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网IT架构与集成(附下载)

云计算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数字动能。千行百业的物联终端快速发展,需要云计算的大智能和大算力,才能实现从大数据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知识。类比电网,如何构建一张云网把云的算力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千行百业,显得尤为重要。

在各国国家战略普遍支持和企业应对经济发展趋势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双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上。根据 IDC《Future Scapes 2020》预测,到 2025 年,85% 的企业新建数字基础设施将部署在云上。企业上云应用也从初级阶段的门户网站、电商系统等互联网应用,逐步发展到关键信息系统、核心生产系统上云。同时,考虑到上云成本、不同的底层技术服务不同的部门、数据的灾难恢复、资产主权合规等,单一云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所有要求。多云、混合云(私有云 + 公有云)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多分支上云成为主流需求,云对网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变化 1:云快网慢到云网一体化调配

变化 2:云好网差到云网一致性体验

云时代运营商面临的新挑战

云网络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企业上云成为趋势,构建有竞争力的云网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OTT 云商也逐步从数据中心走向云广域网络,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应用 - 云 - 边”一体化的网络。云商的主流思路是自建云骨干网络,并逐步将 POP 点下沉到地市。利用网络虚拟化技术,为租户构建了一张云广域网络,提供云间高速互联、SD-WAN 分支上云、专线上云等多种产品。OTT 非常重视用户的产品体验,将网络的能力服务化,让云广域网络也具备了实时、按需、自助服务等云的特征:

实时开通:租户在云操作台下单购买产品后,付费即通。可以快速构建一张租户网络,实现分支互联及多云互联。

按需付费:可以精细化的基于企业实际使用的流量来计费。可以灵活购买带宽包,并自主在站点之间分配,实时调整站点之间分配的带宽。

自助服务:租户可以通过云操作台在线完成所有操作,涵盖业务开通,租户网络运维,实时掌握租户网络质量状态。

相对比 OTT 云网产品给用户提供的在线订购、所见所得、即开即通的电商化体验,运营商的专线产品当前体验还相对落后。

面对 OTT 的竞争,运营商如果不能进行云网运营系统升级,提升客户的产品体验,将在云时代失去流量高地。OTT 通过 SD-WAN 技术,将流量就近接入到自建云骨干的 POP 点,购买带宽包进行灵活的跨地域互联。这最终将导致运营商骨干网的流量逐渐被分流。运营商传统的专线业务也会被局限在最后一公里。因此,云时代的到来,运营商进行云网运营升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运营商云网运营升级挑战

相对比 OTT,运营商的云网运营升级挑战更大。首先是网络层面,运营商的网络规模更大,组网更复杂,给租户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虚拟网络,无疑面临更多技术挑战。其次是运营系统方面,运营商传统运营习惯是以网络为中心的,很多流程依赖工单驱动,人工处理,要打通流程上的断点,全面实现机 - 机接口自动化,也有相当难度。最后是云网运营的生态问题,目前 B 域、O 域、控制器域,存在众多厂商,相互集成缺乏标准和规范,众多系统之间的接口存在定制开发,系统集成难,新业务上线慢。

当前,一些领先运营商率先进行了云网自动化运营的探索。但在 IT 系统集成方案上仍然采取了分域管控,分层协同的思路。因此,在实际系统集成与运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集成困难及流程断点:

断点 1:缺少实时资管,CPE 上线手工录入,硬装多次进站

断点 2:跨省业务 VPN 拼接,对接资源人工协同,难以自动化

断点 3:云网对接周期长,云网编排器实现复杂

智能云网 IT 架构与应用场景

要实现智能云网的智慧运营,必须由云网分离走向云网一体。从网络基础设施层、网络管理控制层、网络运营层进行技术变革。

1、网络基础设施层:协议简化是基础

传统网络协议技术繁杂,隧道层面存在:LDP、MPLS-TE、BGP-LSP 等多种隧道,且每一种隧道都不能独立跨域。因此,又导致出现了多种VPN 的拼接技术,包括:VLL/VPLS/L3VPN 等等。网业耦合在一起,网络设备上配置繁多,难以维护和实现自动化。智能云网采用新一代的极简协议,将繁杂的多种协议技术归并到 EVPN与 SRv6,SRv6 是新一代 SDN 网络使能协议,通过智能管控单元实现集中路径计算,实现跨域一跳直达,免除 VPN 拼接。

2、智能管控层:网络服务化是关键

传统网管采用网络级接口与 OSS 对接,网络级接口存在 K 级参数,将网络技术细节全部暴露给 OSS,集成复杂。同时,由于传统网管网络管理规模限制,上层 OSS 需要看到多套网管,需要支持跨管理域的 VPN 编排功能,进一步加大了 OSS 系统的开发难度。智能云网引入智能管控单元新部件。智能管控单元通过网络服务化技术,对上提供租户级的服务化接口,屏蔽掉网络技术细节,仅通过不到 100 个参数就实现租户网络的开通、调整全功能。极大简化上层系统集成难度。

3、网络运营层:运营电商化是结果

传统网络 BSS 往往只实现了工单的自动化,依赖人工处理实现业务的开通。无法提供面向租户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电商化购物体验。智能云网时代,需要新一代的云网运营系统。它需要融合传统 OSS、BSS 系统功能,并新增多云汇聚功能。通过服务化接口,调用智能管控层提供的网络服务能力。面向租户提供云网产品的一体化供应,电商式购买体验。

智能云网 IT 集成目标架构的集成原则是:智能管控层通过网络服务化对上提供极简参数的对接接口,屏蔽网络细节。云网运营层聚焦给租户提供云网产品的一体购买,电商化体验。

IT架构与集成挑战

智能云网的 IT 架构下,智能管控层与传统 OSS/BSS 域或者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的高效集成,是运营电商化中关键的一环。TMF 为了应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对运营商业务的影响,发布eTOM 参考框架,作为运营商 OSS/BSS 系统的基础蓝图,支撑运营商实现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NGOSS),并定义了一套组件协同和系统交付的框架。

IT架构与集成实践

通过 OSS/BSS 集成生态,上层 OSS/BSS 厂商和底层的 ICT 厂商能快速打通 OSS/BSS业务流程,在智能云网项目中为运营商快速构建云网融合能力。目前,南京星邺汇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业界厂商与华为 iMaster NCE 对接测试及认证,并在市场项目中部署运行。

宁夏电信围绕“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电商化的云网服务体验。基于集成认证方案,快速完成 iMaster NCE 与省份 OSS/BSS 域的系统对接。打造了业界首个全网部署切片和 SRv6 技术的政企专网,为教育、医疗、警务行业提供多云互通能力,云网一站式服务能力,行业客户实现在线自助、按需购买丰富的云网产品。

华为定义的网络基础设施层、智能管控层、网络运营层的智能云网三层架构、网络服务化能力以及 OSS/BSS 域集成方案,核心目的是希望联合运营商、OSS/BSS 域伙伴和产业同盟,携手在云时代给千行百业提供云网一体化调配和云网一致性体验。同时,助力运营商从传统的 ICT信息通信服务向未来 DICT 服务转型,为整个社会新兴科技突破提供数字经济新动能。

‧‧‧‧‧‧‧‧‧‧‧‧‧‧‧‧  END  ‧‧‧‧‧‧‧‧‧‧‧‧‧‧‧‧

免责申明:本号聚焦相关技术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发布文章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留言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