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审丫头

历史故事新编-36


范仲淹审丫头

/墨吟 夏天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难得的清官。他苦读及第后,历任兴化县令及苏州、邠州、邓州、杭州、青州、颍州知州,审理过无数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从来不动用刑罚,没有一件冤假错案。

范仲淹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原来他还在读书时,就做了一个实验。

科举考试前,范仲淹曾在他的一个远房表姨家寄居过一段时间。时逢九月十八,是这位表姨的六十大寿。囊中羞涩的范仲淹犯了难,不知该给表姨送怎样的贺礼。贵的他买不起,便宜的又拿不出手。想写一篇贺辞吧,可惜表姨大字不识一个,如何懂得之乎者也的贺辞?

范仲淹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终于在寿宴的前一天,想起他来的时候,在表姨家二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看到一个卖寿桃的店铺,那里的寿桃做得色彩鲜艳,煞是好看。于是他决定赶往那个小镇去给表姨买一百个寿桃,摆在寿宴堂前,既气派又实惠。

范仲淹吃过早饭,就匆匆出门去买寿桃。等到他背着一口袋的寿桃往回走的时候,天色渐晚,腹中饥肠辘辘。原来他为了尽早赶回来,还没顾上吃午饭。

肚子唱起空城计,跑了一天的腿脚也打不起精神,寿桃的香味却偏偏随风飘进鼻中。范仲淹犹豫再三,终究抵不住饥饿,从袋中拿出一个寿桃吃了,还安慰自己说,九十九个寿桃最好,意味着长长久久。

范仲淹回到表姨家,见到丫头翠儿正在忙忙碌碌准备次日的寿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不知道人们是如何面对冤枉的,不妨先拿翠儿来试试。

于是对翠儿说:“喏,这是一百个寿桃,是明日表姨寿宴上摆在堂前的,你一定要收好,千万别让馋嘴的猫儿狗儿或小孩偷吃了。我出去一下,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把寿桃摆好。”

翠儿说:“先生放心,俺一定保管好。”

不久,范仲淹回家,翠儿拿出寿桃,请他过目。范仲淹认真地点数后,问翠儿:“怎么少了一个?一百个寿桃是祝福表姨能成为百岁老人,一个也不能少啊!”

翠儿数来数去,果然只有九十九个,一时急得额头上直冒汗:“这、这……怎么会呢?”

范仲淹顿时沉下脸说:“你小小年纪就干这种事,实在要不得!现在你说实话,是不是偷吃了一个?只要你老实承认,我可以不追究。如果你不承认,我就动用家法,打你个半死,然后将你赶出家门!”

翠儿心想自己是个孤儿,若被赶出去只能乞讨为生,立即跪下,哭着求饶:“是我一时糊涂,贪馋偷吃了一个,还望先生饶恕这一回,不要赶我出去,小女子再也不敢了!”

范仲淹改换口气,和颜悦色道:“既然如此,下不为例,你快去把寿桃仔细摆好,莫要让他人看出破绽来。”翠儿擦干眼泪,赶紧去摆寿桃。

事后,范仲淹想:我尚未动用家法,只是吓唬吓唬,小丫头就含冤招认了。日后我若做官办案,真的动起刑来,岂不是要冤屈死人吗?

后来范仲淹做了官,办案果然坚持不用刑。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在古代,官员审案均以获取口供为依据,罪犯在口供上画押,即可定罪判决。历朝历代的刑律都规定可动用名目繁多的刑罚,迫使罪犯招供。那时候,刑讯逼供是合法的,于是屈打成招者无数,冤假错案泛滥。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刑讯逼供,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但由于几千年的审案陋习根深蒂固,办案的警官、检察官和法官往往还是用老祖宗的办法,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仍然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

墨吟:是啊,十八大四中全会已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大针方略,许多因刑讯逼供造成的冤假错案正在清理、复审、纠正之中。有一位专家在央视解读依法治国时说得好,过去讲建立法制国家,重点在制订法律,是务虚;现在讲建立法治国家,重点在执行法律,是务实。一字之差,大不相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