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怜悯与歧视就在一念之间——慈善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

虹野:怜悯与歧视就在一念之间——慈善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

文/虹野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公共事务,也越来越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做慈善并非仅仅具有怜悯之心和一定的资本付出就足够了,还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否则慈善就可能会变成伤害了。

近日,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3月在北京启动,其官网显示,该活动宗旨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出行安全的关注,减少因听力障碍造成的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工作人员称,已向全国10000名儿童送出“橙色书包”然而,网络走红之后,“橙色书包”却在部分网友及儿童权益保护专家里,引发质疑。支持者认为,保护听障儿童的交通安全,不失为一个扩大社会关注的方式。

显然不管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支持者只注意到了“橙色书包”能够唤醒公众关注听障儿童个,却没有意识到听障儿童并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公众关注,更没有意识到“橙色书包”就相当于一个被贴上了一个“歧视”的标签。这种强势、霸道的慈善由于不当的方式,而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变成了对弱势群体的“歧视”。

这种“怜悯”变成“歧视”的现象并非是少数,如在对贫困生进行捐助的时候,有的学校认为使用苹果手机者不得获得捐助;有的认为每餐饭超过6块2毛钱不得获得捐助,有的学校认为穿耐克鞋不得获得捐助,有的学校认为学生上网吧不得获得捐助,有的学校甚至开“比惨大会”来对贫困学生进行羞辱……这种慈善捐助事实上固化了贫困生的概念,对贫困生的不尊重更是把怜悯变成了歧视。所以每次贫困生的认定都会加剧贫困学生对自己身份的否定,更无法对慈善产生“感恩之意”。

当前的慈善活动大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认为弱势人群只需要物质援助,而忽视了他们也有人格尊严的需求,往往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放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一不小心就把“怜悯”变成了“歧视”。尤其当前做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的机构往往出于获取更多社会影响力的目的,更加容易把弱势群体的“弱势”和“隐私”公布于众引起社会关注,这种利用弱势群体的“隐私”和“缺陷”获取影响力的方式反而变成了赤裸裸的“歧视”。所以我们在做慈善或者接受慈善的时候,除了关注物质上的捐助之外,一定要在人人平等的前提下进行。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

  • 贫困生被歧视感到愤怒,不是别人说得不对,而是因为对方说得对

    别人歧视你,你感觉愤怒,不是别人说的不对,恰好是因为别人说的对.别人说的不对,你根本不会愤怒.你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不但别人说的对,你还认为这件事很羞耻. 一个大一刚入学的贫困生,刚入学就感觉到了深深的 ...

  • 别人歧视你,你愤怒,不是他说得不对,而是他说得对,送给贫困生

    机器人读的,读的不好.别人歧视你,你感到愤怒,不是他说的不对,而是他说的对,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礼貌.别人指责不存在的问题,你只能感觉莫名其妙.

  • 我只是想活成年轻的样子,那一双球鞋……

    最近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多所高校学生比惨打响助学金争夺战成为舆论热点,也把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又一次捕捉到了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很多人纷纷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疯狂的刷着 ...

  • 慈善与长寿

    ​慈善与长寿 2020.10.18 慈善是人们自觉地奉献爱心,扶弱济贫的援助行为.慈善通过救济,援助或者损赠等方式表示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祉所做的努力. 慈善助人,与人为乐,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 ...

  • 虹野:《绿皮书》——歧视是一种观念

    虹野:<绿皮书>--歧视是一种观念 文/虹野 近期播放的电影<绿皮书>被社会广泛好评,认为是一部反对种族歧视的很棒的电影.歧视,这个深藏的基因中的"家伙", ...

  • 再读《虹野:教育怎么变成了教学?》

    虹野:教育怎么变成了教学? 本人无意中看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对我2016年的一篇文章进行了讨论,再看文章内容恍若隔世,一切都在往非专业的方向发展--故再次转发这篇文章以及校长按语供读者讨论-- [校长按 ...

  • 虹野:离开名利导向的教育评价啥都不是?

    离开名利导向的教育评价啥都不是? 今天看到新闻说"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不禁开心,高等教育渐回"常识",教授的岗位职责"日渐清晰&quo ...

  • 虹野:孩子受教育就是吃苦吗?

    虹野:孩子受教育就是吃苦吗? 文/虹野 看到一篇文章谈论家教"鸡汤",认为"快乐教育"就是父母最常喝的一碗"鸡汤".作者认为"教育 ...

  • 虹野:高校“便于管理”背后的魅影

    虹野:高校"便于管理"背后的魅影 文/虹野 看到了新闻<高校网络服务垄断涨价 学生成运营商眼中"唐僧肉">,心中一阵堵闷,从笔者读书期间,高校校园网 ...

  • 虹野:不考的不教到考也教不了,教育究竟经历了什么?

    虹野:不考的不教到考也教不了,教育究竟经历了什么? 文/虹野 近日各地体育进中考牵动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没想到的是,在改革试行地区的课外体能培训班竟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小时一节课的体能训练通常要 ...

  • 虹野:一个弱者视角下的“性侵指导书”

    中国美院<新生安全知识手册>--一个弱者视角下的"性侵指导书" 事情过去很久了,应该不是新闻了,斗胆说几句,希望各位指正. 有网友爆料称中国美术学院2020<新生 ...

  • 虹野:是学生成就了学校,还是学校成就了学生?

    虹野:是学生成就了学校,还是学校成就了学生? 文/虹野 在<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这本书中,看到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在1966年克尔曼报告中,认为"学校之间资源分配的差异,只能说明学 ...

  • 虹野:不要让学历成为职业流动的壁垒

    虹野:不要让学历成为职业流动的壁垒 // /虹野 湖南怀化市20多所民办高中的上千名学生,刚开学即面临清退风险.一些民办高中承诺这些中考成绩不理想但又不愿意读中职的学生,可以为其办学籍.但是,为落实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