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1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公冶长第五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卿,事卫灵公和卫出公。姞[jí]姓,孔氏,名圉(yǔ),'文子’是他的谥号。

《逸周书·谥法》说:“学勤好问曰'文’。”孔子的话是对“学勤好问”的发挥。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文圣人”,这个“文”也是“学勤好问”的意思。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公孙侨的字,郑卿。

这一章讲君子的四大美德:恭、敬、惠、义。

恭用于“行己”,也就是表现自己,让别人看上去脸色、着装、谈吐都很庄重;

敬是用于“事上”,也就是侍奉上级和尊长,对他们发自内心地尊敬。

惠是“养民”,给老百姓恩惠,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义是“使民”,使派民众合乎道义,不违农时,顺应民意。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晏婴,字平仲。齐卿。

孔子说:“晏平仲这个人善于与人交往,接触时间越长你就会越敬重他。”

“善”是评判的结果,但是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怎么才能做到“善与人交”?这是我们更为关心的,但是孔子没说。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智)也?”

臧文仲,即臧孙辰。鲁卿,历事庄、闵、僖、文四公。

居蔡,给“大蔡之龟”盖龟室。

大蔡之龟,是与“和氏之壁”“随侯之珠”并称的“诸侯良宝”。

山节藻棁,“山节”是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zhuo,1声)”,是彩绘的梁上短柱。这里是说臧文仲建造的龟室装饰得很豪华(用的是天子宗庙的规格)。

“何如其知(智)也”,意思是,这个人的智慧怎么样,他也太聪明了吧?这是反话。

首先大蔡之龟是诸侯良宝,就算不是大蔡之龟,而是其它宝龟,那也不是你一个卿所该收藏的呀?!其次,你也太奢侈了吧,不仅奢侈,而且僭越礼制。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张,孔门三期生。这一章其实可以分为两章,虽然是同一个人问的,但是问的是两件事。

令尹子文,斗谷於菟(wūtú,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字子文,楚成王的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他三次为令尹,三次被解职。

令尹子文“三上”,无喜色;“三下”,也不生气。并且还能把政事详细交接,做到这一步怎么样?孔子的评价是“忠”。难道还达不到“仁”?孔子说“未知”,是委婉地表示否定,这哪能够得上“仁”呢?如此表现,仅仅是“忠”,跟“仁”扯不上关系。

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先后事齐灵、庄、景三公。

崔子,即齐大夫崔杼。崔杼弑齐庄公,陈文子流亡在外。“违之”,是离开的意思。

陈文子与崔子地位相当,其家有马十乘,一乘是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十乘就是十辆大车、四十匹马,在这里代指富有。

陈文子到了一邦又到了一邦,看见那些邦国的大臣都跟本国乱臣贼子崔子是一个德性,于是一而再地离去,并不违心地与之同流合污。孔子给予他的评价是“清”,但也达不到“仁”的层次。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

文子之子为武子宿,武子之子为悼子意如,悼子之子为季平子,平子之子为季恒子,恒子之子为季康子。

季文子慎行,行动之前总要前前后后考虑多遍。孔子认为正反两面想一想就可以了。

不思而行是为鲁莽,三思而行则有寡断的嫌疑。

小心无大错,但是太过小心本身就是错。

做之前不思不妥,但也要看是什么事情。比如善行,比如紧急情况,那就要少思,甚至下意识地就去做。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卫国世卿,名俞。

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就精明干练,国家处于非正常状态下他就糊里糊涂。不是糊涂人,但是能装糊涂,这是韬晦之计。孔子说,宁武子的聪明还有人能学得到,但是他的装糊涂则很难学呀。

孔子生逢乱世,明知不可为而为。他说这句话是慨叹自己,学不来宁武子的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演变成成语,意思已经变成了“傻得不得了”。

5.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这个南容,跟宁武子有得一比。

5.22 子在陈,曰:“归与(欤)!归与(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周游列国,始终没有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是绝望了,也是想开了,想回家了,也做好了弃政从教的打算。

陈是指陈国,孔子曾仕陈湣公。

孔子说:“该回家了,该回家了!我家乡(党)那些年轻人(小子)志气都很高(狂简),又有文采,真不知道怎么指导他们。”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稀)。”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不满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投奔了周武王。但又不满周武王的革命,拒绝出仕,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

不念旧恶,是不记旧仇。

怨是用希(稀),牢骚、埋怨很少。

这一章是讲“宽”,今语“宽恕”的意思。

古语宽是宽,恕是恕,意思不一样。

古语“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也写作“尾生高”,高是他的名。据说是个很讲信用的人。

“微”是国族名,“生”是外甥的“甥”。外甥是以母家论,微是他的姥姥家。古人或以母家为氏,称某生。

醯,xi,1声,即米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来着?有人向他借醋,他反而跑到邻家去借了给这个人。”

这个故事可以有两个理解,第一个理解是微生高这个人家里没有醋,但是他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家没有,或者说别人来向他借,他不好意思驳人家的面子,所以偷偷跑到邻家借了当作是自己的给来借他醋的这个人。第二个理解是微生高家里有醋,要不人家也不会跑来向他借。但是微生高不想借,不想让大家都知道他家里醋有很多,但是他又不愿意直说,也不能直说,所以他就去邻居家借醋,然后转借给来人,以这个行为向大家表示他家没醋。

我倾向于第二种理解。他自己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

其实古时借醋我们可以置换成今日借钱。有人向你借钱,你有,但是不愿意借。怎么办?直接告诉人家不愿意借给你?你跑到另一个朋友那里借个三两万,然后借给这个人,并且告诉他,这是我借谁谁谁的,你可记着有了赶紧还。催还的时候也很方便呀,就说那个谁谁谁催我了,所以我就催催你,尽快还了。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是孔子称道的前贤,鲁人。

“恭”和“敬”不一样,“敬”是敬人敬事,特别是敬上。“恭”是指自己,言辞庄重,神色端正。足恭,是外表看上去十分恭敬。

匿怨而友其人,是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同你打得火热,称兄道弟。

花言巧语哄骗你,把你往沟里带,却表现得对你很恭敬;内心里恨你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和你称兄道弟不分彼此。这两条都很虚伪,左丘明以之为耻,孔子也以之为耻。

但,我们身处复杂的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不能选择身边的人的,那怎么办,对你不喜欢的人都要表现出来不喜欢吗?不都得戴上面具虚与委蛇[ yí]吗?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单用“侍”字,是指孔子坐,弟子站。

盍,he,2声,何不?

车是车,马是马,衣是衣,裘是裘,轻裘也是裘,是质量更好的裘。敝,穿破。

子路好朋友,大方,愿意把自己所有的车、马、衣、裘全拿出来跟朋友共享,用坏了也无所谓。

伐善,自己夸自己(的优点);施劳,自己吹自己(的功劳)。

颜渊更在意自己的修养,希望能做到不自夸,不吹嘘。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意思是他希望年老的人能得到照顾,朋友之间能相互信任,年轻人能得到关心,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孔子问二人志向,子路第一个回答的,是不是抢答暂且不论,论谦让他肯定比不上颜渊。再一个,颜渊没有反问孔子,是子路问的。反问孔子一是弟子们求教,二呢是给孔子一个抒发的机会。但子路没有那么多心眼,他只是心直口快而已,我们都说了,老师你也说说呗。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自讼,是自己和自己辩论,自我批评。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有谁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勇于自我批评的。”

卢梭创作的自传《忏悔录》,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 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随想录》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在书里作者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也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

《忏》不算自讼,《随》应该可以算吧?

人们都是文过饰非的多,自我辩论、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并且公之于众的少。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十室之邑,指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忠信”之人,是指老实人,忠人之事,守信于人。

孔子也讲忠信,论忠信,孔子相信有很多人能做到。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一生孜孜不倦,并以此为傲。

论好学,孔子当仁不让,一点儿也不谦虚。

“学勤好问”是为“文”,孔子对这个“文”是很在乎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