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艺术蕴含传统文化的核心美学意味

“石令人古”,“古”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有着极高的美学品味,石头作为思想的载体将自然之物与人的情感连接起来,将“苍古”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石,追求表现象外之意,其物象简约,意境深远,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种生活情致和文化修养。
粗犷雄浑的灵璧石,清逸玲珑的太湖石,晶莹剔透的昆石,峻骨傲姿的英石,无不寄托着主人悠远脱俗的情怀。
与石相语,令人生发幽远寂旷之遐想,勃动散放冲淡之逸兴,勾起平和温馨之闲情,如此境界,似显文采风流,书卷韵致,息躁汰浊,尘襟顿涤。
石头源于自然,是天地精气的凝结,汇日月之精华,融雨露之润泽,吸大地之精气,承泥土之呵护,浓缩山之魂魄,凝聚水之灵性,万千形态,古拙神韵,纵横纹理,不一而足。
亿万年的沧桑,造就了石头不朽的内涵和灵气。它所体现的坚贞、温柔、雄强、清秀、拙朴、灵透、顽丑、俊逸、刚直、含蓄与意韵,可使观赏者神驰八方之外,意远万里之巅,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我国传承千年的观赏石赏玩之风,与儒、释(禅)、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密不可分。
佛家提出“佛性为万物之本源”,石与禅都强调以静心去领悟此中无限天地,通过静坐冥想来觉悟人生,修心证道,同样,赏石也需要敛心凝神,贯注一境,摒弃杂念,所以古人有“石尤近于禅”之说。
道家与儒家是一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主轴,道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文化心理。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亦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在原始纯朴的单色中实现精神的回归,体现出道家精神对单色表现的形式自觉,最终成为民族心理认同的审美表现的形式语言。所谓“大美若素”也。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庄子·刻意》)
石之黑白灰者,若枯若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中国文人赏石受道家思想影响,借石抒发胸中逸气,追求以石色的朴素、石体的神韵而达到舍质而趋灵的艺术境界。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他“以闲远古淡为意”,这里的“意”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平淡的美学境界,更是文人淡泊超世,宁静致远的精神写照。

气者,生命之本,万物能量的本源, 在传统赏石中,用气来体现赏石美感的本源,强调赏石艺术要表现气韵生动,元气流畅的节奏和韵律。

气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在赏石中特指石头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度。

古人所说“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我们仿佛从这个气中感受到石头上的静气、雅气、灵气,亦能感受到石头上张扬的霸气,蕴含的诡异神秘之气。
韵者,美之极也,韵是奇石之魂。
古人心简意澹,能于山林泉壑万事万物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感悟自然之妙。通过有限的物象,达到得象忘言,遗貌取神的境界。
赏石“瘦皱漏透”理念从宋米芾起始,继而苏轼添加一“丑”,随后又增加一“素”,最后注入“气韵”,如今已基本完善,成为至今为止传统赏石中不可逾越的经典理念。
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源自中国古代文人以自然为师,以谦卑恭敬的态度面对自然的人生理念。
赏石的至境,是人石相融,赏石的过程,即是修行的过程,是人品与石道的统一。赏石,首先是激情的迸发,进而喜悦平静,致远中和,最终达到修心养德的目的。
爱石之人应以古人为师,贵德尚朴,重现自然趣味与优雅的文人情结,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

玩石,怀念王朝闻(二)

玩石,怀念王朝闻

玩石  奇 致良知而美

玩石以通天、明智、至美、达天下

我、苔藓和石头

玩石以达天下

玩石以明志

玩石以通天

悬赏十万寻石   勇敢前行

读 上海艺博会之“石非石”

当以那石鉴青天

美的能量(奇石篇)

赏石,以审美的角度回望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

一眼千里满目春——赏石

李圈圈说赏石(二)

贺师友

李圈圈说赏石

赏石,从“看图说话”开始

惊人发现:佛教起源于古蜀国,而非印度

震惊:史前文明被发现,进化论将被推翻,人类该往哪走

奇石之韵—刘林

奇石之韵—李强

平凡的日子  别样的世界

我的石头 我的天

石  市

江  月

石之美   天之和

春江花月夜   尽显相思时

长江  石  如山

赏石@艺术

赏石@人类文明【二】

赏石   重读康德

赏石@人类文明

扭曲的挣扎

赏石,赏月……

长江石   赏石市场的中坚

长江如山

长江玉如月

灯火阑珊的——朝天门

石不奇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四)

端午说艾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三)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二)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一)

赏石与文化基因

爱石吧

长江雨花石

圆  ·  圈

我 ▪ 谁 ▪ 你

圈圈和他的长江水墨石

长江石——人类文明长河中的航标灯

曲水流觞

鹤鸣九皋

随型座——赏石的阶梯

(0)

相关推荐

  •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六集) 罗国正 (2020年11月)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六集) 罗国正 (2020年11月) 2946.清朝文学家陈维崧说:"天若有情,天宁不老:石如无恨,石岂能言.""事皆磊砢以魁奇,兴自颠狂而感激.槌床 ...

  • 奇石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

    奇石艺术唯中国独有,也为汉文化圈的人所独赏,将来大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形态.这绝不是天然的形式美所决定的,而是外在形式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的历史文化内容.这种历史文化内容虽然是艺术家通过" ...

  • 宋潮赏石艺术说——顺德看云庐客

    宋潮英石艺术馆,获中国观赏石协会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示范单位'称号,可喜可贺!馆名"宋潮",立意新颖别致,别开生面: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 笔墨当随时代 ——舒惠娟文人瓷画的诗意美学

    舒惠娟,又名慧娟,女,1945年6月生于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祖籍江西省三江口镇人(现属南昌县管辖).曾任职于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现已退休.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国际高 ...

  • 奇石的文化内涵是赏石艺术的灵魂,是自然美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奇石投资者和收藏者喜欢谈论奇石的市场价价格和奇石的收藏趋势:玩石者喜欢谈论赏石心得以及赞美奇石.不论是奇石投资者.奇石收藏者.玩石者都对精品奇石有所追求也有自己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衡量奇石的标准是形.色 ...

  • 榆松老师的赏石艺术---值得学习哦

    榆松老师藏石 本季度推荐石界新秀 狼牙 道法自然---水 才万山 北漂的呼玛人 随便不随意 本季度推荐石界大咖 多罗贝勒 榆松 聼月 陈志英 山水石趣 欲深入交流,请您在右下角"留言&quo ...

  • 邓安连 | 赏石艺术与气韵生动(一)

    作者简介: "气韵生动"一词,是赏石界常见的名词,然而多数赏石家对此词虽具亲切感却又有些笼统模糊的感受.气韵生动是南齐的画家谢赫于<古画品录>中:"虽画有六法 ...

  • 俞莹 | 赏石:从传统到现代

    编者按: 2021上海首届云间赏石盆景文化博览会举办"海上石语云间赏石论坛".这也是长三角联盟成立以来的首次论坛.赏石家俞莹先生确定论坛主题为-"赏石:从传统到现代&qu ...

  • 《片石之间展乾坤》---崔昌录老师赏石艺术

    欢迎关注老牌专业展示和鉴赏奇石的微信平台"北红玛瑙石"! 本平台免费为天下石友发布个人收藏,定期开展奇石文化交流,向广大石友推荐各类奇石网络平台,分享美石视频,刊发玩石心得文章及文 ...

  • 《石不能言意可解》---邓文学老师的赏石艺术

    欢迎关注老牌专业展示和鉴赏奇石的微信平台"北红玛瑙石"! 本平台免费为天下石友发布个人收藏,定期开展奇石文化交流,向广大石友推荐各类奇石网络平台,分享美石视频,刊发玩石心得文章及文 ...

  • 《吾石为金》---嫩江采石翁独特的赏石艺术

    老牌专业展示和鉴赏奇石的微信平台,免费为天下石友发布个人收藏,定期开展奇石文化交流,向广大石友推荐各类奇石网络平台,分享美石视频,刊发玩石心得文章及文学作品. 石友藏石展示 本期藏家:嫩江采石翁老师 ...

  • 雅石宜人! ---向往之海老师赏石艺术

    老牌专业展示和鉴赏奇石的微信平台,免费为天下石友发布个人收藏,定期开展奇石文化交流,向广大石友推荐各类奇石网络平台,分享美石视频,刊发玩石心得文章及文学作品. 石友藏石展示 向往之海老师藏石 本栏目每 ...

  • 精美的赏石艺术---石友阿里郎藏石欣赏

    点击上方bhmns111关注我们 编者的话 微信公众号"北红玛瑙石"的前身是"嫩江玛瑙石",是中国嫩江玛瑙石论坛的主营微信公众号,至今已经运营六年之久.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