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故事】王凌琴:美阳首镇的兴衰

美阳首镇的兴衰

文/王凌琴

潘驿经过了千百年来的发展,到了明代,成为左辅同州的美阳乡的首镇,被命名为“美阳首镇”。

潘驿西边六七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做“庞家村”。民间传说,远在宋代,庞家村出了个庞贵妃,庞贵妃因为父亲庞太师在朝廷专权,她在后宫又受皇上的恩宠,一时间庞家气势熏天,少不得荫及家族。于是,庞家庄邻近的樊家堡,赵家,潘家,郑家,郭家,张家堡,范家,八个村庄,都是庞家人的天地。人称“八庞家”,他们与开封府来往频繁。驿道也随之红火起来,做生意的,求功名的,外出闯荡的,车来车往,潘驿首当其冲,越来越繁荣起来。人口也越来越多,家庭分支,潘驿镇内容纳不了,人们就迁出城外,围绕着古镇,形成了“寨子”“东堡子”“西堡子”“梁山寨”等小村落。后来,又有人迁出到自家所置耕地的地方,打墙建房,再加上外来人口,新的村落渐渐形成,组成了北潘驿和新堡,共七个村落,当地人很荣耀的称为“七潘驿”,“八庞家”,又说“潘、樊、郑、赵、郭,庞家首一个,美阳镇的金钵钵。”等等。

那时,潘驿镇的四周,建有“关帝庙”“汤王庙”“娘娘庙”“龙王庙”“药王庙”等等十来所庙宇,城东的关帝庙最为辉煌,雕梁画栋,古树苍苍,四周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石刻。城东北的驿道旁,有一座石牌坊,旁边还有一座古时报警的烽火台。随时传递战争的信息。

潘驿镇地处沙苑边沿,又傍着官道,因而成为这一带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在城里的东门里,有好几家饭店,杂货铺,街中间,是几家干果行,药铺,肉铺,纸扎铺等等,西门里是骡马大店,西安来的客人,在干果店里买好了货物,就来到骡马大店雇车,或者客人来时带着车马,就在骡马大店里住足,买好货物运往远处。旁边还有骡马市,主人把骡马拴在石桩上,大车停在一边,等待生意客人来雇用。这是潘驿镇最兴盛的时期。

同治元年,回汉冲突后,潘驿镇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建筑被烧毁。战争过后,人们重建家园,并修了石碑,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警示后人。

五十多年后,到了民国,军阀混战,盘踞大荔城里的麻老九,为了争夺地盘,打击西边来的冯玉祥部,他放火烧了潘驿镇上的许多店铺,拆了好些庙宇和民房,从此,繁华的潘驿镇就不复存在了。村中,只留下了清朝道光时的一块城门石匾,上刻“美阳首镇”,后来竟不知流落何处。

注:资料来源,焦念兴编《下寨民间文学》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