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研发投入达到每年10万亿美元的时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当前全球前五的大国总体研发费用,也才刚刚突破10万亿人民币。距离10万亿美元还有很长的时间。

既然说到国家整体的研发费用,还真的有针对这个领域的数据研究。

1987年——2018年,全球5大经济体的研发总体投入增长变化

数据是日本科学部做的一个调研和统计,我把数据按照2020年11月的人民币同日元的汇率做了一个换算。简单的让大家可以理解,这个规模。

从这个数据能够看到,2018年,全球5大经济体,德国,日本,英国,中国,美国所有的研发总投入加起来,也才刚超过10万亿人民币。

按照这5大经济体2018年的GDP总额,累计达到46.23万亿美元。换成成人民币,就是305.38万亿人民币。

我们用最粗暴的计算方式,基本上5大国的研发投入,占比GDP平均在3%左右。(并不是十分严谨)

那么基本上可以,简单的推论,倘若一个国家要达到10万亿美元的研发投入,那么GDP至少要在300万亿美元以上。美国现在的GDP总额也才20万亿美元,并且已经形成超级发达的经济体,增速已经下降到2%左右。基本没有可能再升高到5%的增幅。

全球主要大国的R&D预算,普遍占比GDP总额在1-3%

日本科学振兴机构,对全球主要大国的研发投入和GDP的数据,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有一个专有的名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这个数据不少人就直接当做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研发投入总费用。这个数据因为对民间的数据,统计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在整体的公立研发投入方面,都是直接统计进去的。例如,高校,军事,医疗,研究机构等费用投入,都在其中。

姑且可以算是在同一个标准下,反馈出每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研发投入情况。

2019年,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计22143.6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研发经费在总GDP中的占比为2.23%。

如果从这个数据计算,未来伴随着中国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占比基本可接近日本的3%。那么想要达到10万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就要达到300万亿美元的GDP。

实话实说,除了人民币升值,不然很难达到。

要看研发增长,一定要看背后的产业数据是哪些?电子,通信,交通,防务

因为观察员本身是做制造业,所以对汽车市场,和电子市场的发展脉络比较熟悉。

民用市场,汽车,电子,通信这三大市场是近10年中国加速发展的核心产业。

我们看2010年之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加速非常快,但是2010年之前,国产车的质量不少人都是有经历过的。产品并不能同外资实现抗衡。但是近10年,包括长城,比亚迪,吉利汽车等民族品牌起来后。体量上面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市场,人才,研发投入,产业链的投入都非常大。

注意这个汽车的2010年后的体量,和最开始的那张图做对比,你就会发现2010年后,中国研发投入的增速非常的快。

2010年后,中国成为智能手机生产的第一大国。通信行业技术的革新也非常快。

中国历年来手机生产量,在2010年后,进入到全球第一大出货量市场。虽然增速放缓了,但是市场体量位列第一。

熟悉生产行业的都知道,研发是非常耗钱的,企业有钱的,企业规模大了之后,才会投入更多的研发。

电商产业,中国在近十年也是增速极其快

电商算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电商发展带来的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产业,通信产业都是电商的背后支柱行业。他们都得到了电商的红利,研发投入也能够不断增加。

我们来看看2019年度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榜单,并没有离开我们上面的主要的产业。

总结来说,研发投入是未来GDP增速的核心,在不少领域,中国已经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了。需要通过研发来取得下一轮的竞争制高点。10万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或许太高,时间太遥远。但是10万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以当前国内12%的研发投入增速,或许只需要15年就可以达到。也就是说中国的GDP也将进入300万亿人民币(2020年预估可以达到100万亿)。

也就是我们或将在2035年,完成这个目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