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发表常见问题汇总

SCI期刊是国际权威期刊,在评职过程中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吸引了不少作者在SCI期刊投稿,以增加评职胜算。今天南岸文化小编汇总了一些SCI期刊发表中的常见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CI期刊发表常见问题汇总


一、SCI是什么

SCI是个评价体系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先要了解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知道,几乎没有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里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参考文献(References)”,这让科学研究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发展。

文章与文章之间有错综复杂相互引用的关系,就好像微信上的“朋友圈”关系网一样,文章之间也有引用关系网,总结起来有四种关系:

1)你引用我(Cited)

2)你被我引用(Citing)

3)咱俩互不引用但说的事儿相关(Relavant)

4)完全没关系

然后美国有学者就针对这些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文章间的引用关系可以对一个Idea做三个维度的扩展研究。

假如你找到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A,发现A引用B,B又引用了C...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深(早)”;如果发现从A被B引用,B又被C引用...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新”;如果发现A与B、C都没有互引但很相关,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广”。这三个维度很好地保证了科研的完整性。

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于这个理论,建立了一个就叫“Web of Science”的数据库,里面按学科和类型分了好几个库,把论文的引用关系梳理清楚,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效率。

期刊方面的有:

* 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 社会科学的叫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艺术人文的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ISI在早期把这些引用关系进行了排名,基于“谁被引用得多,谁的质量就高”这种想法,创立了一个概念叫“影响因子”,然后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分不同学科做了一个排行榜,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你经常听到的“SCI核心期刊”就是在Web of Science中,理工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些期刊(注意是期刊不是文章)。

本来这只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后来有人在国内大力推崇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后来发SCI期刊文章成了评职称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还有人专门研究怎么发SCI论文,有相当一部分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意。现在国外早已不再使用SCI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术,还会考虑比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SCI期刊发表常见问题汇总


二、如何检索SCI文献?

我们在写作SCI文章的时候常常会检索一些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一方面从中了解课题是否已被探究过,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必要的思路。那么要怎样检索SCI文献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呢?

① 搜索引擎的高级功能

搜索引擎主要则仅在检索中文时稍好点,英文很差,用处不大。我们常用的google侧重于网页的检索,Scholar则主要针对学术类文献进行检索,格式主要是pdf,对于论文的引用也会显示,对于知道文献名和作者的情况比较容易直接找到pdf文档,一般这两个搜索引擎要联合使用。

Google的高级检索功能中有几个常用的功能:

(1)锁定关键词检索:使用双引号如”停车”,则所有检索结果均包含双引号中的内容,以减少检索结果量;

(2)文件类型检索:文件类型主要是.pdf和.doc文档,国外文献大部分以pdf格式发布,使用格式限制可以排除很多不必要的检索结果,如输入:停车 filetype:pdf,当然其它google识别的格式都可使用;

(3)指定网址检索:如果发现某个网站有需要的文献,则可以直接指定到该网站检索,以获得需要的资料,如输入:停车 site:http://www.parknride.com

Google的详细功能请参照google的高级检索,百度在使用上相同。

② 关键词的使用

检索结果如何,和关键词的使用直接相关,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在英文中关键词有哪几种表达方式,分别进行检索,而对于文献综述类,可以使用:review、overview、literature review、history、development、trend等和关键词一起检索。

关键词的检索并不是一次就能确定下来的,刚开始选用几个看能否找到,如果找到一些,先初步看看那些文献,对内容有了更深一些的认识后同时也对检索关键词增加了了解,实际上是不断调整检索关键词的过程。

③ 参考文献的使用

检索到一些文章后,先要看看文献后的参考文献,国外文献一般都会很详细的列出,可根据参考文献相应的进行有目的的检索,如找到指定数据库的期刊,或者检索作者,作者的个人主页一般提供作者本人发表文献的下载(最好的资源),有些还提供作者的E-mal,可直接写信给作者,一般对方都会提供。

另外,利用google的强大功能,对论文题名、期刊和作者进行检索,期刊的检索经常能发现该期刊被那个数据库收录,则可直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找到,检索作者则最好加关键词、年等信息以缩小检索范围,而且不要用缩写,会忽略很多信息。

如果找到某个期刊历年的电子数据库,虽然网站有自己的检索功能,但最好不要检索之后其它就放弃了,实际上很多文献不一定检索得到,需要有耐心的一期一期的去看(当然实际上这个工作量并不大,国外的期刊一般每期也就10篇左右),但如果错过了需要的文献则损失大了。

④ 网站回溯

一般找到某个网站有需要的资料后,不要把那篇下下来就关了,通常还有很多资源呢。一种是回到该文献的上层目录,即将文献名删除,保留反斜杠回车即可。有些网站没有设限制,可以看到很多相关文献,或者会找到一些有用的连接,有必要可以再往上层走,一般都会有收获。

还有一种就是很多图书类使用章节编号的,而且使用上面的方法也看不到,则可根据章节顺序编号用支持断点续传的下载软件直接进行下载,直到不能下为止,封面用cover,目录contents,参考文献reference或bibliography。

⑤ 通过bbs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源

专业bbs上有很多资源是可以下载的,需要有耐心去找,但国内很多bbs提供下载的资源都是有积分限制的,找到有用的资料后,即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功能直接找。

SCI期刊发表常见问题汇总

三、SCI论文写作修改要点

论文通过专家评审,表明学术水准尚可,但在写作和体例上不一定合格,需要修改完善,达到发表要求后才能最终录用。应按目标期刊论文要求(如投稿须知、征稿简则、范文式样)全面修改论文,修改不到位,会延误发表,甚至遭遇退稿处理。另外,请竖立国际意识,站在国际角度来写,坚决不用at home and abroad、at my country、in our country这类词。

1 标题

标题宜用偏正结构,即名词性词语或词组,简短精练,提倡一行,不超出两行,少用动宾结构,后面不加标点,不要出现式子、引文,注意词首字母的大小写。开头不宜用Research、Study之类的词,若有首冠词,提倡去掉;若有分标题,分标题应简短,不与主标题重复。

2 基金

基金项目的名称与官方的名称应一致,编号要准确,写作格式要规范。

3 摘要

摘要由开头的背景、中间的正文和结尾的创新点三部分组成。提倡用现在时态,主动、被动态相结合。开头用非常简短的语句(2至3行),交待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引出本文研究主题的必要性。对综述论文,也应交待行业、领域发展需要此类综述文章来引领。正文较详细交待作者所做工作,重点交待研究成果,即做出了什么,而非叙述研究过程,即做了什么。少出现This paper, this article, the work, present work, this study,we, the author, the research之类词语。忌谓语动词太多、结构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忌用祈使句。对综述文章,应有展望方面的结论性语句(综述文章的正文应该有分标题Outlook或Conclusions and Outlook)。在交待实验结果表明之前,一定先简短交待做了什么实验及有关内容。在交待实例、仿真、计算、分析、优化等的结果之前,一定先简短交待进行了什么实例、仿真、计算、分析及有关内容,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最好有定量阐述。结尾用一句话(单句或复句)交待创新点,点明作者在本文章中得出了什么高瞻远瞩性的具有指导性、启发性的观点,或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或填补了什么空白。务请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写,句子的主语是本篇文章或本篇文章的作者,而不是有关研究成果、结果等内容。

4 前言

站在国际角度进行文献综述,将研究现状交待清楚,篇幅较长。一般原创论文的参考文献至少30篇,小综述的不少于60篇,大综述的在100篇以上,且不得缺少近几年有代表性的引文。综述别人的研究成果时,重在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不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按顺序来引用文献,编号首次出现必须连续,与文后参考文献中的人名应一致。引文应有目标期刊近年(如2015、2016、2017年)发表的文章。也应考虑未来几年(如2017、2018、2019年)投到其他期刊的文章中引用本篇文献及目标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

5 时态

用过去时叙述工作内容、过程,现在时叙述研究目的、结果和结论。this paper,Figure,Table,Reference,Equation等做主语、状语,一般用现在时,this study,this research,we做主语、状语, 一般用过去时。文献做主语时,用现在时;作者做主语时,用过去时。

6 符号

注意文中(包括图表式子)所有符号的正斜体:1)凡表物理量的符号(包括点、线、坐标轴),用斜体;凡表矩阵、矢量、张量的符号,一律用加粗斜体,不用加括号或上方加箭头的形式。提倡用单独的符号作量符号,必要时加下标、上标,但不宜用整个单词、长字符串作下标。注意量名称与量符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不宜用图片的形式,能直接录入的符号,尽可能不用编辑器生成。2)凡表物理量符号或变量的上下标,用斜体;用数字表示或表英文单词首字母、词语缩写、矩阵转置符号、数学符号的上下标,用正体。以下情况用正体:名称代号,单位,增量符号,数学符号(如sin、cos、Rank、sgn、diag),括号,矩阵转置符号(如上标T),微分符号d,虚数符号i、j、k,圆周率π,自然对数底e,整数集Z,化学元素符号。特殊集合符号用正体加粗,如实数集R,整数集Z。严格区分字符的类别、大小写、是否加粗等。

7 符号注释语

符号注释语(如解释量符号)应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式子后面或直接放在自然段落中。统一解释时,可放在前言的正上方或正文的结尾,也可为附录的形式。

8 式子

式子的字号、字体一般同正文。可把一个式子看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后面需要加合适的标点,前面的词语后面是否加标点取决于其间是否有停顿。式子后的标点为逗号时,其下的Where中的W为小写w;为句号时,Where中的W为大写;Where前通常不空,即顶左排。标点应放在每个式子的结尾,如果一组式子(含几个式子)有一个编号,每个式子的后面都要加标点,编号以此组式子为准上下居中。一个长式子一行排不下时,不论排为几行,该式子后的标点总加在最后一行的结尾,式子的编号放在最后一行结尾的右端,即顶右排或排在式子所在行的下一行的右端。一般式子中,二层括号用方括号,三层括号用大括号,括号的大小应超过其里面文字。不同式子上下排时,其间的行距稍加大一些,以便与同一个式子排为多行时相区分,同一式子转下来的部分可以向右缩进一些。式子的出现应自然,与上文有合适的过渡,不宜突然出现。式子按整个论文来统一编号,如(1)、(2),不提倡按层次标题来编号,如(1.2、1.3)。式子中若出现非物理量的词语或数学符号,如and、others、min、sin、max、min等,一律用正体。不用两个独立的小于号连写表示一个远小于号,也不用两个独立的大于号连写表示一个远大于号。反三角函数的规范表达形式是arctan、arcsin、arccos,而不是tan–1、sin–1、cos–1。建议指数e用exp()的形式,不要随意用*作为一般的乘号,上下排的分数可为平排形式*/*。

9 插图

除照片图、界面图、金相图除外,其他图最好重新设计,字体通常同正文,字号比正文小(若正文字号为10P,则图的字号为8P)。名词短语或术语的第一个词的首字母为大写,其余除缩写、专有名词外用小写。术语中的首冠词宜去掉。插图在正文中必须有引用,而且要按图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引用,不要断号引用,如引完图10,接着应该引用图11,而不是图13、15。全篇论文的插图统一编号为Fig. 1、Fig. 2……,不能出现编号带小点的形式,如Fig. 1.1、Fig. 3.2。图的幅面不宜过大或过小,清晰、协调、美观就好。图半栏排时不宜超过栏宽,通栏排时不宜超过版心,能用半栏表达清楚时就不设计为通栏。对于框图、流程图,框与框之间的空距要合适、统一,不要太大或太小。分图较多时,提倡通栏排,分图排列顺序通常为从左到右、从上至下。分图以(a)、(b) ……来编号。分图名不宜长,总图名可长一些,分图名不宜重复总图名中的中心词语。同一图的各分图最好排在同一栏、同一页。分图之间的距离适当加大一些,但不要太大,分图名与分图之间的空离适当紧凑一些。图题一般不加引文,提倡准确、简短,不宜出现Diagram、Picture之类的词。图注应按顺序排列,编号大小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不要给整个图或图中的要素(名词或术语)加文本框,提倡用合成图,直接插入即可。

10 坐标图

对有刻度和标值的坐标图,提倡坐标轴的刻度和标值一一对应,有数字则有刻度,刻度一般朝里,无数字时,可不给出刻度线,而且坐标轴的末端应有数字和刻度。刻度不宜太密,横、纵坐标轴的数值提倡保留相同的小数位数。坐标轴旁边提倡写成标目的形式,格式为“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 例如:Acting time t / s,Joint range θ / (°),Density ρm /(kg·m–3),Tensile modulu E11 / GPa。无单位时,则省略“/单位”;/不宜多于两条,必要时用负数幂的形式;除角度单位(°)外,非组合单位(单独一个单位)不用加括号,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对没有刻度和标值的坐标图,坐标轴旁不用出现单位。图例的线型与图中相应的线型应一致。坐标轴附近若有指数,如10–7,则应换算到单位中,如“λ/10–7”;有单位时还可使用单位词头,如τ/GPa,尽可能使数字的大小在0.001~1000之间。图注词语不用加矩形框,指引线提倡用直线而非折线。

11 表格

表格半栏排时不要超过栏宽,栏宽实在不够时,需要排为通栏。表格在正文中必须有引用,而且要按表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引用,不要断号引用,如引完表5,接着应该引用图6,而不是图7、10。全篇论文的表格统一编号为Table 1、Table 2……,不能出现编号带小点的形式,如Table 1.1、Table 2-1。提倡用三线表,字体一般同正文,字号同插图,名词短语或术语的第一个词的首字母为大写,其余除缩写、专有名词外用小写。术语中的首冠词宜去掉。。表格列名中的“量名称”提倡用标目的形式,格式为“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 例如:Acting time t / s,Joint range θ / (°),Density ρm /(kg·m–3),Tensile modulu E11 / GPa。无单位时,则省略“/单位”。注意列名称不宜与表名的中心词语重复。含除法关系的组合单位宜改用乘法关系的负数幂形式,如 kg/m3改为kg·m–3。除角度单位(°)外,非组合单位(单独一个单位)不用加括号,组合单位需加括号。表格分段排版时,用双细线上下分割;转栏排时,用双细线左右分割。

12 数字

提倡直接用数字或用标准的科学记数形式。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超过10000的数字,应该从右向左,每隔3位加空。对于小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应该从左向右,每隔3位加空。

13 缩写

术语的缩写在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先写出全写,再随后在括号里给出缩写,文中再次出现该术语时,就直接用缩写而不用全写。

14 结论

直接写通过本文研究工作得出的结论,立足全局,高度概括,不必叙述做了什么工作,而应概括做出了什么工作,重在做出的工作具有什么先进性、创新性!提倡分段、编号,如(1)、(2)、(3),用现在时、被动语态写。不宜出现this paper\this study之类的词语。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目标期刊的格式著录,不得缺项,严格区分大小写、正斜体、标点。注意区分姓氏、名字及其先后顺序。图书的出版社名称要全(包括出版地、出版社名称,版社名称前需要有其所在的城市名,用冒号分隔);期刊的年、卷、期信息要全;会议析出文献的会议信息、出版信息不宜缺少,如会议时间、地点,出版时间、地点,析出文献与论文集名称间用//分隔。电子文献不得缺少文献作者、文献名、引用时间、网页更新时间、网址等项目。后三位人名后才用et al;只有三位作者时,宜全部列出;人名全部列出时,后面坚决不用et al。

16 作者简介

所有作者的简介都宜有,不宜缺少职称、研究兴趣、email之类的内容。

17 表达细节

1) Formula *或Figure *宜用Fig. *, Fig *宜用Fig. *,Equation (*)宜用Eq. (*),Literatures [*] 或reference [*]宜用Ref. [*],literature[*]宜用Ref. [*]。2)转速的标准单位是r/min或 r·m–1,不提倡用rpm,且前面不要词头。3)提倡用国际标准单位,不提倡用英制单位。4)术语、标题、图名、解释语中的首冠词可去掉。5)不用悬垂结构,如悬垂分词、悬垂不定式等。6)℃是一个整体符号,不是两个符号的叠加。7)除各级标题下的第一段落外,其他段落的开头需要缩进。8)英文中无顿号“、”和书名号“《》”。9)不要把短横“-”当负号“-”,包括图表式子中。10)尽量不用祈使句。11)不用*是表示一般的乘号。

18 润色

论文修改后提交给目标期刊之前,还需要进行语言润色,提交时提供润色证明。

四、如何开具sci索引证明

用于职称评定的SCI论文必须要有被数据库收录的索引证明才能参与职称评定。那怎么开具sci索引证明呢?

开具SCI索引证明,首先:需要作者在Web of Science查看是否已经被收录了。若是收录了,可以到能够开具检索证明的单位:重点高校图书馆或是科技情报所。这些单位一般设有专门的邮箱,用以接收开具检索证明的邮件。发邮件时,大家需要将具体的需求发送给单位,如每篇文章单独开具还是一起开具,按照分区开具还是按照影响因子开具,需要开具的数量等具体要求一定要注明。

开具sci索引证明时,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这个费用不是很高,都在大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大概也就几十元左右。作者在收到sci索引证明后,要先检查一下开具的索引证明是否正确,比如:年份和签字、盖章处,以确证检索证明可以发挥作用。

另外,提醒大家:开具sci索引证明一定要趁早,不要等用的时候再开具。要知道:sci所收录的期刊,每两年就会重新统计。若是因为影响因子偏低被sci剔出,那时候再想开具是开不了的。

“如何开具sci索引证明”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关于sci论文发表方面的问题,或是有发表sci论文需求,可以加关注咨询编辑老师,给您提供专业解答和服务。

更多关于SCI发表方面的问题可关注河南南岸文化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论文写作时基金项目、文献标识码等信息标注格式规范与示例

    除了作者简介以外,论文写作中还包括基金项目.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等其他显性信息,下面我们将逐一做出讲解. 一.基金项目 关于论文基金项目的介绍中,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课题类型.比如国家社科.国家自 ...

  • ​sci录用跟检索间隔时间多久

    sci录用跟检索间隔时间多久?论文被sci录用相当于有了发表见刊的通行证,但离着检索,还需要花费时间办理校样.排版.排期.印刷.见刊等手续,完成这些手续的时间,会受实际情况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sci ...

  • sci论文摘要会查重吗

    随着论文文献的不断增加,为了避免别有用心之人抄袭他人文章,杂志社在发表论文前,会在论文文献比较齐全的数据库中对投稿论文进行查重,以确保论文的原创度,进而确保学术的活力.不同的期刊对论文重复率要求是不一 ...

  • 国际三大检索之一——SCI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 ...

  • sci会议论文被期刊收录吗

    sci会议论文 sci会议论文被期刊收录吗?sci会议论文是在学术会上公开宣读首次发表的文章,正式的学术交流会议有出版自己的论文集,会议上的文章会收录进去,但不会被期刊收录.sci会议论文要看会议主办 ...

  • SCI期刊外审那些事儿

    SCI刊物一般给审稿人审多久 发表论文审稿是关键,文章能通过审稿,发表就不是问题,不同级别的刊物审稿周期不同,SCI刊物一般给审稿人审多久?期刊审稿有不同的环节,涉及到专业审稿人的环节通常是期刊的外审 ...

  •  计算机论文写作常识

    说明:1.本博客的原型是深圳大学研究生整理的<论文写作指导笔记>,由于找不到原作者未能附上引用信息,如果原作者看到还请联系我: 2.本文会持续更新: 3.本博客是计算机学科的笔记,可能与其 ...

  • 按照这份保姆级秘籍撰写SCI,连审稿人都会对你赞不绝口!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534天 撰写sci游刃有余的真正诀窍 做实验不易,要把3-6年的研究全都打包塞进一篇论文里更是不易,那种搜肠刮肚的抓狂分分钟让你崩溃. 其实,让论文写作停滞不前的往往不 ...

  • sci论文发表了一定能被检索么

    sci论文发表了一定能被检索么?sci论文发表分为线上发表和见刊,若只是线上发表不见刊,往往是不被检索的,若是成功见刊了,一般都能被检索,只不过检索的时间长短不一. 论文发表可选择不同的sci期刊,有 ...

  • SCI增刊是否能检索和被认可

    SCI增刊是真实存在的,投稿发表SCI论文,有可能被安排在SCI增刊上但增刊与正刊的含义不同,被认可度也不同.那么,SCI增刊是否能检索和被认可? SCI增刊通常由第三方发起组织,也可由期刊自发组织发 ...

  • SCI论文发成功的关键:怎样做好选题与创新?

    选题在SCI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那么如 ...

  • SCI专刊属于正刊吗

    学术论文发表正刊才能确保论文的有效性,其他正刊的衍生出版物,也不一定绝对无效,只是需要看具体要求和具体情况,不论是国内论文发表还是国际论文发表都是需要关注作者所面临的的发表要求的,SCI专刊属于正刊吗 ...

  • 出版和在线的论文有何区别

    出版和在线的论文有何区别?出版和在线其实是论文发表中的两个环节,出版就是见刊,在线就是检索,国内外论文发表出版和在线发表的情况有一些不同,一般来说论文在线发表才是论文成功发表的最有效标准,在对于学术论 ...

  • sci出版年跟发表时间一样吗

    sci出版年跟发表时间一样吗?当然不一样.sci出版年是指sci期刊出版的年份,比如2019年.2020年.sci发表时间,通常是指见刊,即公开发表在刊物上的时间. 首先,sci出版年 sci出版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