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老老姑 ——沙苑亲戚(2)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50

老老姑

——沙苑亲戚(2)

原创/王凌琴

如果说沙苑是一片沃土,那么沙苑人沙苑族群便是这片沃土上的大榕树,地下,盘根错节,绵延百里;地上,枝叶相连,绿荫干云。

沙苑人把亲戚叫“亲亲”,我家的亲亲主要在“缠沙”一带,东起铁家拜家杨村,中到陈村三里溢渡,西到洪善苏村槐园沙洼,村村都有亲亲,就像过事时襄公所唱的:外家老外家老老外家,姑家老姑家老老姑家,姨家老姨家老老姨家,姐家妹家,媳妇娘家,干亲朋亲等等,这些亲亲都要走动。麦罢会上,叙叙家常,说说庄稼,那感情无意中就加深了。

当然,亲亲有远近,朋友有薄厚,咋办?沙苑人有办法,把亲亲分成两类,关系较近的,属于“准往”亲亲;关系较远的,属于“不追往”亲亲。如何区分?用菜瓜,(一种形似菜瓜的花馍)追往的亲亲麦罢会上要拿菜瓜,不追往的就不用拿菜瓜,但并不断亲,只是礼节上轻了,约定俗成,人们并不怪罪。

就这样,沙苑人的亲亲多,枝叶大,族群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的亲亲一些令人难忘、令人为之感慨唏嘘的故事。

  

何谓老老姑?年轻人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老老姑”其实就是爷爷的姑姑,曾祖父的姐妹,哈,许多人都没有吧?

我的曾祖父生于光绪8年(1882),卒于1969年,享年87岁,历经三个朝代。他瘦高的个儿,瘦瘦的脸颊上架着一副白铜腿的石头镜,齐耳短发,典型的清末民初剪辫子后的遗留发型。说话稍口吃,个性耿直倔强,不苟言笑。村上妇女正在说笑,见他过来,立马停止,直吐舌头。据说他曾黑着脸训斥过一些说闲话的女人:“吃了饭没事干净说是非。”妇女们于是送他一个绰号“差(chai)人脸”①,他属于白嘉轩之类人物。

曾祖父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大妹嫁到苏村,二妹嫁到洪善村,除三妹年轻亡故外,大妹二妹都活了八十多岁,我称她俩“姥姥”(沙苑人把曾祖父叫佬佬)。

1959年移民,我们离开了祖祖辈辈世代耕耘扎着老根的土地,离开了我的沙苑亲亲们。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啊,思乡情切便经常穿越沙苑,一步三滑地行走在起伏不平高高低低的沙路上,朝亲人的村庄奔去。

记得那年的苏村麦罢会上,曾祖父领着我去给他妹家,依稀记得在老苏村的街上,刚上学的我一头扎在卖小人书的地摊上,选中了一本名为《骨肉》的书,书中讲了旧社会穷人家小兄妹骨肉分离的故事,曾祖父慷慨的掏钱买了。第二天回家,姥姥送我们送了很远,她一边走一边擦眼泪,曾祖父也不讲话,那情景,与小人书中的兄妹骨肉分离非常契合,我黯然神伤,小小年纪尝到了“人生自古伤离别”的滋味。

原来,姥姥年轻丧夫,儿子才一岁,靠娘家兄长接济,把儿子养大。娶媳妇的时候,又是俩个兄长不遗余力地帮助她,就连婚宴待客的馍,都是娘家人蒸好,套了四轱辘车放上大蒲篮送去的。曾祖父的外甥叫吉祥,我喊他“吉祥爷”,他长得和舅舅很相像,应了那句“生女像家姑,生儿像娘舅”那句老话。吉祥爷聪明懂礼,但凡亲亲们谁家有了矛盾,都请他出面调停,难怪曾祖父喜欢他。

第二次见到苏村姥姥,是六二年的冬天,我和祖母去参加她孙儿的婚礼,这场婚礼,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六二年冬天好冷啊,我和祖母到达姥姥家时,连冻带饿,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只见院子中搭起了棚,棚下支起大案板,几个妇女在案板上使劲地擦萝卜丝,红的白的,地上的蒲篮里,也是一蒲篮的萝卜丝,案角上,只有一堆少得可怜的面条!

宴席开了,客人面前,一碗热气腾腾的水煮萝卜丝,里面有一点点面条。再给每人半块玉米面馍。那是客人随礼的“礼馍”,小得可怜,两三口便可以吃完。

坐完了席,我的肚子还在叫,那水煮萝卜根本顶不了饥。要离开了,祖母拉了我到火炕上向姥姥告别。姥姥这时眼睛已经瞎了,她摸索着,颤抖着伸进肚兜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玉米面馍。悄悄塞到我手里。怕三个小孙子看见。祖母谦让,姥姥颤声说:“能叫手里欠金银,甭叫娘家欠亲人,娃是我娘家的亲人啊!”

多年后,那次宴席,那块馍,始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滋润终生。

二姥姥

再说我的二姥姥,我称她为洪善姥姥,洪善姥姥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次。

七三年七月,母亲思念沙苑的亲人,我就骑了自行车带她和我半岁的孩子去了,就在返家的路上,我骑不动了。一是因为自行车太烂,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除了闸不跐(ci)哪儿都跐;二来是我身小力薄没劲儿;三是才修的沙路沙多土少车轱辘打滑,差点把车子削倒,吓得我一身冷汗。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没辙了。勉强走了一会,路西边出现了几户人家,妈妈喜出望外道:“这是洪善村的吊庄,你洪善姥姥就住在这儿,咱们去她家歇歇。”

洪善姥姥有俩儿一女,小儿子方鼎为人老实,娶了一个有残疾的妻子,生了俩孩子,姥姥为了帮小儿子,便跟了方鼎过活,就住在这吊庄上。我和母亲像逃难似的来到姥姥家,姥姥满是皱纹的脸颊笑成了一朵菊花,一定要留我们吃饭。这当儿,方鼎爷到路上去等车,恰好有一辆胶轮车路过,老实巴交的方鼎爷居然交涉成功,车主答应带我们过沙苑。就这样,妈妈和孩子坐了车,我骑车跟在胶轮车后,终于走出了坑坑洼洼的沙苑。

第二次再见姥姥,是在她的葬礼上。姥姥安然睡在乌黑锃亮的柏木棺材里,我们所有的亲戚都到了,整整坐了一百多桌。

席间,姥姥的女儿哭着说,母亲八十多岁失去劳动力后,脑子便不管用了。一天到晚嚷着要回娘家。孩子们大声告诉她,娘家移民了,姥姥似乎明白了。可是过了不久,她又记着回娘家。一次,家里没人,她一个人出了门朝南边娘家方向走去,那时刚涨过河,河滩都是淤泥,她一双小脚陷了进去,连鞋都丢了。多亏了一个下地的人,赶紧回村叫人,儿女们赶到河滩,责备她:“你跑这儿干什么?”她却振振有词:“我要回娘家。”

娘家啊,不管女儿有多老,醒着梦里,哭了笑了,至死不忘的竟是娘家啊。

沙苑人的情怀,就是这样的刻骨铭心,就是这样的至死不渝,就是这样的融化沉淀在每个人的血脉中。

注:①过去衙门的差役。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螟蛉老姑——沙苑亲戚(1)
【大荔文学·小说连载·王凌琴】小姨娘恃势梅二度  恶义兄夺美害弟命 ——土匪窝记事之九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螟蛉子掌家轻姨娘   王掌柜临死不瞑目 ——土匪窝旧事之八
【大荔文学·随笔·王凌琴】锦瑟无弦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美貌惹事夫遭横祸  父报子仇借刀杀人 ——土匪窝记事之七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饥寒生盗祸起花生 保长惩治二人丧命 ——土匪窝记事之六
【大荔文学·诗歌·王凌琴】白衣勇士歌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弟弟失踪殃及全家   兄藏牲口结怨丧命 ——土匪窝记事(五)
【散文·王凌琴】颜真卿碑在大荔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马不借人,杨二命丧黄泉路;誓报兄仇,杨三杀人自投案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王凌琴】“西门庆”误杀看瓜人 ——土匪窝记事三
【大荔文学·小说连载·王凌琴】千里经商回家遭绑票  婶娘再嫁侄杀得利人——土匪窝记事(4)
【大荔文学·诗歌·王凌琴】和闫孟秋红楼诗
【大荔文学·诗歌·王凌琴】年尾自嘲(组诗)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故事】王凌琴:苏村有个清凉寺

    苏村有个清凉寺 文/王凌琴  佛殿及诸佛 渭河北岸,大荔县苏村镇苏村与槐园村交界处,有一清凉寺,古寺北依沙坡,南面渭水,地貌凸出,建于高高的沙垣之上,沙垣约70多亩,墙内40亩.整个面貌,就像一只头爪 ...

  • 【美丽大荔】创业路上风景美

    孙子送到幼儿园,爷爷奶奶没事干.三五成群结了伴,美其名曰去锻练.村南村北生产路,到处都能把湾溜...... 不知是谁编的这个顺口溜,最近在我们村上流行起来了,也成了我们村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晚秋初冬 ...

  • 【大荔文苑】秦金平:那片槐树林

    那片槐树林 文/秦金平 "春天百花已尽开,唯独槐花晚自来.日前,正是槐花盛开,槐香飘逸的时候,也是天气不热不冷的季节,人们游沙苑,捋槐花--,也是我想起了家乡那片槐花林一一我的家乡坐落在洛河 ...

  • 【大荔故事】王凌琴:缠沙往事

    缠沙往事 文/王凌琴 "沙苑来天地,夹流渭洛分". 关中东府一带,沙苑傍渭.洛二水东西横卧,黄河从北流来迎面拦截,形成富饶的黄.洛.渭三角洲,这便是古同州,今人称大荔. 同州人称洛 ...

  • 【大荔诗词】田冬泉:十咏张家

    十咏张家 文/田冬泉 一 十里奓村龙虎藏,文人雅士谱华章. 群贤录里聚才俊,且看桑梓史久长. 二 奓村文化自古强,翰墨丹青靓一方. 落笔故乡诗入画,挥毫沙苑韵添香. 三 沙苑高歌渭水吟,村村寨寨一家亲 ...

  • 【苏村之窗】又见大荔沙苑槐花开

    又见大荔沙苑槐花开 文 王明波 槐花盛开,散发着特有的芳香 满树白了村庄,槐花又开了 极目远眺,染香的翅膀 是被天边收藏? 老太太不怕树高,只为那一口香甜 做槐荫的囚徒 扑鼻的清馨 粘住纷飞的蜂爪 赶 ...

  • 【大荔文苑】大荔沙苑腹地惊现“水乡泽国”

    大荔沙苑腹地惊现"水乡泽国" 文/王成 2018年11月18日,星期天.大多数学校单位进行完了期中考试后,我和同事驱车来到渭南市大荔县下寨镇新开的湖泊附近,原以为就是和官池镇的南湖 ...

  • 【大荔诗词】王凌琴:忆苏村

    忆 苏 村 文/王凌琴 沙苑苏村有槐园, 沙洼沙岗绿接天, 沙梁耸起金字塔, 金字塔下苏村泉. 泉名黑水并红水, 碧波如镜宜洗浣, 黑水泉边浣纱女, 红水泉边灌园男. 泉下莲池叶田田, 出水红荷泥不染 ...

  • 【大荔故事】王凌琴:美阳首镇的兴衰

    美阳首镇的兴衰 文/王凌琴 潘驿经过了千百年来的发展,到了明代,成为左辅同州的美阳乡的首镇,被命名为"美阳首镇". 潘驿西边六七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做"庞家村" ...

  • 【大荔故事】王凌琴:李良玉率众闹县城 孙蔚如围歼血满地

      李良玉率众闹县城   孙蔚如围歼血满地 --沙苑民国往事之三 文/王凌琴 民国十九年九月(1930),年馑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从十七年至十九年的夏季,都没有收成,秋季地里刚刚长了些秋苗,七月里,突然 ...

  • 【大荔故事】王凌琴:麦罢会上赛女婿

    麦罢会上赛女婿 文/王凌琴 一进六月,沙苑各村的麦罢会就开始了. 关中东府一带,有"看麦罢"的风俗.麦子登场碾罢,"看麦罢"就开始了."麦稍黄,女看娘 ...

  • 【大荔故事】王凌琴:府门前的抗日怒火

    府门前的抗日怒火 文/王凌琴 一 1938年十月,大荔县城落叶满地,寒风飕飕,行人行色匆匆,虽然大街上的门面都开着,可是少有顾客.只有东大街的女子小学内,几个学校正在这里举办抗日演讲会.不一会儿,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