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物至宝:东山御物之美、足利将军的秘藏与书院茶之汤 / Ashikaga's Grand Treas...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Tea Master Special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茶在日本的盛行,势不可挡;而来自中国的茶道具和器物,也随之流行了起来,相辅相成: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唐物数寄,「茶之汤」就无法成立。
「壁龛」就是在庄严的唐物盛行过程中诞生的日式室内设计的产物,随后铺设榻榻米的「书院建筑」就此诞生,而与书院建筑相匹配的茶礼就被称为「书院茶」
而与书院茶密不可分的足利义政将军,以及他庞大的唐物收藏 — 「东山御物,为茶之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核心基础。
这些来自中国伟大的器物,至今仍在引领着日本的核心审美…
唐物数寄:从斗茶到书院的茶之汤
 Ashikaga & the Pre-Chanoyu Time:
the Tenmoku and Song-wares of the Japanese elite
a special tea master report by SACA
▲  东山御物 天目茶碗

Variation XIII (变奏十三) Jean-Claude Bouveresse - Bach: Variations Goldberg (Version pour trio à cordes de Dmitry Sitkovetsky)

— 请先关注我们吧 —
SACA学会

中国古代艺术学会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s / SACA) 是一个非赢利性、非艺术品收藏类的多元开放性国际学术实践平台,学会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足利将军与书院茶之汤

金沢貞顕 kanesawa sadaaki
吉田兼好 yoshida kenkō
佐々木道誉 sasaki dōyo
貞成親王 sadafusa sinnō
足利義教 ashikaga yoshinori
足利義政 ashikaga yoshimasa
能阿弥 nōami  
芸阿弥 geiami
相阿弥 sōami
村田珠光 murata syukō
古市澄胤 furuichi chōin
书院之茶
足利将军与他的唐物世界 
Historical Background
▲ 东山御物 天目茶碗(随箱:十四世纪 黑漆嵌螺钿青贝台)

递传记录
- 足利义政将军(1436-1490)旧藏 “东山殿御物”
- 味杏堂(1615?-1690)收藏,京都道正庵主人
- 藤田德次郎收藏,大坂藤田伝三郎之次子(1920年代)
拍卖记录
2021年 - 2015万 人民币 (北京保利)
2016年 - 108万 英镑 (伦敦苏富比)
历史上,镰仓时代(12-14世纪,与中国宋代同时期)末期的著名武将 — 金沢貞顕(也称北条貞顕,kanesawa sadaaki)就曾记载过:茶正在逐步盛行,无事可胜于此」 
而(吉田)兼好(yoshida kenkō)曾在《徒然草》中提到过:唐物数寄」的盛行,大约发生在十四世纪中期

▲  「金沢貞顕」(北条貞顕)(1278 - 1333)像(称名寺蔵・国宝

貞顕是当时一流的文化人,与许多文人有交往。回到镰仓后,他曾用京都带来的茶道具招待幕府将军。

貞顕尊重先例和理性,是一个从不忽视对周围环境考虑的协调者。

▲  「吉田兼好」(1283 - 1352),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官人・歌人・法师,也稱兼好法師,文学造诣深厚,有著作《徒然草》存世,该书由杂感、评论、小故事等组成。出自神職的家系卜部氏,原名是卜部兼好,居于京都之吉田,故称吉田兼好。
《徒然草》 — 吉田兼好法师著,日本中世文学随笔体的代表作之一,跟清少纳言著作的《枕草子》和鸭长明著作的《方丈记》同被誉为日本三大随笔之一。
一般认为,《徒然草》于1330年至1332年之间写成。《徒然草》由一篇序段以及另外二百四十三段组成,文体为和汉混淆文与以假名文字为中心的和文相混合,主题环绕无常、死亡、自然美等等。
茶在日本的盛行,势不可挡;而来自中国的茶道具和器物,也随之流行了起来,相辅相成: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唐物数寄,「茶之汤」就无法成立。

与此同时,有一部分人开始将「唐物」装饰在房间内欣赏其庄严的美感。负责这项事物的「同朋众」开始活跃起来,甚至出现了装饰房间的室礼规则。

*同朋众是自室町时代起在幕府附近从事杂务和娱乐工作的人,一群在表演、艺术等方面都表现十分出色的人,于1866年被废除(庆应二年)。

▲  「足利義持与同朋众」三位同朋众与左上的足利義持将军(1368 - 1428,足利家第4代将军,義持是義滿的儿子

壁龛就是在庄严的唐物盛行过程中诞生的日式室内设计的产物,随后铺设榻榻米的「书院建筑」就此诞生。

而与书院建筑相匹配的茶礼就被称为「书院茶」,最为典型的书院茶成立于以室町时代将军为中心的武家社会中。

▲  「大德寺聚光院 闲隐席 壁龛」表千家第六代如心斋宗左设计之茶席。聚光院建于1566年,是为了悼念武将・三好長慶而创建,也是茶道大师千利休与茶道三千家的菩提寺。

▲  「大德寺聚光院」

一般认为:书院茶汤风格的确立是在将军足利義教(ashikaga yoshinori)在位时期。

▲  「紙本著色足利義教像」,愛知県一宮市 妙興寺 蔵,足利義教将军是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是三代将军足利義満之子,八代将军足利義政的父亲。

▲  「祭礼草子」

书院茶的特征
有两点:
一,另设点茶的场所,在此处点好茶后需要专门搬运到和主客会面、装饰有唐物的房间内;
二,从以立礼为基础的唐代禅院茶礼转变为适应书院建筑的日式坐礼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平面图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茶室「向峯居」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鎖の間「臨水亭」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書院「対雲閣」

▲  「小堀远州有关的茶室 - 縦目楼」,数奇屋「友賢庵」

佐々木道誉
Sasaki Dōyo
1296 - 1373

▲ 佐々木道誉像,1296 - 1306。

佐々木道誉,是南北朝时期的守护大名,本名高氏,入道后称为道誉;后成为近江佐佐木一族的嫡系宗纲的女婿,并继承了家主的职位。

▲ 足利尊氏

因在京都京极建宅,故又有「京极」的称号。最开始被北条高时任命为佐渡守,在后醍醐天皇流放至隐岐时担任其守卫…道誉甚至还协助足利尊氏创建了室町幕府,成为近江、出云等数国的守护大名,巩固了位列「四职」之一的京极家的地位。

南北朝的茶会中,有以禅院台子装饰为主的「礼式茶」和「斗茶」(茶寄合)两种形式。

道誉作为在和歌、连歌、茶、花、香上均十分出色的文人,以举办当时十分流行的极尽奢靡的斗茶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婆娑罗大名

▲ 何谓 婆娑羅— 指的是无视先例、旁若无人之行为,形容过着华丽生活的武将们。婆娑罗: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就是「凡尔赛」的意思…?

据《太平记》记载,在京极的宅邸中举办的斗茶会中:

道誉邀请了将军足利义诠,在宅子的七个房间内装饰了珍奇的唐朝器物,准备了七场斗茶,获胜的奖励有七百种,堆成了小山,而比赛的内容是区分出70种茶的不同…

▲  滋贺徳源院 道誉桜

贞治五年(一三六六)三月在大原野的花丛下为游兴举办的斗茶,更是超越想象地风流奢靡

在四棵樱花树周围铸造了一丈多高的花瓶,将天然的樱花树做成了立花作品。

在其间还放入了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起来的大香炉,将一斤名香一次性全部投入其中焚烧,熏风四溢,众人仿佛置身于香国之中,醉心不已。

▲  唐物「青瓷香炉 铭 千鸟」,千鸟是日本安土桃山时期的关白太政大臣丰臣秀吉所拥有的三足香炉,其价值1800贯。据说盗贼·石川五右卫门欲从伏见城偷取出物时,因为香炉盖的千鸟装饰发出了声音而被发觉,因此被前田玄以(后来的五奉行之一)逮捕。

「古今名物類聚」记载为武野紹鴎所持,秀吉、家康递传。

《太平记》中还记载了关于道誉守卫的都城沦陷的逸话:道誉撤离时未能将所有的唐物道具带走,那些被遗落下来的唐物道具陈列的样子,堪称是「书院装饰陈列的起源」

而道誉撤离时洒脱的姿态被时人如此称赞:道誉的姿态风骨既大气又风情十足;这也说明了道誉不仅是斗茶的名家,还是兼具两种茶风的达人。

▲  唐物 「京極茄子」(织田茄子)

道誉手中持有非常多的唐物,广为人知的有九十九发茄子(付藻茄子)、京极茄子(织田茄子)、四十石・沢姫・深山の大壺等。
道誉的唐物
九十九髮茄子
也称「付藻茄子」、「松永茄子」,由佐佐木道誉献给足利義滿将军(*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再传承到第八代足利義政,1558年由「松永久秀」以一千贯买入(又一说巧取豪夺)。

▲  唐物 「九十九髮茄子」(付藻茄子)

唐物茶壶
华山、汤浅、金花、松花、大般若、千种

「唐物茶壶」,即储存抹茶用的大茶坛,曾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茶人、大名们所疯狂追逐、攫取的心爱之物,时至今日依然是日本各大博物馆的收藏重器。
2009年纽约苏富比释出一只唐物茶壶「千种」,该壶由「神屋宗湛」记载;山上宗二记中,更是提到秀吉曾用此壶招待山上宗二的记录。该拍品有过22次著录,并在京都国立博物馆、五岛美术馆展览过。
这样的神奇名品,在2009年拍出66.25万美金的价格也便不难理解了;同时,这件藏品在二级市场的公开流通,也为大家对茶道的认知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引导。
▲  唐物茶壷 銘 華山(利休在判)・楊柳・小面・佐藤 - 和歌山県立博物館/東照宮

▲  唐物茶壷 銘 湯浅 - 美秀博物馆

▲  唐物茶壺 銘 金花、銘 松花 - 德川美术馆

▲  唐物茶壺 銘 大般若 - 德川美术馆

▲  唐物茶壺 銘 千種 - 2009年佳士得纽约,66.25万美金

使用场景和方法

貞成親王

sadafusa sinnō

1372 - 1456
伏见宫家的第三代家主,荣仁亲王的第二位皇子。
应永二十四年(一四一七年)继承伏见宫家家主之位,五十四岁时天皇下旨封其为亲王。亲王深切盼望崇光院一脉皇族的复兴,但因为皇位继承的问题受到了称光天皇的误解,最终剃度出家,取名为道钦。
后被授予太上天皇的名号,史称后之崇光院。

▲  後花園天皇(1419年7月10日〈応永26年6月18日〉- 1471年1月18日〈文明2年12月27日〉日本第102代天皇,父亲是貞成親王

亲王住在京都伏见,之后又在一条东洞院建造了御所。贞成亲王应永二十三年至文安五年(一四四八年)的日记《看闻御记》被当作研究室町中期政治、文化的基本史料,其中也记载了许多当时流行的茶风文化,如云脚茶会、顺事茶会、斗茶会等。

云脚指的是点茶时产生的泡沫宛如变化的浮云一般转瞬即逝,形容粗糙的抹茶。

▲  蔡襄 离都帖

蔡襄,《茶录·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

据应永二十四年五月的《看闻御记》记载:“今日在伙房举办了云脚茶会。侍从局女官以及四、五品以下的官员也悉数到场,进行了交流。茶会十分顺利,成为今后每年的固定仪式。”

▲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上所述,无法登上清凉殿的官员们参加简略版茶会的情况就此被记录了下来。
顺事茶会指的是定好茶头后轮番做东举办茶会,据应永二十三年三月的《看闻御记》中记载,在会所中立起了一座屏风,挂上了三幅一套的挂轴,中间为本尊观音,两侧为猿的图样。
挂轴前面的小桌上放着一对花瓶。作为茶会赌注的点心和佳肴,被放入了精致的长匣中,有大黑天(七福神之一)的蓑衣、万宝槌,以及西王母的桃子等。
据记载,当时在第一次献茶后,又举行了七次斗茶比赛,给优胜者相应的恩赏,又通过抽签的形式给未参加斗茶的人相应的赏赐。
最终众人开怀畅饮,烂醉如泥,音曲乱舞,如此放纵至深夜。这与道誉那个时代的茶会又有着些许不同。
斗茶表·四季茶交名 崛池春峰
摄影者=矢野建彦

足利義教 & 足利義政

ashikaga yoshinori & ashikaga yoshimasa

1393 - 1441 & 1436 - 1490

▲  「紙本著色足利義教像」,愛知県一宮市 妙興寺 蔵

在茶道史上武家 — 「室町将军」发挥了重大作用,这里所说的「书院茶」几乎可以说是在以室町将军为主场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在历代将军中,足利义教、足利义政父子与茶道的关系最为紧密。

首先讲到足利义教,他对举办茶会的场所「会所」有很深的执念。最早在幕府宫殿内设立会所作为庭间建筑的就是义满的室町殿(花之御所),那时还只有一处。

花之御所通稱室町第、室町殿,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于京都室町修建的一座豪宅,作为将军的住所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花之御所得名于园中所种植的各种花卉。

▲  「花之御所」

之后义持在三条坊门殿中设立了两处会所,不过其中一处为义教所有。义教后来的室町殿中设立了三处会所。

会所的增加是因为义教作为具有优秀的艺能才华的数寄者,将这些纳入了幕府每年定例的活动仪式中。这些会所在建筑层面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建造壁龛作为装饰唐物的场所,书院建筑就此诞生。

▲  「银阁寺 观音殿」,国宝:足利义政在寺内兴建了观音殿,被通称为「银阁」,因此,寺院全体被称为「银阁寺」,这一名称与同在京都的「金阁寺」(鹿苑寺)相呼应。

「银阁寺」,正式名称叫东山慈照寺,是相国寺的塔头寺院之一。据说银阁寺的名称源于江户时代,参照金阁寺之后,得名为银阁寺。
以室町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所建造的山庄东山殿为起源,义政死后,成为临济宗的寺院,参照义政的法号慈照院得名为慈照寺。
与此同时,使用唐物进行点茶的点茶法 — 书院茶也应运而生。义教在位期间被认为是书院茶点茶形式的确立期
足利义政,可谓是日本的「宋徽宗」,艺术天分极高,这位对日本文化影响极深的将军,不知是否也深藏了对北宋帝王赵佶的深深崇拜。
义政是不输于义教的数寄者,热衷于收集唐物。《等伯画说》中有云:「东山殿拥有百余种唐物装饰,唐绘等珍奇之名物,皆为东山殿之御物。」
由此,历代将军收集的名物皆被称为「东山御物」,义政的茶道也被称为「书院茶」。

在9岁时继承将军职位的义政,将自己的审美观全部投射到其中,创造了一座反映东山文化精髓的简朴淡雅的大山庄。银阁寺可称为美之求道者的义政精神的延续,脉脉相传至五百年后的现代。

▲  「同仁斋」,唐物的摆设,参考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

▲  「东求堂」被列为日本国宝,是义政的佛堂和茶室,建于1486年。该楼面对水池,正面宽3间半,平面为正方形。

正面左面为方2间的佛殿,右侧为义政的书房和茶室(称作“同仁斋”)。书斋北侧的副书院和违棚是现在最古老的座敷装饰风格的房间, 是日本书院造和草庵茶室的发源,被视为日本建筑史上宝贵的遗产。

位于东山山莊的「东求堂」(持佛堂)内的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是现存最早的书院结构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着眼于茶室的名字「同仁斋」,此名来源于「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的典故。

虽说同仁斋采用了庄严的书院结构,但空间只有四张半榻榻米大小,寓意不凡,蕴含着「书院茶」向「草庵茶」发展的倾向。

▲  「东求堂」前的银沙滩

将下一个时代的流行先一步展现出来,这可以说是义政超乎凡人之审美意识的体现。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东山时代的文化,上承「义教时期」发展最盛的书院茶,下引「武野绍鸥时期」迎来顶峰的草庵茶,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期。
这是应永17年(1410年)8月15日的放生会上,将军义持到若宫八幡宫进行参拜时的绘卷。上方的图中剃发的三个人就是同朋众。
▲  以上两图  足利义持若宫八幡宫社参图部分
东山御物
青瓷花生、马蝗绊、打曇大海…

▲  稻叶 曜变天目,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 德川家康递藏

▲  油滴天目,国宝,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

▲  天目,东山御物记载中有曜变、油滴、禾目等茶碗,此件箱书有「油滴天目、东山御物」等记载,又有著名的20世纪初「大正名器鉴」的经眼记录,又有淡交社「茶道美术鉴赏辞典」收录,是日本唐物美术收藏中的名物。

介乎油滴「Yuteki」与禾目「Nogime」的审美,韵味悠长;其色为纯度极高第五阶之三氧化二铁,显银,比褐更上一乘;观其黝黑又纤细之底足,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国宝油滴天目、大德寺龙广院之曜变佛器,有异曲同工之妙,仿佛可见义政将军对天目茶碗比例甄选的独到之处;

这无疑是一件暗藏将军审美秘密的茶碗,带着银阁寺五个世纪的加持,代表东山御物之美的唐物至宝…

▲  青磁筍花生重要文化财,南宋時代・13世紀,根津美术馆 - 天文23年(1554)「立花(りっか)図巻」记录,「筍花生」在室町時代就存在,后来由徳川家綱送给堀田正俊,之后传给佐倉堀田家。

▲  马蝗绊传日本平安時代(中国北宋时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平重盛(1138 - 1179)所持,但年代应该更晚,是南宋时期的精品;足利义政将军所持(1436 - 1490) ,出现裂痕后送往中国明代欲购同款全品为果,随后修复「鎹(かすがい),锔钉」

▲  唐物 打曇大海,柿子般底色上泛有黑色轮廓的风景,犹如乌云(曇)般的模样,由足利义政命名,原可能为将军的文房水滴,后或配盖成为茶入;经足利义政、丰臣秀吉、京极家之手,后为德川将军家所有。

▲  唐物肩衝茶入 銘 初花

▲  唐物肩衝茶入 銘 遅桜,南宋時代 13世紀,三井記念美術館 - 足利義政将军所蔵,与同为義政所持的茶入「初花」相比,来到日本的时间略晚,由義政将军亲自取名「遅桜」,典故出自「金華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桜初花よりもめずらしきかな 」- 夏天山上青叶已经冒出绿芽,此时盛开的晚樱比初花更珍奇…

传承:義政、篠原宗久、藤堂高虎、蒲生忠郷、徳川将軍家、松平忠明、 徳川将軍家、松平徳松、徳川将軍家、徳川宗家、室町三井家と続き、 三井記念美術館

▲  桃鸠图 宋徽宗,《桃鸠图》流传日本已久,长期以来被作为徽宗的真迹,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此画左下印3代足利义满将军的「天山」印;右署「大观丁亥御笔」,是作此画时为北宋大观元年丁亥岁(1107年),其时宋徽宗赵佶二十五岁。

▲  「鶉图 传 李安忠筆南宋时代,根津美术馆,国宝,6代将军足利義教所蔵,「雑華室印」。

鹌鹑行走的姿态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右脚抬起,眼睛锐利而紧张。红色的浆果来自枸杞树,画中甚至连叶子上的虫咬痕也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  漁村夕照图」 牧谿筆,南宋时代,根津美术馆,国宝 - 潇湘八景之一,3代足利义满将军将其切割来装饰其起居室。画面中夕阳的长光照在画作右边的小树林上,给人留下了傍晚时分的印象…

▲ 六祖破経图传 梁楷筆,南宋時代,三井記念美術館 - 在这幅画中,惠能大师正在撕毁一本经书,禅宗一直有「不立文字」的教义。

同理,禅茶的茶之汤以佛法为中心;千家茶道传承至今十六代,亦是以「不立文字」为准;故当下国人恢复宋代点茶,以诸本古籍倒推茶汤,其可行性十分值得商榷…… 宋代重礼,此举只取其形而忘乎其礼,势必如「刻舟求剑」,恐难以得其真髓。

这本画作有足利義満の「道有」印、足利将軍家、豊臣秀吉、西本願寺、松平不昧、 新町三井家传承。

▲  梅花小禽图重要文化財,传 馬麟筆,南宋時代,五島美術館

足利義教「雑華室印」

▲ 鴨图传 宋徽宗筆,南宋時代,五島美術館

紅白芙蓉図,李迪筆,南宋時代,東京国立博物館,国宝。

▲  宮女图」,传 銭選筆,元時代,個人蔵,国宝

能阿弥

芸阿弥

相阿弥

nōami、geiami、sōami

1395 - 1471,1431 - 1485,?- 1525

由于这三个人是子孙三代的关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被统称为「三代三阿弥」,能阿弥的父亲叫每阿弥,也是足利义持、义教的同朋众,所以准确来说应该是「四代四阿弥」
应永二十五年(一四一八)九月,义持到伊势神宫参拜,据说是因为告知将军应谨言慎行的神谕出现在了每阿弥家的榻榻米上(《满济准后日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记载中显示,每阿弥在文化活动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但却是将军最信任的同朋众。这大概也是他的子孙能够从事文艺活动的根本原因。

同朋众执掌的范畴十分广泛,跑腿传信、侍奉将军、代为参拜神社等,涉及与将军相关的诸多杂事。

除此之外,三阿弥还要负责鉴别将军收集的各类珍贵的唐物或唐绘,进行采买和分类。

宽正五年(一四六四)八月,在遣明船出发前,能阿弥和同事千阿弥将希望在当地买入的唐物的样子绘制后交予船上的禅僧正是其中一例。
由于职责需求,他们的绘画功底都不错,被称为天下之名人国工」、「国手等,作品也留存了下来。
艺阿弥的弟子,镰仓建长寺的住持祥启之所以画技进步神速,就是因为艺阿弥让其临摹将军收藏的绘卷,他们还被称为连歌的「宗匠」,会出席将军举办的连歌会。

 「建長寺是位在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寺院,臨濟宗建長寺派大本山。山號「巨福山」(巨福山)。本尊地藏菩薩、開基(創立者)為北條時賴、開山(初代住持)為蘭溪道隆。鎌倉五山第一位。境內以「建長寺境內」被指定為國之史跡。

能阿弥于文明三年(一四七一)七月客死在大和长谷寺,继承其衣钵的艺阿弥于文明十七年逝世。
在三阿弥中活跃时间最长的相阿弥在当年的十二月同相国寺的禅僧和画家(狩野元信)一同对东山山莊持佛堂内装饰的十僧图进行了评定,最终选定了李龙眠执笔的画作,这是相阿弥最初的工作。
▲  「室町殿行幸御饰记」部分 德川美术馆
最能体现三阿弥才能的就是房间内的唐物装饰,天皇有时会行幸将军的住所,此时的装饰就需要符合相应的室礼,而这些被记录在《御饰记》中。三阿弥还会通过这些经验去考量装饰的规格样式。
《君台观左右帐记》是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分为能阿弥本和相阿弥本,可以说它是日本生活美学的诞生,甚至影响到了如今的日本。
▲  「君台观左右帐记」 兴福寺 习见听谚集所收

村田珠光

murata syukō

1423 - 1502

▲  「珠光旧迹」 奈良 称名寺 / 珠光是杢市检校之子,自少年时代就进了称名寺

▲ 圜悟克勤 「印可状」 国宝 纸本 行书 43.9 x 52.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直亮氏寄赠。珠光跟随一休参禅,得到了一休的印可状,即圆悟克勤的墨宝;珠光是第一位将禅僧的墨宝用于茶挂的人,被称为墨迹开山

古田织部建议将「流れ圜悟」裁成两半,上一半19行,下一半37行,这样「流れ圜悟」的上一半就挂进进了奥羽独眼龙,大名「伊达政宗」的茶室里。

而另一半「流圜悟」在流传中不知去向。上一半「流れ圜悟」后来为堺(大阪南部城市)的祥云寺收藏,而江户后期出云松江藩(在现在岛根县松江市)第七代藩主、大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年) 以赠与祥云寺黄金2500两和每年30大袋大米为代价获得…  「流れ圜悟」后来由松平家族的后代松平直亮氏(出雲松江藩第十代藩主 松平定安 之第三子)寄赠东京国立博物馆,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 右:「一休宗纯」墨迹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大德寺真珠庵 / 左:一休宗纯像,俗称朱太刀像 —

此图为永享7年(1435)一休手持木刀在堺城横冲直撞,与颓废的俗世进行抗争的画像。据说此举蕴含了禅就像木刀一样,外观气势十足但却毫无用处的批判,大德寺真珠庵

村田珠光被称为茶道的开山鼻祖,相传利休的茶道「得道于珠光,得术于绍鸥」。

▲ 「珠光青磁茶碗」南宋 同安窑系 本願寺传来 / 出光美术馆 藏
▲ 「珠光青磁茶碗」南宋 同安窑系 铭 遅桜 / 根津美术馆 藏
除了跟随一休参禅外,珠光的生涯中不详之处众多,后世的珠光形象大多是根据《山上宗二记》的记载,特别是开篇部分描述茶道起源之处,而形成的,主要内容如下:

对繁多的游艺活动开始厌倦的足利义政将军询问能阿弥是否还有其他的乐趣,作为同朋众的能阿弥就推荐了茶道。能阿弥提名了南都称名寺的名僧,三十多年来一直苦修茶道的珠光…

在能阿弥口述了自己从珠光处习得的21条秘传、口传后,足利义政将军将珠光招致殿中,命其为自己的师父,将茶道作为自己一生之乐趣。
▲ 「珠光天目 黄」传承:村田珠光 - 细川三斋 / 永青文库 藏
此外书中还有一处目录提及了珠光,在这一卷中主要记录了珠光跟随能阿弥锻炼识别唐物的眼力。

珠光是否是义政的茶道老师这一点尚且存疑,其次珠光和能阿弥的关系 —「珠光教授能阿弥茶道的奥义、能阿弥教授珠光唐物的鉴赏方法」,也尚不明确。

不过珠光有很多弟子在京都和堺城,因此一直到鳥居引拙时期流行的还是珠光的茶风,而武野绍鸥悉数对其进行了更改。
根据这样的描述,再联系上下文推测:

珠光的茶道通过能阿弥吸收「书院茶」的技法、知识;而绍鸥则是对珠光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这也是茶道发展史上被大家普遍认知的讨论课题。

▲ 心之文村田珠光写给弟子古市澄胤(古市播磨法师)的一封信,在茶道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全文翻译如下:

心之文

此道最应忌讳的就是傲慢与贪婪、嫉妒高明者、蔑视初学者之心。茶人本应去接近高明者,向其求教,照料初学者,对其进行培养教育

而且此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汉」与「和」之界线,做到汉和融合,这一点必须铭记于心。

最近,提到「冷枯」之美,初学者总是拿着备前、信乐烧,摆出一副名人皱眉鉴赏的姿态,真是岂有此理。所谓枯淡之境界,亦是由循序渐进而来:得到好的器具,应首先好好去体会、玩味,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创造出一个适当的境界来,一步一步做下去,在境界上不断深入;得不到好的器具的人,索性就不要拘泥于器具才好,如何养成欣赏艺术品的眼力最为重要。

即使已经相当成熟,也要保持向人求教的心态,这非常重要。傲慢与贪婪之心是最大的绊脚石,但自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古人所云「为心师,不师于心」可做此道之至理名言。要茶人做心的导师,而不要让自大傲慢之心成为自己导师。

此非古人之言。

珠光

珠光有一位叫作古市澄胤的弟子,是大和的豪族。珠光的茶汤理念可见其授予古市的「心之文」,这是一纸超越时空的教诲。

在当时(十五世纪后半期)人们将注意力转移至「备前物、信乐物」等日本本土烧制器物的朴素枯淡的审美上,但珠光强调需谨记要和汉兼备,不可有失偏颇,因而被众人所知。
这份《心之文》和古市澄胤收到的《心敬僧都庭训》中的主旨要有连歌之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连歌师心敬所吟诵的美的意识被吸收进茶道中,通过绍鸥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此外还有一个传言:珠光之所以被称为茶道开山鼻祖,是因为他通过参禅将茶汤禅风化,进而首次树立了茶道的理念 — 这一说法目前也暂无无确切证据。

古市澄胤

furuichi chōin

1459 - 1508

室町时代的奈良豪族,兴福寺的僧侣。十四岁出家,法号伦劝房澄胤,也有“播磨公”这一俗称,是兴福寺的僧兵。
▲ 「信乐烧」,信乐物与备前物一同出现在了前面提及的《心之文》中。
文明七年(一四七五)代替兄长胤荣继承家主之位,靠着驱使马帮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一跃成为众僧中的佼佼者,得到了大和守护代的资格,以「古市播磨」法师,或「古市播州」的称号为人所知。

澄胤的兄长胤荣因举办过极尽风流的「淋汗茶会」(一边泡澡一边饮茶吃酒的宴会)而为世人所知。

弟弟澄胤应该也参加了那样的茶会,但最终澄胤成为了珠光的弟子,在《山上宗二记》中对其有如下记载:珠光弟子之一,数寄者之名人也。
「淋汗茶会」古市澄胤的兄长胤荣举办的淋汗茶会十分有名,上图为古市一族于文明3年5月23日举办的茶会记录。

由珠光赠与澄胤的茶道传授书《心之文》,是研究珠光的茶汤之道的珍贵史料。

▲ 「心之文」首部,江户时期的临摹作品 / 宫内厅书陵部《御觉书并珠光》
▲ 「金森宗和书信」这是写给奈良的松屋源三郎的书信,信中提及请松屋暂且保管珠光授予古市澄胤的《心之文》;由此可知《心之文》曾在松屋处 / 今日庵文库
此外,澄胤还在连歌上颇具造诣,从心敬的弟子兼载处得到了记有“要有连歌之心”字样的《心敬僧都庭训》。

澄胤也拥有三十多种像珠光小茄子这样的名物茶器,之后更是发现了后来成为本愿寺名物的名石“残雪”。据《长阁堂记》记载,这块石头原本是用来压屋顶木板的。

▲ 「珠光青磁茶碗」南宋 同安窑系,称名寺,图中茶碗由于是产自中国南方的青瓷,又是珠光爱用的茶碗,故得此名。不过据说珠光爱用的茶碗在本能寺之变中烧毁了。
▲ 盆石 残雪由古市澄胤发觉,后成为本愿寺的名物。它是一座长五寸、宽二寸八分、高一寸九分的黑石。表面高低起伏,仿若山峰,峰顶为白石,颇具风情,故得此名 / 西本愿寺
▲  「珠光笔 真山水图」据说珠光的绘画和茶道一样是跟随能阿弥学习的,《独炉轩珠光》这幅绘作是珠光自己题的字…
▲  「禅凤杂谈」宝山寺,这是世阿弥的女婿金春禅竹的孙子禅凤(1454~1532)传给弟子的杂谈闻书。照片中的第一行写着珠光有云,没有云层遮挡的月亮,我不喜欢…」
结语

写了第五篇的茶人系列,每一次的结语都是留到最后的盛宴。这是唯一作为作者会透露自己想法的章节,而每一次的调研、翻译、撰写,到了这一刻都是最特别的。

相信很多人都去过「金阁寺」,但却不知道这是3代足利义满将军的圣地;我们也都去过「银阁寺」,但却不知道这就是8代足利义政将军的宝地:

所有的「东山御物」都在义政将军「同仁斋」里、银沙滩前度过了五百个千秋,而不知者不知…

也许如果我们提前知道,那个享受和感悟会是加倍的,而事实却不尽然如此;可这也是促使我们去了解历史、传承的最大原因和动力吧?

没有云遮挡的月亮,我不喜欢。珠光可以这么说,但这淘气里也是充满了浪漫的呀!

重新翻译村田珠光先生的「心之文」,可以体会他字里行间的困惑和怒火,也明白了这些苦恼是跨越时空的、庸常的;当下的我们,何尝不是也面临着一样的困境…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

回到利休,回到精神层面的探索,茶之汤的使命,还在继续……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mit verschiedenen Veränderungen' BWV988 - Aria Tatiana Nikolayeva -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茶人系列


我们的茶道顾问
里千家
张南揽,茶名「宗兰」,1995年开始研习茶道,2004年裏千家「今日庵入庵。日本茶道里千家入室弟子,师承裏千家第15代鵬雲斎 千玄室」大宗匠。

学习、了解里千家:

我们的公众

SACA学会

中国古代艺术学会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s / SACA) 是一个非赢利性、非艺术品收藏类的多元开放性国际学术实践平台,学会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宝榜 RANK

全球拍卖竞标情报实时播放解析。
2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茶司

关于茶之汤的一切最新情报~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我们的视频号

假如都看到这里

请不要吝啬赞赏原创

(0)

相关推荐

  • 中国茶的东传和日本“茶道”——【资料收藏】

    中国茶传到日本很早,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的考证,比较可信的关于茶的第一次记载当在815年,这一年日本平安朝的嵯峨天皇行幸途中,路过繁峙寺,该寺的大僧亲手煮茶进献.这一年6月,嵯峨天皇命令在各地种茶,作为 ...

  • 济南|一场清新雅致的小寒养生茶会

    小寒,是一年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此时,全年开始进入寒冷季节,有<说文>释意: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但昼夜已呈现出,白日隐寒树,夜色笼寒雾.因此,"小寒& ...

  • 济南|一场有温度的大雪茶会

    落雪为念,湖山执笔,岁月成诗. "大雪"将至,忽而入冬!伴随着大雪节气的来到,十二月六日我们济南禅茶书院举办了一场有温度的大雪茶会! 茶会首要的十个流程: 客来签到:身到心安,借假 ...

  • 东莞•茶博会|禅悦生活 茶会雅集

    2021年1月2日,禅修茶道东莞禅茶书院受邀参加东莞茶博会曲水流觞·茶空间专场活动,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禅悦生活茶会雅集"禅茶体验活动. 在熙熙攘攘的茶博会现场,禅意浓浓的茶会别 ...

  • 黄褐斑排行榜公布,皮肤科医生:坚持吃一物,素颜出门也美炸街

    每个人都想要拥有白皙无瑕疵的脸蛋,因为这样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给自己满面的活力,如果当你脸上长满了棕褐色的斑点时,看起来时非常显老的,会让人的自信心一下子全无,都不敢素颜出门. 对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 ...

  • 書門物志 | 造物有灵,美物抵心

    BO OKDOORLIVE 近来天欲雪,寒意甚逼人.大概是老了,总怕冷.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开始关心天气,开始喜欢一些无关风月的文字与物件,开始寻找独处的乐趣.是啊,一生好短,一瞬好长,余下的时光,只 ...

  • “由物及人”是考古学家的最美梦想

    在阅读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人与事时,经常会看到许多著名考古学家都有过一个学术梦想--"由物及人",即试图通过考古发现的"物质"遗存去实现研究"人" ...

  • 鸿盛祥 • 观物 | 唐宋玉器的素雅之美

    唐宋时期的玉器, 是中古时期玉器的巅峰. 这两个时期, 汉文化相对发达, 在玉器上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素雅之美. ▲青花料山形嵌件,北京丰台史思明墓出土 此玉为青花料,从用料特征看,符合唐代部分常见用料 ...

  • 物见公园--夕阳下最美的樱花秘境

    春暖花开时节的日本东北春意盎然,从十和田湖到会津若松,从白神山地到三陆海岸,百花盛开.弘前公园,角馆,北上展胜地,松岛海岸等知名赏樱胜地吸引着众多游人从世界各地赶来,如果想寻觅一个原汁原味,安静小众的 ...

  • 物哀,被击中的美!

    「物,mono」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 「哀れ,aware」,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 「物の哀れ,mononoaware」,就是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 -- ...

  • 中式庭院,寓情于景,以物比德,师法自然,美到骨子里的庭院

    "心里藏着小星星,生活才会亮晶晶." 虽由人造 宛若天开 - 中式庭院常见的有 北方的四合院庭院 江南的写意山水庭院 岭南园林庭院 -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寓义于物 以物比德 - ...

  • 物语 | 三毛: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朝霞变幻,四季更迭, 岁月流逝,美好的事物, 总是随时间流逝后才被判定, 错过了就不可重来, 愿时光能记录美好的时刻, 这大概便是极美岁月了! 今天是三毛逝世三十周年. 那个潇洒又随性, 孤单又浪漫的 ...

  • 还在喝白粥?试试这10样好物,入粥味更美!

    夏天容易食欲不振,小暖特意为你们准备了几样煮粥食谱,让你们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轻松变瘦~点关注+转发,还有更多美食窍门和小知识送上哦~ 粥 里 加 一 物 1 加 红 枣 红枣除了驻颜祛斑.补血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