过数量,此次改革应该是把学校小范围的现状推广出去了。但是改革推向全国的进程可能会很漫长。由于非985高校中的博士名额都会相对紧缺,很多硕士生就要承担起科研担子,如果此政策立刻全面推行,会极大影响这些学校的科研工作。

4.  降低对硕士的学术研究训练和要求值得支持。在全球范围内硕士都在由培养专门的学术研究人才向一般性学位教育转变,因为很大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并没有从事学术研究的想法,不过是想提升学历找个更好的工作。这样的目标使得他们在读硕士时需要与产业界结合得更密切,有更多时间外出实习,这和过于偏向学术研究的培养方式是矛盾的。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虽然不应无限降低标准,但应当适应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5. “破四唯”是好是坏,完全要看有没有其他配套且完善的管理措施出台。如果不看论文,可能会有导师借助自己掌控学生毕业于否的权力,来收受学生贿赂或者要挟学生的情况出现。

6.  “破四唯”对大部分非名校的硕博们影响不会大。对于顶尖学校来说,不缺论文,不愁资源,重点项目非常多。清华这样的政策利好那些憋大文章的,也利好那些专心搞重点项目的,让他们能够减轻负担,轻装上阵。但是对于其他学校来说,要求硕士发论文,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学校刷排名需要论文,学院搞学科评估需要论文,老师拿项目还需要论文,年终绩效考核和评职称的时候没啥项目只好拿论文抵账。一个学院一年能招上百个研究生,一人发一篇就是上百篇,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怎么可能呢?

7.  国内最高学府也和国外制度接轨上了,以后的硕士可能就很像国外的Master一样,上完课通过考试就能拿到学位。目前也感觉有很多高校导师不招收硕士考博的学生了,这些导师更加喜欢本科的直博生。喜欢科研或者能做科研的同学,读博可能更会是一个契机。

正如评论中所提,在国外,研究生申请分为两种,一种是授课型(Coursework),一种为研究型(Research)。论文(Dissertation)只作为授课型研究生毕业时的多种选项之一,同时可供选择的还有毕业设计(Project)或实习(Internship),这样的研究生更适合想要提升学历同时提前参与行业实践的学生去申请。而研究型研究生则对科研与论文有较高的要求,适合想要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去深造。

在普通高等教育愈益普及化的当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越来越具有学科专业高级训练的性质。改革的目的则是为了健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提升高校培养的质量,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加全面、创新的环境。破除“唯论文”倾向不代表论文的重要程度降低了,更不意味着高校师生可以彻底从论文中解放出来。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任孟山教授的文章所言:“论文是学术界的“通用货币”,是国际科技竞争和科研竞争的必需要素。而“唯论文”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不发表论文的学术界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在破除“唯论文”中寻找更有效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评价、科研评价、人才评价等事关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

✎﹏

文章 / 韦肖葳

指导 / 于寅虎

(0)

相关推荐

  • 职校老师:我为什么不同意取消职称

    职称原本是为教师谋福利的好事,现在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师们在评职称问题上怨声载道,"取消职称"的声音此起彼伏,职称评审怎么了?到底要不要取消职称? 1 职称评审的现有问题 首 ...

  • 这所985高校没论文也可评教授!拓宽了高校教师的晋升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程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报.硕博一线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称评审结果公布,39年来全身心扑在教学一线的裴金萍晋升为教授.作为一名教学为主型教师,裴金萍 ...

  • 浅谈高校的教授职称

    最新消息,人社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次改革主要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①健全制度体系.保持高校教师现有岗位类型总体不变,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 ...

  • 菜鸟记230-从图片中提取文字哪家强,假期写论文能帮上忙!

    写在前面的话: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小菜要进入短短的几个星期暑假,顺便要充电学习并开启奶爸模式了,从明天开始就暂停更新.有问题您随时联系小菜,共同学习提高. 说明:本篇为合集,已阅读过的盆友可不用点击链接 ...

  • 菜鸟记446-送给写论文的您一个一劳永逸使用的三线表的方法

    万一您身边的朋友用得着呢? 各位朋友早上好,小菜继续和您分享经验之谈,截止今日小菜已分享400+篇经验之谈,可以文章编号或关键词进行搜索 以下才是今天的正式内容-- 摘要:本文介绍通过新建表格样式,实 ...

  • 超详细的论文攻略|写论文的同学一定要收好!

    超详细的论文攻略|写论文的同学一定要收好!

  • 【叽叽歪歪】不写论文好多年了......

     不写论文好多年了 开学第一个周末,F老师拿了一篇他新写的论文,叫我帮他看看.那个双休,我腾出半天时间帮他看论文,每每拿起文稿,才看几行字,眼皮就打架了.一篇五千字的论文,一个下午愣是没看完.看论文, ...

  • 我现在不带班,写论文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微友提问 凌老师,您好!那天您的讲座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周末不想打扰您休息,所以今天才来请教.我之前是一名英语老师,后面因为身体原因,这几年都是上其他副课.下学期我打算向学校申请上一个班英语.也正因 ...

  • 还在用Word写论文?看看这款专业写作工具

    好马配好鞍,你还在用word或wps写稿吗?论文写作思路很重要,但不得不承认好的写作工具也很重要.它不仅能帮你提高写作效率,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小编以前在用word做文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死机 ...

  • 写论文、搞科研、读大学必备的28款软件。

    转载自:青春博长 作者寄语: 时至桃花盛开之时,奈何也是论文写作之时.本人现在大三,生物专业,周边同学最近都在写开题报告或已经完成开题报告,更有甚者已经完成毕业论文. 在此之际,我写下这篇文章,关于& ...

  • 回顾:写论文那些年

    岁 月 无 声 却,铭记在心 怎么每次见你都像久别重逢, 心里住进了唯恐别离的心伤. --题外话 01 回 望 师弟发来论文框架,还来不及细细看,时间就溜走了好几天.自己这点破事弯弯绕绕十年,终归没能 ...

  • 劳动合同到期了,公司还要你写辞职书,你写还是不写?

    肯定不能写,公司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坑害员工 在这样的公司上班肯定人人自危,公司和员工本应是相互依附的关系,任何一方的过渡索取都不可能长远,所以作为员工应该洞悉公司的目的: 目的一:切断工龄,以便以后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