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顺:楷书创作如何理性对标第九届新人展

楷书创作如何理性对标

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
■ 彭洪顺

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将于7月20日截稿,当前是最为紧张的创作时期。当然有些性急的早已投了,有些理性的还在认真打磨作品。不管你是已投还是未投,理性对标一下,很有必要,至少你心里一下子会明白很多。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彭洪顺 小楷刘熙载《艺概》选抄

理性的分析至关重要,为什么有的书友学习书法二三年就入了国展,而有的却学了二三十年也未能入展呢?首先必须了解哪些是国展作品必备的要素,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少走弯路。

有的书友投稿之后未能入展,就灰心、失望,甚至把怨言发到评委和主办方身上,认为入展作品很多都是讲关系、开后门,作者是评委学生或与评委认识之类,这是极不理智的消极思想。别人作品能入展,一定有入展的理由,即使入展的作品不完美,有缺陷、有错误,但总会有优点,为什么不可以汲取别人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呢?要知道现在的评审极其严谨、科学、规范,在评审中即使有你认识的一两位评委,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评审中投票票数要过半才有效。即使你的作品初选未过,只要足够优秀、精彩,也会有再打捞出来的机会。所以作品投稿没入展,一定在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这才是最理性的思考。

彭洪顺 小楷刘熙载《艺概》选抄(局部)

对标,就是要对比标杆找差距。而这个“标杆”,就是国展作品。

国展,这里指的是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书法展览的简称。接下来,我们就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为例,理性对标国展中的楷书作品,找出别人的优点,认真、深入地学习,尽快在国展中榜上有名。

被誉为书法界“奥林匹克”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投稿总量达52620件,其中楷书投稿11229件,最终评出楷书入展作品246件,入展率为2.1%。本次楷书入展作品取法非常丰富,从魏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书家皆有涉及。就风格而言,虽然有固一家为宗的,然多数都是博采众长,融汇贯通,自成面貌。其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蔚为壮观。我花了几天时间,对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详细地作了一个统计:

尺幅方面:

尺幅
四尺
六尺
八尺 手卷册页
数量
48件
5件 178件 15件

内容方面:

类别 古文 诗词 古赋 书论 画论 楹联 自作内容
数量 124件 37件 4件 44件 11件 16件 10件

字体方面:

类型 大楷 中楷 小楷
数量 50件 136件 60件

风格方面:

风格
数量 风格 数量 风格 数量
魏碑 110件 唐楷 59件 赵体 9件
钟王 30件 智永 5件 文徵明 8件
苏东坡 5件 其他 1件 黄山谷 2件
倪瓒 2件 朱耷 2件 张即之 1件
瘦金书 1件 宋克 1件 金农 1件
弘一 1件
唐楷入展作品中,小欧13件,大欧7件;褚体15件;颜体14件;柳体1件;写经9件。

形式方面:

类型 数量 类型 数量
条幅 32件 中堂 70件
二条屏 18件 三条屏 40件
四条屏 22件 五条屏 2件
七条屏 1件 斗方 1件
手卷册页 15件 楹联 16件
册页拼贴式 17件 手卷拼贴式 12件

装祯方面:

类型 整纸 拼接
数量 86件 160件

纸张方面:

类型 白宣 色宣
数量 41件 205件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尺幅尽量按要求写大,内容还是写古文居多,风格魏碑是主流,字体以中楷占优势,形式以中堂独领风骚,色宣拼接依然占据现代展览的主导地位。知道了这些,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与创作中,便不再盲目。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里的大、中、小楷作品:

逄春伟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上图为山东书法家逄春伟创作的一件榜书对联,作品用的中国雅红宣纸,墨汁是红星超浓与一得阁超浓墨汁调和,墨如浓漆,结字以鲁公的厚重雄迈融入北碑的苍浑险峻,且加入少许行书笔意,打破了作品的沉闷。两边配以帝黄洒金蜡染落上下款,使整个作品彰显出富丽堂皇的正大气象。整个作品非常浑厚、茂密,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是一件非常成功的榜书作品。

程志宏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上图为河南书法家程志宏创作的一件中楷作品,形式并不复杂,在一张八尺整张白宣上,写了一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左边落了两行小字,与右边的正文形成了对比,作品的格调,符合当代“回归唐楷”与“激活唐楷”的呼声。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小欧与褚遂良进行了几乎完美的融合。常人写欧,多写得板滞,写褚,常写得纤弱,而他却写得非常厚润、灵动。仔细品味,还有很多北魏墓志的气息,表现得高妙、自然。

夏云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上图为江西书法家夏云的一件小楷作品。整个作品采用的是手卷拼接式,将古人常用的手卷形式,改为竖式中堂,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卷首卷尾加了仿真丝绫边,纸张非常古雅,其小楷根植钟王,下涉唐、宋、元、明、清诸家,融汇贯通,不为一家所囿。仔细审视,钟王、子昂、衡山等书风跃然纸上,点画精到,线条古朴,气韵生动,如对古物。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几件风格比较突出的作品:

晁亚洲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上图为安徽书法家晁亚洲的一件中楷作品,整个作品采用四条屏形式,写的自作文《在临帖中前进》。在上部留白处用篆书题了签条,写了一小块小楷,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作品以帖学用笔来写碑刻面貌结构,强化大小、轻重、收放、斜正、疏密等对比,既矛盾又和谐统一,既有碑的古朴自然和雄浑姿态,又有帖的雍容华贵和流畅多姿,非常耐人寻味。

江中元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上图为广东青年才俊江中元写的一件中楷作品,采用八尺白宣,铅笔界格,妙处有四点:一在形式朴素大方;二在中部留白透气;三在左边小字对比;四在风格独具。这件作品主要用的金农的结体,魏碑的笔法,仔细品味,欧阳通的险绝,褚遂良的灵动,智永的温润,《源延伯墓志》的遒劲都合理的融入其中,而无丝毫刻意痕迹。造型非常大胆,斜中求正、险中求稳,因字赋形、意态姿肆、气势雄奇、既古又新,具有非常深的临帖功底与非常高的创作能力。

刘辉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上图为重庆青年书家刘辉创作的一件中楷作品,正文用纸为六尺仿古宣,上部加60厘米左右的白宣形成八尺的高度,在上部写了一块小楷,与中楷形成块面对比。最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以《元瑛墓志》为根基,却采用小欧的造型方式,亦融入褚遂良的灵动,整件作品典雅、萧散、空灵,线条干净、字体刚劲,令人如沐清风、如饮甘露。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展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内容要健康向上。国展要求积极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文赋均可。征稿启事里提倡自撰诗文,假如你的文章如果写得还不错,写自己的内容,同等条件下肯定加分,但如果写得一般,就不要“画蛇添足”。抄古诗文一定注意使用权威版本,保持内容的准确连贯和相对完整。书写非自撰内容,要在落款处写上原作者姓名及篇名。如果写古诗文,建议写一些冷僻的、有趣味的,回避一些耳熟能详的,要有新鲜感。

其次,纸张要高质量书画纸。在当代展览的催生下,书写材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洒金、洒银,描金、描银,烫金、烫银,粉彩、蜡染,水印、水纹,泥金、泥银、麦光笺......从目前国展入展作品来看,用纸都趋于雅致,那些花里胡哨、俗里俗气的纸张,基本没了踪影,即使是仿古,也选用素笺纯色为宜。绢的品种倒是很多,但太透明,挂起来效果不好,还不如绢纸效果,但绢纸写中楷、大楷还行,写小楷,最好选细腻一些的,如蜡染最佳。投稿作品应避免易折断、破损的纸张,除了绢类,国展不收非纸张类创作的书法作品。

张青山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第三,形式要雅致。就目前国展作品的形式来讲,大体分为条幅、中堂、二条屏、三条屏、四条屏、手卷、册页、手卷拼贴式、册页拼贴式等,小楷建议册页拼贴式,中楷建议三条屏,大楷建议写整纸中堂。

第四,章法要经营。无论你写小楷、中楷、还是大楷,肯定要分成几个块面来处理,作品要有疏密对比关系,先画草图,能电脑设计效果最好,落款位置及印章位置都要经营。

第五,风格要独特。现在的展览,风格非常重要,要想在瞬间博得评委的青睐,除了形式,那就是风格,要做到“和而不同,违而不犯”,除了碑帖相融,把字写长、写扁,写粗、写细,加强大小、轻重、收放、斜正、方圆、疏密等变化,都是很好的手段。

谢全胜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第六,装祯要讲究。我经常讲,没有倾国倾城的姿态,你就不要素面朝天。国展征稿启事里讲的是“不要过度染色、拼接与做旧”,只要不过度都行。不要弄得花里胡哨,皱皱巴巴。作品除了写得好,也要会打扮,人们常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而作品讲的是“三分字,七分裱”,可见装祯、装裱的重要。

第七,纸张要精美。展览中的入展作品,绝大部分是有色的,这不能说是评委“好色”,假如一个展览全是白纸黑字,看上去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阴风煞煞?呵呵……纸张,现在流行蜡染,千万不要用那种印得花里胡哨的所谓“国展专用纸”,要素雅。如果懂得微喷,会给你的作品增色不少,这是高科技在现代书法展览中的应用,后面我会详细解读。

作品风格既然那么重要,我们如何把握风格的独特性呢?这个问题,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说复杂,你首先是要将某几个碑或帖吃透,了解其用笔与结字特征,然后再去想融汇贯通的问题。说简单,比如,这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平时临的魏碑,把钟繇的小楷放大、加厚写,用钟繇的结体,用魏碑的笔法,碑帖相融。当然也可以用何绍基的结体,加魏碑的笔法;金农的结体,魏碑的笔法;甚至郑板桥的结体,魏碑的笔法。如再想独特些,用小欧的上松下紧、外松内紧特征,融褚遂良的灵动、魏碑的雄强、智永的清俊妍美,非常讨人喜欢。在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中,有的把《张玄墓志》拉长、有的把褚遂良《倪宽赞》笔画加方,这都是妙招。

敖启权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无论是写碑还是写帖,我觉得要有新的思维,不要都往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碑帖上去写,这样很容易撞车。为什么楷书魏碑入展概率最大?是因为魏碑的风格很多,几乎一碑一品,特别是新出土的很多墓志,精美绝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范本。

如果你写帖,经典作品肯定要写,但真正走出来形成风格,最好选一些大家不太关注的书家,这样很容易有辩识度,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风格的独特性,在于你必须根植传统。线条要古,结构要新,这就是“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新瓶装老酒”,“穿古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用古人的钱,盖自己的房子”的道理。

形式在展览中是最博眼球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形式的“唯一”呢?我们来欣赏十二届国展中的一件中楷和一件小楷作品,或许你会脑洞大开。

王朝阳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这件作品作品是河南书家王朝阳写的,正文是六尺,分成三条来写,把他挖裱在一张八尺的白色蜡染纸上,但正文并不是居中,而是靠左下,右边和上面空出了很大的空间,在右上用康熙体盖了一个“澄心斋墨痕”当签条,用朱砂在斋号章下写了三行小楷,在上边中上空白处也写了一块小楷,形式非常独特,值得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件小楷作品:

夏红 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这是福建的女书家夏红创作的一件小楷作品,除了正文写的钟王风格非常精彩外,正文采用的是手卷拼接式,每一条高23厘米,宽69厘米,三条拼起来就是一个斗方,69厘米×69厘米,下面空24厘米,上面留44厘米,在上面用正文的同色纸挖嵌了一个签条,正文的三条中间,加了一条0.5厘米宽的仿绫纸,并在天地也作了相应的呼应,每一条的留白与印章点缀,都独具匠心。整体看上去,非常清新、雅致、独特。

通过以上的讲解,你或许明白了许多,接下要做的,是你要作好的准备工作:

首先,定好字体。你需要定好是写大楷,还是写中楷、小楷。因为字体大小不同,书写要求也不一样。大字要茂密,小字要疏松;大字讲气象,小字重精微;大字要写好,中间窟窿要写小,小字要写好,格调气息最重要。建议:大楷10厘米以上,中楷2.5厘米到6厘米为宜,小楷最好控制在1厘米到1.5厘米。

其次,定好风格。你要确定是写魏碑,还是写隋唐楷书,亦或是钟王小楷,不要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一定要有主基调,要有辨识度,让别人一看便明白出自哪个碑哪个帖。

彭洪顺 小楷《书概》选抄

第三,定好时间。如果你已具备非常高的创作能力,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模拟创作,打样稿,逐步完善。我建议不要太着急,把时间安排好,来个倒计时,多打磨几遍,争取创作出最满意的作品参赛。要知道现在的展览竞争非常残酷,要成为百里挑一的高手,不下点狠功夫肯定是不行的。

第四,选好纸笔。除大楷可以选夹宣、绢纸或长纤维一类,纸稍厚,拉力要好,才不易破碎。中楷、小楷可以用特制的“手工国展素雅蜡染”,纸质细腻,能表现出中楷小楷的精微。笔的话,还是兼毫好,不软不硬,弹性适中。其实字的风格跟笔有非常大的关系,你用一支弹性非常好、笔毛非常尖“精锐宜书”去写钟繇风格,肯定写不古,同样你用一支纯狼“古法小楷”去写文征明,也一定写不出精到劲挺的线质。什么风格,用什么样的笔写,这里面有非常大的讲究,在此不一一赘述。

彭洪顺 中楷《后赤壁赋》

第五,选好内容。内容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书写要保持完整性,不要随意断句。能自撰当然好,同等条件下有照顾,但要字斟句酌,不要口水话,更不要哆嗦。如果是写古诗词或古文,内容要读一下,注意主题思想,千万不要弄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类。

第六,用字准确。繁简不要同篇,要认真审读文字,那些冷僻的碑别字,千万不要用,要不然,你的作品怎么下的,你都不知道,没有给你解释的空间,明白吗?

彭洪顺 中楷《后赤壁赋》(局部)

第七,装祯精美。在拼接的时候,讲究一点,接头控制在5毫米以内,不要弄得皱皱巴巴的,比例要协调,色彩要清新,搭配要合理,一定保持作品的平整度,颜色不要太妖艳,以雅为尚,以古为美,以新为要。

风格的独特性,与形式的唯一性,就是你作品入展的理由。希望大家能对标国展,从内容、风格、形式、章法、落款、印章、印泥、纸张、装祯等多方面考究,打磨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投稿,尽快实现自己的国展梦!
为帮助广大书法爱好者
备战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
我们特邀彭洪顺老师
于6月5日—9日举办
第九届新人展(武汉)看稿会
及临帖与创作班

37年学书历程
28年教学经验
培养100余位中国书协会员的教学实践
浓缩成常人秘而不传的
24条“金科玉律”
让你在短短5天内学会
字法、笔法、墨法、
章法及字组、篇章关系
从内容、形式、章法、
风格、纸张选择
到落款、印章、钤印
及装帧中拼接、染色、
挖裱、画格等技法
都能熟练掌握
打通你书法的“任督二脉”
教会你如何打造一件完整投稿作品
搭上国展的直通车
让你的“国展梦想”成真!

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看稿会及临创班问答

1

书微君: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投国展,第一次投有些什么经验?

彭洪顺:我是从2003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始投国展的,距今已18年了。当时运气特别好,第一次投国展就入展了。在此之前,2002年我到天津看了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全国第四届楹联展及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十杰”“百家”精品展,这个展览对我触动很大,如果不是看了这几个展览,我可能不敢投国展,因为连国展的门都摸不到。因为要投国展,你至少要清楚国展是什么样的内容、形式、章法、风格、纸张、尺幅。如果说有些什么经验,我觉得投展之前有条件最好看几次国展最好,如没有条件,至少要认认真真读几本最近几年的国展作品集。
彭洪顺 线下实训班掠影

2

书微君:听说您曾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家级大展中入展过30多次?这主要依靠什么秘诀?

彭洪顺:是的,运气好是一方面,方法得当也同样很重要。其实要想入选国展,你不认真研究一下当前的展览还真不行。就拿10年前的展览来说,当时的获奖作品拿到现在,可能很多就是入展,或者展都入不了。书法的发展很快,特别是当前的书法展,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为了迎合展厅效果,可以说风格、形式、章法、纸张特别丰富,去现场看展,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清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非常经典。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特征,要入国展,在练好笔墨基本功的同时,就必须研究国展,了解与掌握当前书法发展动向与脉络,这样才不至于盲目。不过,当前信息时代,很多知识可以从网上迅速涉猎与获取,或通过师友传授,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彭洪顺 中楷习讲摘抄

3

书微君:您引领的“秀山书法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之前与之后的状况怎么样?

彭洪顺那是在2003年,我第一次组织、打磨作品参加重庆市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当时我打磨了14件投稿,14件全部入展,其中7件获奖,当时重庆书协在组织召开研讨会后偶然提出了“秀山现象”、“由秀山向重庆涌入了一股清泉”、“为重庆的区县书法发展提供了新的参照”等,那是对边陲小县秀山书法的褒奖与谬赏,当然秀山书法人没有让大家失望,从当时没有一位省级书协会员,更没有一人入国展的情况下,发展为现在已有28位中国书协会员,86位省级会员,并成功创建成了“中国书法之乡”。“那里聚集着一帮视书法如生命的创作群体(周永健先生语)”。
彭洪顺 中楷习讲摘抄(局部)

4

书微君:据说您已经从事书法教学28年,并培养过100余位中国书协会员,他们能迅速成长的关键是什么?

彭洪顺是的,从1993年开始从教,迄今的确已28年了。一直有种想法:“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骨子里讲,我是个铁杆书法爱好者,一个人玩不好玩,与大家一起谈书论道,感觉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时间长了,身边聚集着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茶余饭后,总爱聊点书法的事。谈到书展、字帖、宣纸,我们的眼睛是放光的。三五个好友饭后聊天,说起了去湖南怀化买纸,近200公里的路程说走就走,甚至去浙江金华元畅艺苑买书也是,不止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一买就是数万元。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城市,最喜欢的就是买字帖和宣纸。所以大家成长的关键,我觉得是对书法有真感情,是真爱,我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谜是成功的秘诀”这句话。

彭洪顺 线下实训班掠影

5

书微君:外界评论,您对书法的形式与章法有独到的见解,并有着非常丰富的装帧经验,很好奇您是什么专业毕业的?

彭洪顺我是师范毕业,学的是教育专业。对书法形式与章法的经验,主要源于一些生活的积累。1993年我曾经只身到河南学过装裱,还是高级装裱师。1996年,我停薪留职,下海从事过广告设计与装修,对形式已有天生的敏感。加之后来从事书法教学,看了若干的展览和书法美学方面的书籍,积累了一些参赛经验而已。
彭洪顺 小楷晚明小品(局部)

6

书微君:您曾多次担任师资培训及国展培训导师,并拥有一流受欢迎度和学员口碑,主要是哪方面原因?

彭洪顺从2013年书法热以来,的确担任过很多培训班导师,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水平有限,总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每次培训,我都会把握机遇,不把自己当成导师,而是学员的身份,总想从大家的交流中碰出些火花,提升与完善自己,所以愿意与大家不厌其烦的探讨,学员们认为我没有导师的架子,和蔼可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保姆式导师”,可能这与我的心态有关。

彭洪顺 隶书《兰亭即事》

7

书微君:在网上疯传您写了很多“投稿秘笈”、“九阴真经”以及国展创作、小楷创作之“降龙十八掌”等等,都是干货,让书法爱好者受益匪浅,本次临创班,会有新的教学亮点吗?

彭洪顺呵呵,那些只不过茶余饭后写的一些调侃性文字。不过,调侃归调侃,我喜欢用诙谐幽默、轻松愉快的文字去诠释些展览中的关键点。所以那些“投稿秘笈”、“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看似玩笑与忽悠,其实里面讲的都是我多年学书的心得,真正认真看过的人,都会觉得我很诚恳,愿意与大家分享,对学书与投稿大有裨益。本次培训,非常感谢书法报社同仁的信任,我会把这么多年学书心得,投稿体会认真总结,用最浅显的方式,让大家在5天内了解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及字组、篇章关系,从内容、形式、章法、风格、纸张选择,到落款、印章、钤印及装帧中拼接、染色、挖裱、画格等技法,我都会毫不保留,让大家满意而归。

彭洪顺 线下实训班掠影

8

书微君:您的大、中、小楷都入过国展,曾荣获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奖,对其他书体有所涉猎吗?

彭洪顺其实书法是一门综合学养,不但涉及文学、美学、哲学,如果篆、隶、楷、行、草不涉猎、不打通、不交融,很难出成果。我认为,即使是小楷作品,也会融合一些篆隶或行草元素进去,这样才更丰富。当然,融合要杂而不乱,如果弄成大杂烩就不好了。我曾参加过中国书协西部新秀隶书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及2016国家艺术基金书法创作人才培养班,所以平时除了楷书,其他字体也都会有所涉猎,行书也曾过过2次国展。

彭洪顺 行书《世说新语》

9

书微君:此次选择在武汉开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您对本次临创班的学员有哪些期望?

彭洪顺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将在武汉举办,加上这次看稿会及临创班是由全国书法主流媒体书法报社主办的,个人觉得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首先是站到了信息的前沿,掌握到本次国展的最新动态;其次是书法报社举办过多次书法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第三还具有强大而专业的服务团队,所以本次活动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培训班,不单是想解决学员创作思维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的创作与技法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学员不会感到一丝空洞无趣,只会让大家感觉这次培训太超值!从宏观到微观,细到一毫米的线,我都会关注,我会让所有学员书法创作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所以请大家放心。

彭洪顺 中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0)

相关推荐

  • 庚子书法札记之三:面试记·北京

    面 试 记 · 北 京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生而为人,混迹社会,就必然要接受各种规则的约束,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就业,考试总 ...

  •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篆书篇(三)篆书...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篆书篇(三) 篆书创作的规范用字 邵老师说,学习小篆要解决用字规范的问题,<说文解字>之类的工具书成为必备,就像认识汉字离不开<新华字典>一样的. 篆书 ...

  •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篆书篇(二)邵老...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篆书篇(二) 邵老师说,直到追随孙伯翔先生学习书法,才让自己茅塞顿开.孙先生也像他的恩师王学仲先生当年指导自己从<始平公造像记>开始学习那样,告诉邵佩英老师从适合自 ...

  •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篆书篇(一)或长...

    或长按由于文字的局限及实用的差异 使篆书更具有书写纯粹性 首届篆书全国展一万余件的收稿 标志着篆书有了一块自己的独立家园 至此到十二届国展这十年来 篆书迎来大量的热爱者和书写者 从十二届国展 篆书的投 ...

  •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隶书篇

    当代隶书创作可以说进入深水区,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进则退,面对汉隶和清隶这两大高峰,各书家想跨过去,真的是难上加难.不过在当代还是有部分书家取得不错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采用以下五种结合方法: ...

  • 第九届新人展投展锦囊——篆书篇

    由于文字的局限及实用的差异 使篆书更具有书写纯粹性 首届篆书全国展一万余件的收稿 标志着篆书有了一块自己的独立家园 至此到十二届国展这十年来 篆书迎来大量的热爱者和书写者 从十二届国展 篆书的投稿数量 ...

  • 备战第九届新人展|“中国书坛第八届新人新作展”书法、篆刻高清作品

    展览现场 评委作品 入展作者篆刻作品 书法作品 中国权威美协动态发布平台

  • 第九届新人新作展,用大数据帮你选投稿内容

    我们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为例子进行分析. 十二届国展楷书作品投稿11229件到入展246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经典意识突出,对传统古法的开掘与吸纳更为自觉深入.二是取向多 ...

  • 第九届新人新作展来了,投稿作品究竟写什么内容最合适?

    十二届国展楷书作品入展246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经典意识突出,对传统古法的开掘与吸纳更为自觉深入.二是取向多元,过去盲目跟风现象有所扭转.小字楷书取法多样.各呈其美:大字楷 ...

  • 全国第九届篆刻展即将在辽宁举办!

    .省文联相关领导.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各市书协主席.秘书长,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入选书家,媒体观察员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2020年工作, 部署2021年工作,同时宣布今年召开辽宁省书协第七次代表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