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573期:脑力高于武力,攻心胜过攻城,有位草根出身的将军用连环套路算计了名将关羽
相关推荐
-
陆逊的“示弱”是大智慧,可谓是蜀汉的掘墓人、刘关张的克星!
陆逊字伯言,出生于公元183年,这一年十常侍权倾朝野,太平道张角正准备起义,正是天下大乱的前夕.而刘备此时还在涿郡结交豪杰,似乎其日后兄弟三人败亡的命运,在陆逊出生时就已经注定. 少年当家 陆逊出身于 ...
-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信孙权,然后不杀关羽的话,三国会怎么样?
首先,放了关羽不等于归还荆州.因为刘备和孙权合作,以东吴为主打了赤壁之战,把曹操赶回了北方.结果刘备袭了荆州,抢占了胜利果实,孙权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数次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推说拿下了益州后,再归还荆州 ...
-
如果没有吕蒙偷袭荆州,徐晃还能救援襄樊,打赢关羽吗?
徐晃的部队是新兵,所以虽然徐晃离樊城更近.但曹操先派许都于禁的七军赶赴樊城,不料天降暴雨,汉水泛滥,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了三万多人马.这个时候,曹仁已经动了跑路的心思了,如果不是满宠力劝曹仁死战,曹仁自沉 ...
-
《三国志》中的十大文武全才,关羽第九,孔明第三,第一则是此人
一部<三国志>,多少英雄在其中.本文以文韬和武略两个评价维度,来列举出最具文武全才的十大三国人物.具体如下: 第十名:张辽 上榜理由: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击败东吴大帝孙权的男人 论统军能力, ...
-
【再品三国】非主流人物吕蒙
吕蒙在孙权集团中是第三梯队的人物,在周瑜.鲁肃时代终结后才羽翼丰满,锋芒渐露.相比较而言,吕蒙的知名度不高,但他做了两件事,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流传千古的. 打败了一个很厉害的人 吕蒙初做东吴都 ...
-
平讲平说2575期:坦然面对挫折失落和不如意,用下行思维找到“满意点”,用上行思维找到“提升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5期# 世界上绝大部分事情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比如说在单位里边年年涨工资,年年评先进,但其结果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quo ...
-
平讲平说2576期: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甘夫人母子经历生死考验最终被救出,而糜夫人是虚构的并不存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6期# 三国故事当中有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战斗场面,其中赵云赵子龙,大战长板坡,杀了七进七出,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 东汉建安13 ...
-
平讲平说2574期:团结就是力量,堡垒易从内部被攻破,导致关云长败走麦城的竟是刘备的小舅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4期# 人们常说一句话,"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关羽在荆州遭遇的失败.当时关羽带领大 ...
-
平讲平说2577期:刘禅差点成了江东人质,赵云截江再次救主,其实“白乌鸦”比“黑天鹅、灰犀牛”更危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7期# 昨天我们讲到了"赵云长板坡救主"的故事,实际上按史料记载,赵云曾经先后两次救过后主刘禅:第一次就是大战长板坡 ...
-
平讲平说2578期:职场上很多事都不能只看表面,一次不满意的谈话,居然给陆逊带来意想不到的大机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8期# 从关云长北征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直到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老爷败走麦城,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大小战斗,总称为&qu ...
-
平讲平说2572期:得铜牌居然比得银牌心情好,事实不可改变,但对事实的理解却可以调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2期# 谈到"反事实思维"这个话题,我想到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生动的例子.大概在三四年以前,我在教三楼给MBA的同学上 ...
-
平讲平说2579期:陆逊写信给关羽满篇高帽子迷魂汤,其实谦虚不仅是美德,谦虚还是高效的信息加工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9期# 在发动偷袭之前,为了让关羽进一步放松警惕,吕蒙装病辞职,他见到孙权以后,推荐陆逊来接替自己的职务.陆逊在走马上任之后就专门给关羽 ...
-
平讲平说2571期:如果当初更成熟些就不会错过感情,当初再努力点就会考上好大学,其实让人痛悔的往往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71期# 这两天我们一直在聊跟网络购物有关的话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人网上购物以后特别 ...
-
平讲平说2580期:知道了做不到等于不知道,突破“能知不能行”的陷阱,小训练成就大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80期# 我们九思书院的口号是:知行合一,继往开来,提升自己,成就人生.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讲,"知行合一"都特别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