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还是胃虚?72岁老中医教你1招识别,3招远离虚病

《黄帝内经》中用这样一句话介绍脾胃:“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也就是说,我们的脾胃都是主管饮食的收纳和吸收,食物的酸甜苦辣咸都是通过他们来吸收消化的。

如果一个人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可能就会听到这样的词:脾胃不和,脾虚,胃虚等等,不管身体哪里不舒服,都要先调脾胃,再去对症下药,所以脾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脾和胃又有什么分别呢?

有人说胃就像一个硬件,而脾是软件,若是虚症,则先伤脾再伤胃。

前段时间就这个问题与一个72岁的老中医探讨了一下午,得出了一些结论。

脾和胃都是五行属土,胃的特性就是热和燥,能量往下走。而脾是寒和湿,能量往上走。简单讲就是胃热脾寒,若是转换不及,就会出现脾胃不和。

在功能上,胃如果因为寒热或者是燥湿导致改变特性,就就我们所说的胃虚。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般人是先伤胃后伤脾,胃属阳,直接接触我们口中吃下的东西,所以抵抗力会更强一些,但是现在人们大多不是接触我们生活中的寒,尤其是冰箱的发明,给我们的胃带来了一定的损伤,这一般是胃虚,大多数是饮食出了问题。

而脾虚更多的是由于内伤,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有些人又容易多思多虑,心思越重,对脾越不好。

又加上思虑多的情况下吃了寒凉的食物,一般就会是脾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胃也有了毛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胃不和。

总结一下,一招,就是如果饮食不节,则先伤胃;若是多思多虑,则先伤脾。但中医讲,脾胃是一起的,所以一般会一起调理。

老年人很容易有脾胃不和的情况时常出现,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脾胃呢?这里有三招!

第一,少吃寒凉的食物,胃虽然属阳,但是也不可以摄入太多凉性的东西,以免破坏上面说的胃的燥和热的特性。

第二,拒绝过度思虑。尽管如今很多人压力大,但是忧虑伤脾,所以凡事想开一些,简单生活。

第三,适当运动,研究表明,每天适当运动的人会更加自信,更少生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