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许多人没有弄清楚“豹变”的含义,就牵强附会地解释“君子豹变”一词,与其本义相比,已经大相径庭了。

01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君子豹变”的本义,尤其是“豹变”的真正内涵。

“君子豹变”出自《易经》革卦: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整个革卦的核心内容是“革”,也就是变化、变动的意思,上面一句阐述了面对变革的大趋势,人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豹子是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之一,身材矫健,性情机敏,奔跑速度快,既会游泳,又会爬树,应变能力非常强。当它遇到老虎、狮子等的时候,既不会低头顺服,也不会与之对抗,而是倏地一下窜上树,保存自己,避其锋芒,故曰“豹变”。

“革面”就是改变容颜,表示顺从、臣服;“征”指的是过于激进。所以,《易经》中这句话的大意是:在改朝换代等大的变革面前,君子会顺应天命,又洁身守道,采取避让而不臣服的态度;小人会主动笑脸相迎,臣服于新的君王。如果逆势而动,必有凶险,避让或者臣服,则可获得吉祥。

故而,“君子豹变”的本义是说,君子既要保持德才兼备的本性,也要像豹子一样懂得随机应变,遵从天命,顺势而为。

02

从一些古诗中,我们还能找到“豹变”本义的一些佐证。

南朝梁学者刘峻《辩命论》中:“视彭(越)韩(信)之豹变,谓鸷猛致人爵。”这里的豹变,是比喻人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由贫贱而显贵。

唐代李白《陈情赠友人》有两句诗:“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意思是说英豪之人,往往性格直爽、心高气傲,不会应时改变,自古以来就多有艰辛磨难。

而唐代张祜:“豹变真君子,龙钟浅丈夫”,说得更是很直接,懂得随机应变的才是真正的君子,思想老旧、墨守成规的算不上大丈夫。

由此可见,古时候“豹变”一词的本义有两个,一个是借指灵活机变,顺势而为;另一个是指品质、财富、地位等,向好的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03

现在对“君子豹变”的解释,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变革之际,“君子豹变”是比喻君子会像豹子那样迅捷地行动,顺从变革大势,响应变革,拥护变革。

另一种观点认为,幼豹丑陋普通,而成年豹子矫健而美丽,“君子豹变”是用来形容君子的成长,通过不懈地修身、求知,从而实现蜕变,成为一个谦谦君子。

以上两种说法,看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第一种说法不符合时代背景。伯夷、叔齐在商亡后,宁肯饿死,不食周粟,这种气节在当时是深受世人推崇的,所以《易经》中,不可能劝导君子立即臣服新君。

第二种说法更加显得牵强附会。“君子豹变”是主谓结构词组,主语是君子,也就是“君子”在“豹变”,而不是因“豹变”而成君子。

总之,我们只有先弄懂“豹变”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君子豹变”的含义。

你认同哪一种观点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