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神智体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477420100cshd.html奇妙的神智诗

(2009-05-05 06:49:27)

转载▼标签: 神智体使臣字根苏东坡杂谈分类: 文学一、什么是神智诗神智诗就是神智体诗。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它不是回文诗,也不是调序诗。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以及颜色的变化等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使臣,每每以诗才自负,拿些问题来疑难翰林文人。有一次,神宗皇帝叫苏东坡去接待一位使臣。这位使臣不识时务,在苏轼面前也班门弄斧。苏东坡便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作诗,那是容易的事,读诗却要难一些。”说着便拿起笔来写了一首《晚眺》给他看。如图

这位使臣看后,张口结舌,读不出半句来。自此之后,就再也不敢乱来了。这首诗当这样读:“长亭短景画中空,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醮侧山峰。”二、神智体的构造由于它有谜语的味道,因此我借用谜语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结构。神智体由字根与关系词构成,与谜语一样不宜有闲字存在。字根就是诗句要描写说明的那个词(字),这个字要写在图中。关系词是描写说明字根的,它不在图中出现。三、关系词的作用与关系词常用的字关系词虽不在图中出现,但一首神智体诗的好坏与设计是否巧妙,都与它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关系词的选用至关重要。关系词有两个作用:一是表面作用,对景或事物进行描写或说明,使诗生动形象。二是内在作用,对图中字根的形状、大小、距离、损缺、颜色等进行设计,使图形显出扑朔迷离的谜味。四、神智体关系词常用字:分为下面几类:1、动词:乱散隔离别集聚续连包围夹杂;残落断缺折脱破;反卷回曲侧倾偏歪斜横倒旋;2、数词或含数色彩的字:半独并双对偶重合同;3、形容词:高低长短大小肥瘦枯疏浓细阔稀密扁圆深浅仰昂;4、含有无色彩的字:没有无失空虚;5、各种颜色的字。下面一起来欣赏几首神智诗:

读作:大风吹倒大木架,小鸟残衔小草花。长亭长送游子去, 回路回看春日斜。

读作:日圆山高路口长,横云竖雨倒斜阳。扁舟横渡无人过,风卷残花半日香。

读作:小院當空異樣晴,先生空約到三更。丫環到来倚門問,反說鶯鶯無會心。

读作:夜到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半歪。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人未来。

读作:长夜反侧难入梦,三更斜月挂疏桐。 颠倒心思佳人去,横泪望断隔江鸿。***************************************************************神智体诗https://wenku.baidu.com/view/331dcba6284ac850ad0242e7.html

******************************************************************************神智体诗集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13/22/4585897_86366407.shtml2011-01-13  庄老二展开全文神智体诗集锦

(2009-01-14 09:22:19)

转载标签:杂谈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传为苏东坡首作,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我最早看到的形意诗,是一首情诗。现在知道为叙永所作。上绿图就是叙永的一首神智体诗月斜三更门半开,夜长横枕意心歪。短命到今无口信,哭断肝肠无人来。再看一首苏轼写的《晚眺》: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神智体)《晚眺诗》以示之。……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自是不复言。”其写作特点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汉字笔画的大小、长短、有无、肥瘦、横竖、断续、曲直、高低都成为诗的构成要素。既状字形,又表诗意,一语双关,妙趣无穷。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诗后广为流行,民间有仿作者,但景意不高,终不及苏轼的诗自然流畅,意景高超。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筇,音穷,一种竹子,在此引申为拐杖。相传: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方辽国派出了一位使者出使至大宋王国。这位辽国大使虽出自蛮夷之邦,却亦博闻多识,且汉字字写得极好。平日里闲时,他常去翰林院里,拿一些古里古怪的诗文来为难翰林学士。那些学士有大半答不上来,弄得本是礼仪之邦的大宋国君臣上下很是没有面子。神宗心急之下,请出大学士苏东坡来对付。这日,辽国使臣碰见苏轼,又来以诗文的问题相“请教”。苏东坡淡淡一笑,说:“写诗只是小菜一碟,只不过这读诗有点难,我这里有首《晚眺》诗诗,想请先生念一下。”这辽使心想:连首诗也不会读,这苏轼恐怕是徒有虚名吧。然而,这辽使一见苏轼示出诗(见图),顿时呆若木鸡,横看竖看也看不出所以然来,不禁汗流夹背,急忙告退,从此再也不敢在汉人面前提这“诗文”两字。下面一首黄图为当今沧桑叟所作,活灵活现地写了乒乓球比赛的十个动作,实属难能可贵。

下面是一首玻璃神智体诗,即正反读都一样 :无心景大雷小雨月中空,东曲西歪一半风。木古草黄泉水白,天高云黑小山嵩

現在,再多介紹幾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日圓山高路口長,雲橫雨細倒斜陽。扁舟橫渡無人過,風卷殘花半日香。

高樓倒影水清流,斜雁橫飛眼底收。牛背小童含竹笛,低吹斷續韵音浮。 

小院當空異樣晴,先生空約到三更。丫環來到倚門問,反說鶯鶯無會心。

長夜反側難入夢,三更斜月掛疏桐。顛倒心思佳人去,橫淚望斷隔江鴻。

閒門月影斜,村樹木葉脫。夜長人未至,殘燈火半滅。

殘照日已無,半明月尚缺。小樓女何處,斷橋人未合。***********************************************************************神智诗欣赏——苏轼《晚眺》更多精彩点击:http://hbs.360doc.com

在我国文字学上有所谓“象形字”,有趣的是,在古代诗坛上也有所谓“象形”诗。  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使臣,每每以诗才自负,拿些问题来疑难翰林文人。有一次,神宗皇帝叫苏东坡去接待一位使臣。这位使臣不识时务,在苏轼面前也班门弄斧。苏东坡便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作诗,那是容易的事,读诗却要难一些。”说着便拿起笔来写了一首《晚眺》给他看。这位使臣张口结舌,读不出半句来。自此之后,就再也不敢乱来了。苏轼当时写的诗是这样的:

这首《晚眺》叫做“神智体”,靠心领神会和智慧来“破译”。按其实来说,它和回文诗一样,是“难能而不怎麽可贵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它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但是由于它“以义写图,使人自悟”,兼有会意的性质,可谓“察之于未形”,因此,对于训练人们的思维或许还有一些作用。如果把它当成一种智力游戏,我看也未尝不可。乍看起来,这首诗的确离奇古怪,不过,读起来的话,它却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七言绝句: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醮侧山峰。神智体诗:又称“怪字诗”。《东坡情趣录》宋神宗熙宁年间,有辽使至,自夸能诗,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苏轼就是用神智体诗《远眺》 ( 又称《晚眺》 ) 难倒辽使,使他莫知所云,自此不再言诗的。上边的十二个怪字,组合起来是一首诗,题为《晚眺》。据苏自己的解释:“亭”字写的很长,“景”字又写的极短,画字写成了图中的怪样子,表示内中无人。这句念成“长亭短景无人画”。下面第二句“老”字写的特别大,“拖”字横写,“笻”的竹头写的极瘦,这句念作“老大横拖瘦竹笻”。第三句首字反着写,“云”(繁体)字中间写断了,“暮”中间之日字倾斜了,这句念作:「回首断云斜日暮」。那第四句,江字中的“工”字曲写,“蘸”字倒写,峰字边的“山”字侧写,这句便念作“曲江倒蘸侧山峰。”整体合念便成一首《晚眺》。

************************************************************6

(0)

相关推荐

  • 汉字的形体艺术

    汉字博大精深,有着数不胜数的艺术形式,这里我们要谈的汉字的形体艺术属于一些特殊艺术形式.有共体字.近体字对言.神智体.顶针诗.回文诗等等. 共体字 所谓共体字,就是几个单体汉字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新意, ...

  • 古人真会玩,汉字666

    古代文人怎么个会玩法?先上活: 这是个什么东东?告诉大家,这是一首题为<晚眺>的四句七言古诗!读者诸君读读试试! 答案揭晓: 晚 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 ...

  • 【诗词学堂】奇妙的杂体诗

    诗词学堂 奇妙的杂体诗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诗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其形式大体固定.常见的是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但有些诗人写诗不按常格,往往从字形.音韵或者句法排列组合等方面花样翻新 ...

  • 谜圣张起南神智体诗2首

    谜圣张起南神智体诗2首 1 才长心细无人会,石破天倾水倒流. 小枝偏从千古合,半同射覆半藏钩. 2 颠倒成文工小巧,伊人不见水空流. 仰天大笑无言语,细意虚心一笔勾.

  • 《藏头诗》中神智体诗3首

    <藏头诗>中神智体诗3首1 乌云细雨半边风,东倒西歪月内空.地虎盘龙高山上,道人不见一口钟.2 海偏斜日断云横,反照长江一点清.到处小舟可成兴,垂纶大手钓长鲸.3 垂钩入水可横舟,片月当空 ...

  • 奇妙的杂体诗

    奇妙的杂体诗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诗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其形式大体固定.常见的是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但有些诗人写诗不按常格,往往从字形.音韵或者句法排列组合等方面花样翻新,追求别出 ...

  • 神智体诗

    神智体诗

  • 「诗词趣话」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神智体诗

    什么叫神智体诗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 ...

  • 同头神智体:红字诗

    同头神智体:红字诗 红色兰舟破飂风, 红旗大展卷苍穹. 红歌一曲东方白, 红日高升照域中.

  • 神智体 奇诗怪词(回环)

    神智体 奇诗怪词(回环) 怪心词彩上人奇,词彩上人奇小诗. 人去奇诗心异怪,小诗心异怪丰词.

  • 神智体 奇诗怪词(风车体 匿尾)

    神智体 奇诗怪词(风车体 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