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的姓氏由此改变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当初要把繁体改为简体 汉字!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 ...
-
繁简之变:新中国书籍封面上的简体汉字与繁体书法字
中国明清时期线装书的封面通常以文字为主,文字元素在封面上有较固定的位置.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压迫的历史危机背景下,一场渗透着中国知识分子救国图强情怀的汉字改革运动开展起来. 中国知识分子借 ...
-
【摘要】林翔:从“简字”到“简体字” ——清末民初文字改良策略的调整
【摘要】林翔:从“简字”到“简体字” ——清末民初文字改良策略的调整
-
不要再转这篇文章。。。
相信大家都见过这篇文章. 只要见到一次,我就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这个说辞不全面,可以说太偏颇. 理由如下: 第一,这个说辞太片面. 既然说到了简化字,那就先来复习下,什么是简化字. 以下内容引自Wik ...
-
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的姓氏由此改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其中的亮点之一.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是极其曲折的.晚清时期,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人民生活十分悲惨. 一些爱国者开始反思国家落后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现存的旧文化和封建思想正 ...
-
70年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的姓氏由此改变
"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汉字身为记录和传播知识文明的载体,势必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而得到发展和演变.由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
-
70年 代的汉字二次简化,虽然失败,但很多人的姓氏由此改变
"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汉字身为记录和传播知识文明的载体,势必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而得到发展和演变.由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
-
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许多姓氏从此发生改变,看看有你的姓吗
汉字作为我国的通用文字,从其诞生之初到现在已有六千余年时间,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比较漫长,并且曾经出现过很多种字体,比如甲骨文.金文.篆书等等,现如今最受欢迎的便是楷书. 不 ...
-
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不少人姓氏由此改变,看看有你的吗?
名字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名词,它是由姓和名组合而成,其中名字是父母的馈赠,而姓氏则是由世代相传得来.人们常说"百家姓",这并非是说我国现存的姓氏仅有百余个,实际上我国目前收录的姓氏已经 ...
-
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简单又好认,为何最后没能沿用下来?
众所周知大家现在书写的汉字,都是在古代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来.早在1956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推行简化字,时至今日已经有60多年的时间了. 现在通用的简化字,则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 ...
-
70年代出现的“二简字”,笔画简单好认,为何在后来没有沿用下来
文·段宏刚 汉字在数千年前被华夏先民创造出来后,虽然在写法上经历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的演变,但在形式上,大多数汉字是以"繁体字"的形态出现的,一直沿用到几十年前 ...
-
上世纪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七届招收94万人,还有多少人知道?
原创2020-08-19 18:32 一个曾被隆重命名,又被转眼忽略了的人群.----王蒙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和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起写过一本书,叫<末代工农兵学员>,她自己也写过 ...
-
课本上罕见的7个汉字,在日本很常见,很多人读错了,不信你试试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 德拉克罗瓦 "汉字"是这个世界上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