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尽功臣,为何名单里没有他?
相关推荐
-
历史故事——百战百胜的常遇春
大明王朝开创伊始,朱元璋手下可以说是猛将如云,若论及个人综合实力,在数万敌营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将领非常遇春莫属. 据史料记载,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派常遇春与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袭 ...
-
明朝定远侯世系:邓愈因功被朱元璋封为卫国公,其子孙世袭定远候
前言:定远候是明朝邓愈子孙的世袭爵位.邓愈是明初开国六公爵之一,他因功受封卫国公,其子邓镇改封申国公.在"靖难之役"后,邓家爵位一度失封,直到嘉靖年间,邓愈嫡系后人又被授予定远候爵 ...
-
康茂才:在朱元璋危难时忠心不二,诈降陈友谅,被追封蕲国公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陈友谅攻克天平路后,大举东下,与张士诚相约一起进兵应天府,朱元璋遭遇起兵以来的最大危机. 应天府人心惶惶,朱元璋的不少部将慌了神,有人建议退到钟山,另作打算,甚至有人建议 ...
-
让朱元璋落泪的功臣:没有他拼死作战,明太祖差点丧命
1367年四月,朱元璋来到南京城内的一座功臣的府邸探病,当他看到这位功臣时,悲不自胜,当场落泪,最后挥泪而出,哭着离开了这里.众所周知,朱元璋以屠杀开国功臣"闻名"于世,明朝的开国 ...
-
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
大明朝开国,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朱由检国祚276年,离不开文臣武将的付出,而太祖能夺取元朝的天下却离不开我们今天讲的主角-----淮西二十四将.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一朝 ...
-
徐达攻破元都,放走元顺帝,朱元璋不仅不责罚,反倒这样评价他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为了表彰和自己共同征战多年的将帅们的功绩,命人在南京城外的鸡鸣山修建功臣庙,按照功绩大小,将21位开国功臣的塑像供奉在内,其中魏国公徐达位列第一. ...
-
明朝开国功臣中排行第三的冯胜,与女婿见了一面,就被朱元璋赐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功臣,"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冯胜有何功绩,地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获封宋国公? 冯胜与廖永忠很相似,都是元末天下大乱后,和兄长筑寨以自保 ...
-
花云率三千兵力抵抗陈友谅十万舟师,坚守三日,朱元璋为何没救?
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亲率十万舟师绕过池州,大举东下,猛攻太平府.太平府的守将是朱元璋的心腹爱将花云. 当时城内只有三千守军,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只能拼死坚守,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知府许瑗.院判王 ...
-
龙湾之战后,朱元璋乘胜追击,和陈友谅的强弱对比彻底逆转
在龙湾之战中,陈友谅的主力因抵挡不住朱元璋军队的内外合击而大败,奉命领率偏师佯攻的张志雄见势不妙率众投降朱元璋,同时投降的还有梁铉.俞国兴.刘世衍等人.朱元璋军队缴获巨舰一百多艘,战船数百条. 张志雄 ...
-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从蒙元手中夺回北平和太原,却因烧鹅而死
在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起义军内部也并不是那么和谐,数个势力全都割据一方谁也不服谁,但最后胜出并且完成统一的,却是当时并没有太大优势的朱元璋.如果说朱元璋能建立明朝谁的功劳最大,那必然是一直追随他南征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