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0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zi cui,均为1声。用麻布缝制的丧服。

冕是帽子,衣是上衣,裳是下衣,均属于礼服。

瞽,gu,3声,瞎子。瞎子分两种,睁眼瞎,有眼无珠叫盲;闭眼瞎叫瞽。

少,是年轻。作,是起立,由跪坐姿改为立姿。趋,是疾进。

孔子会见(接见)穿丧服的人、去参加祭礼的人、盲人(残疾人)。见到他们,即使比自己年轻,但也端立表示尊重;不得不从他们面前经过,一定要快走几步。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然[kuì rán],叹气的样子。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坚,坚固,字面意思是是越钻越硬,实际是越钻研探索越觉得博大厚实。

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卓尔[zhuó ěr],高高直立的样子,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

颜渊仰望老师(的道德),越发感觉到老师的崇高;钻研老师(的学说),更加感觉到老师学问的厚实。老师刚才还在前面引领我们,忽然又到了后面进行督促,真是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呀。老师教学,循循善诱,使我想停下来都不可能,在知识上日益广博,在行为上遵礼守约。

颜渊感叹“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意思是:“竭尽我的极限,可能会做出一些成就,但是要想做到老师那样的卓尔不群,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病:古代重病曰“病”,轻病曰“疾”。

孔子得了病,大概是急病,子路以为孔子快要死了,安排门人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当操办丧事的“臣”。

病间(jian,4声):病情好转。矣哉,语助词。

子路忙了半天,结果老师不死了,病情好转。孔子听说了子路的作为,非常生气,骂子路:“一直以来,子路你总是爱弄虚作假!我明明没有大夫以上级别才能配享的'臣’的待遇,你偏偏要搞出这一套。你这是想让我欺骗谁呢?欺骗老天吗?让老天以为我是大夫吗?况且,我如果死后由你安排的这些'臣’操办,难道比由我最贴心的几个学生操办更令我安心吗?再者,我死后即使不能像大夫那样有隆重的葬礼,但也不至于像死在路边没人料理的那些人吧?”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贾)诸?”子曰:“沽(贾)之哉!沽(贾)之哉!我待贾(价)者也。”

韫:yun,4声,裹藏的意思。椟,du,2声,藏宝的木匣。

子贡问:“这里有一块美玉,我们是把它放到木匣里藏起来?还是求一个好价钱卖了它?”子贡问的是实情,孔子马上联想到自己,答道:“卖了它!卖了它!我就是在等待,在等待一个好价钱。”

“待价而沽”,即典出于此。

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失意于中原诸夏、礼仪之邦,曾往南到过陈国和蔡国,甚至考虑去更远的“九夷”之地。

“九夷”是与戎、狄、蛮并列的野蛮民族居住的落后地区。商周时期,通常指今山东地区的东夷和淮水流域的淮夷。

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有人说:“那里太落后了,怎么办呢?”孔子说:“我是君子,我去了那里,那里就不落后了。”孔子不一定能带去技术,不一定能改善那里的物质条件,但是他能带去文化和礼仪,能改变那里的人的精神面貌。

刘禹锡《陋室铭》说“君子曰:何陋之有”,即典出于此。

 9.15 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是个音乐迷,他特别喜欢古典音乐,并拿音乐教他的学生。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是开始,“立”是端正,“成”是完善。乐教是最高层次。

乐正,就是把音乐的篇章整理出来。

各得其所,就是分类、排序、编目,各就各位,便于检索、使用。

“雅”“颂”既是《诗经》内容分类的类名,也是乐曲分类的类名。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也有小傲骄,一是勤勉,二是节制。但他正话非要反说“除了这两样我还有什么呢?”

出则事公卿,为国尽忠,勤勉;入则事父兄,为家尽孝,勤勉;被别人请去主持丧礼,为别人尽心尽力,不敢不勤勉。礼毕,请喝酒,喝点意思意思即可,不酗酒,不过量。

限酒而不戒酒,喝酒是礼,限酒是爱惜自己。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临河而叹,具体是哪条河,大河还是小河,不必细究。

光阴似流水,它日夜不停息。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色”是人的本能,“好德”却反其道而行,所以很难。难,所以能做到的人少。甚至想去做的人都不多。孔子没见着,并且他也没有在这方面自夸。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篑,就是担土的筐。

孔子说:“打个比方,想堆个土山,就差一筐子土,停下来了,这个山也算没堆成。即使在平地上,虽然才刚刚倒了一筐土,但只要坚持不停止,这个山也能堆成。”

进退由己,不成也是因为自己,做成也是因为自己。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欤)?”

孔子能做到“诲人不倦”,但是弟子们未必能做到听而不倦。只有颜回听孔子讲课,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沉迷。

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孔子引颜回为知音,有机会就夸。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夸颜回,不懈怠,不疲倦,小车不倒只管埋头推。

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夸过了颜回,孔子紧接着来了这么一句,说的是反面例子。长苗不长穗,长穗不结果,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后生,指年轻人。畏,敬畏的意思。

不要小看年轻人,他现在在地位、财富、能力等方面可能都比不上你,也许只是因为你占了先机,也许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十数年后,等他到了你这个岁数,有可能比你强得没影子喽。马云他们那一批人起来才几年呀,在起来之前他们也有过默默无闻和不被人看好的痛苦经历。

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是默默无名,那就不用怕他了,他也就不可能再有什么出息了。但也不排除有极少数大器晚成的另类。

现在招聘,不都限制35岁以上嘛。也就是说过了35岁,你连找个正经工作的机会都没了。

当然,古人寿限都短。在古代,四五十岁就算年纪很大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