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文•文明之仁爱才能文明1

西方文化讲有偿服务,还要额外小费,中国文化讲举手之劳,还要额外资助。中国文化的心是热的,塑仁义道德,讲人情世故,要关照别人生存;西方文化的心是冷的,讲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在商言商,高附加值,利益最大化,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造生存压力。不过,文化精神的冷漠并不等于人人都冷漠,也不等于事事都冷漠。

生命世界不缺善,也不缺爱,无须文化去创造,把本能存在的善弘扬出来,把自然存在的爱理性化,文明就会到来。同样,恶也存在,杀也存在,文化不弘扬善,恶之欲不断膨胀,争的力量不断壮大,文化智人就远离文明,文化生存就缺乏人性。

豺狼有善,虎豹有爱,也有杀戮之恶,争夺之狠。在自然生存关系中,善与爱,恶与杀,都是生存需要,都具有维持生生不息的作用。在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善与爱,恶与杀,演化为社会生存关系,从生存需要升华为文化精神的需要、理性观念的需要,社会生存关系是善与爱还是恶与争,取决于文化精神,与个人观念、道德修养密切相关。

在群居动物,在人类社会,独立个体基本上无法生存,相互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生存价值。豺狼生存,虎豹生存,人生存,有物质利益需要,有相互关系的需要,缺一不可,但在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物质利益,文化智人的文化生产,比豺狼虎豹丰富千万倍,但相互关系若要比豺狼虎豹先进、文明,主观就要有所作为,用人性之善的文化精神,构建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社会生存关系。

在自然条件下,原始生存时代,物质利益是善与爱、恶与争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文化生存高级阶段,文化生产能力巨大,物质利益极其丰富,社会生存关系是善与爱还是恶与争,则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与文化智人的仁爱德行密切相关。文化精神以人为本,弘扬善,文化智人有仁爱,社会生存关系是善与爱的关系,文化精神物质利益为本,鼓励个人价值、相互竞争,社会生存关系是恶与争的关系。

人类社会要营造出不同于动物群居的生存关系,文化精神要善要仁,强势者和弱势者都要善要仁,物质实用性文化才能发挥生产物质,保障生存需要的文化作用。没有善,没有仁爱,物质实用性文化除了生产物质,还变成野性之争的工具,谁先进,谁强大,谁就是霸王,谁就能争夺更多的物质利益,社会生存关系与动物群居关系就没有区别。

善与爱、恶与争,没有理性掌控,自其然,恶便恶,争便争,善便善,爱便爱,文化智人就是野兽,是原始智人。如何才能不争?发展人文精神,用人性之善的精神实用性文化,塑造仁爱的精神,用仁爱精神掌控物质实用性文化。人文精神是精神进化的文化保障,是文明的建筑师,精神实用性文化宣扬人性之善,塑造仁义道德,恶念野性在文化智人越来越少,恶与争便会逐渐消失,文明生存就会到来。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把仁爱作为精神进化的最高标准。仁爱,与为我唯争追求个人价值、功利成就的文化方向相反,道路不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精神境界实在太高了,对于习惯于为我唯争的人来说,修养仁德实在太难了。仁爱不同于慈善,不是偶尔的帮助,而是内涵于文化精神之中,深入到人们灵魂的理性观念,是自觉的理性有为。

人文精神解决人们的生存困苦,主要通过营造善的社会制度、关系规则,解决豺狼虎豹式的竞争公平、力量平等,实现物质利益的生命公平、生存平等,建设善与爱的社会生存关系。力量竞争,必然是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生存困苦就和动物世界一样,无处、无时不在。有了善与爱的社会机制,贫者无生存之忧,强者无贪婪之狠,何须慈善?

仁爱是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人文理想的精神基础和道德前提,是相互关系中最人性、最善良、最文明的关系。仁之根在善之欲,在人心,爱之为在相互关系,在互爱互助。鼓励竞争,炫耀财富名位,张扬科技实力,激发的是恶之欲,助长的野性之争,必然是弱者越来越贫穷,强者越来越富有,生存困苦越来越深重。

文明是文化智人前进的方向,仁爱是精神进化的路线。自人类出现以来,这个地球上,生生杀杀,胜王败寇,弱肉强食,促进了生命进化,形态在风霜雨雪中不断完善。人类发明创造了文化,理性日益发达,文化力量日益强大,对生命和生存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减少和减轻了天灾对人的危害,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天翻地覆。强大的文化力量,既能毁天灭地,还能改写人的生命属性,用什么样的精神来驾驭,才具有善与爱的价值,这是比发展文化重要百倍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精神生活·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西方文化精神,在物在利在争,营造竞争自利的情感氛围.竞争自利,情感是负面的,害生伤生.中国文化精神,在仁在爱在和,营造利他互助的情感氛围.利他互助,情感是良性的,护生养生. 动物和人都有情感生活.动物 ...

  • 仁义爱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 ...

  • 人性•人文•文明之仁爱才能文明2

    人性·人文·文明之仁爱才能文明2 仁爱是文明的根基,是精神进化的最高境界.文化智人形态已经进化,但精神进化,脱掉野兽之皮,甩掉猴子尾巴,还任重道远,曲折艰难.进化精神是比形态进化更困难的进化,多变反复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3

    和有社会生存关系之和,有自然生存关系之和.社会生存关系和,以自食其力为前提,大家安居乐业,没有你争我夺:自然生存关系和,空气清新.水源洁净.食物天然,没有重金属污染,没有二氧化碳的危害,绿水青山,活得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2

    人文精神的善,野性之争的恶,以生存关系的和与乱为分界,物质利益以及物质实用性文化不是分析善恶,评判人文精神,认识人性实质的依据.文化不是自然,认识和评判文化善恶,必须从文化中走出来,困在文化之中,不知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1

    我们需要认识文化精神,需要重视文化精神,弃恶从善,运用仁义道德的精神实用性文化,促进精神进化,保证物质实用性文化的发明创造和实践运用,具有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文化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让人活得久.终极价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3

    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物质生活的改善很容易,农耕时代,文化就已经具备了衣食住用行玩的保障能力,但精神生活.情感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依然是因物而喜,为利而悲,精神因为我唯争而紧张,情感因得失而苦乐.特别是战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2

    "和"需要克制恶念,克制私欲,节俭生活.为我唯争的文化精神,自我价值的理性观念,自私.野性.贪婪,为了自己更好.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为了扩大经济规模.获取更多的市场利益,物质实用性文 ...

  •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1

    人性·人文·文明之克制与海纳百川1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海纳百川有"海"有"百川","和而不同&quo ...

  • 人性•人文•文明之重视文化精神2

    个人有个人的生存状况,与个人修养.文化知识.社会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人类整体有整体的生存状况,取决于强势精英们的思想觉悟.人文理性.仁义道德.个人的,社会的,世界的生存状况,皆可概括为善恶两类基本状况 ...

  • 人性•人文•文明之本性与理性2

    人性·人文·文明之本性与理性2 现实客观的根据,在生存关系之和,在社会安宁,在仁爱道德,凡是破坏和谐.危害社会安宁.损人利己的事情都是恶.黄赌毒是恶,剥削压榨是恶,坑蒙拐骗是恶,掠夺侵吞是恶,贪污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