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结体造型 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书法是造型艺术,这个理论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既然是造型那就存在主观的造型方法,造型以结体为基础,结体的过程就是造型的过程,从结体方法到造型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任意的夸大、变形,但永远要遵循一个原则,始终要保持协调,要矛盾的统一,否则不是汉字了。造型过程本质上是从客观(字体结构)到主观(创作者)、从写字到艺术的升华,是汉字固有的形式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要表现造型者(书写者)的人文精神,是风格又是精神面貌,人人不同。

书法的结体造型: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书法,由一点一画写起,到组成一个独立的汉字,再到组成一行,最后完成一幅作品,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结果。造型方法要通过各种对比关系,如疏密、正侧、收放、外抱与内抱等,对结体作各种变形处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就融入到每一个字,作品就是情感的产物。

书法创作讲求变化。其变化在于一点一画,每个字的结体方法,字与字之间的对比等等。胸有成竹固然重要,书写过程笔笔生发,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出现。所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

“新理异态,古人所贵,逸少曰:作一字须数种意。故先贵存想,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涩一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

因此虞世南《笔髓论》说:

“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

凡古代书法经典名作,无不充满变化,上下左右的字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相互之间的期盼关系永远无法固定,大小正侧,疏密虚实,枯湿浓淡,全部是随机应变,怎么可能只有一种固定的方法?

在充满变数的组合中,书法作品会呈现出各种造型元素的对比关系,疏与密、大与小、收与放、古与今、外抱与内抱等等,结体通过变形表现各种各样的风格面貌。

一般形容大的东西,手势都是往横里比划的,因此结体感觉相当宽阔。平画宽结的撇捺粗细反差不是很大,横画平展,而且横平竖直,转折接近直角,造型比较端庄。平画宽结的风格雍容恢弘,宽博大气,如颜真卿楷书等。

书法的结体造型: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魏碑《张猛龙碑》局部

斜画紧结的撇捺粗细反差较大,横画左低右高,往上倾斜,减弱了横势,减弱了结体的开张。而且横画左低右髙,右上角转折小于90°,尖锐突起,“峻拔一角”,风格遒劲劲峭,如《张猛龙碑》。

横画左低右高,打破了结体的方正,作为补救,会产生一系列应变,以米芾的《蜀素帖》为例,竖画跟着右斜,若写直的话,与横画的夹角太小,过分损及汉字方整的基本形,会显得不够自然和大气。竖画右斜之后,带出了钩趯问题,如图①所示,“舟”字按照常规方法写钩趯,因为竖画右斜而使得夹角尖锐,醒目而且精神,成为米芾书风的一大特色。

书法的结体造型: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米芾《蜀素帖》局部

但是,这种锐角有失蕴藉,不能太多,因此许多时候不得不变形,或者省略钩趯,如图②所示,“才”、“野”等字的竖画下面都没有钩趯;或者省略以后加些粗细变化,略作暗示,如图③所示;或者用平推的方法,增加钩趯与竖画的相交角度,如图④所示。除了竖和钩的变形之外,撇画也要变直,如图⑤⑥所示。

书法的结体造型: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米芾书

斜钩,为了尽量保持它与横画的相交角度在90°左右,不得不右斜了再右斜。右斜之后,最后的钩如果按照常规写法,夹角太大,字形就分裂了,因此不得不并紧夹角,如图⑦中的“曳”字。有时干脆就从原路折回,感觉上好像没有钩了,如图中的“载”字。

橫画的左低右高破坏了点画交错时的直角状态,破坏了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想要补救,其他点画就不得不变形。而且,横画的左低右高没有一个量的规定,点画的写法因此也是一个变数,有各种各样可能,结果造成了斜画紧结的结体非常复杂,处理得好,形式多样,特别生动。

任何存在都是以空间为基础的,任何图形都是对空间的分割。分割的平衡与不平衡,主要看被分割出来的各个余白之间的组合关系。从结体的角度来说,“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强调平正。从造型的角度来说,为求变化,必须强调分间布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书法的结体造型: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苏轼、米芾书

宋代书法尚意,追求灵变,姚孟起《字学忆参》说:“苏书左伸右缩,米书左缩右伸,皆自出新意,不落唐人窠白。”如上图所示,苏东坡的结体左松右紧,强调右侧。米芾的结体左紧右松,强调左侧,左侧与右侧各具风姿,然而,左侧的余白左紧右松,正好可以缓解撇细捺粗所造成的左松右紧的不均衡现象因此,左侧是斜画紧结法的常态,是造型变化的主要方式,而右侧是变态,是斜画紧结法的非常规的独特处理。

不同的分间布白产生不同的结体造型,任何风格的结体造型都不可能绝对居中,因为绝对居中了,就没有一点张力,没有一点生气,是一种死相。结体造型的方法只能说个大概,具体应用时还有许多变数,当字轴线上移下移,或者左移右移时必然会引起分间布白的不匀称,为了保持平衡,必须同时作出各种各样的补救和调整。方法不同,风格各异,书法家的造型功夫就体现在对不平衡的敏感性和调整方法的多样性上。关键是明白余白的位置变化与结体造型之间的关系,能直观地了解历代法书的结体特征与风格面貌,更好地掌握变形方法。

收与放是追求大气有两种方法,一种强调点画,极力舒展,长枪大戟,纵横开阖,如黄庭坚行书,“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老骨颠态,种种槎岀”(王世贞语),结果字形中心显得比较紧密,造成内紧外松的结体,如上图黄庭坚书。另一种强调体形的极力开张,尽量将点画分布在字形周边,将余白囊括在结体之内,方整阔大,宽博恢弘,造成外紧内松的结体,如上图颜真卿书。

书法的结体造型:在协调中以求最大化的变形

黄庭坚、颜真卿、祝允明书

两种方法都能收到大气的效果,但表现形式不同。内紧外松的结体是发散型的,属于向外张扬的大气;外紧内松的结体是包容性的,属于向内涵泳的大气。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过犹不及的危险,一味强调点画的舒展,结体会显得中宫紧缩,拘挛局促;片面强调体形的开张,将所有点画囊括在字形之内,又有缩手缩脚的感觉。点画和结体在追求大气的时候,应当同时顾及对方的大气,否则,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结果都会事与愿违,反而显得小气和拘谨。在这方面祝允明某些作品处理得很好,既结体宽博,又点画舒展,融外紧内松与内紧外松于一体,这种造型不容易处理,如上图祝允明书。

一幅书法艺术作品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但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造型,是一个极其艰难、长期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琢磨、练习,才能烂熟于胸,下笔如有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