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鉴定方法与技巧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使得玉器制造业得到极大的物质保证,稳固了汉代和田在玉器材质中的主流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汉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当地较次玉材的境况,从而使得汉代玉器的质量有了根本提高。

西汉 玉骑马羽人 (一对)
尺寸母马高13cm;长16.5cm;公马高13.7cm;长17.3cm;重1159g;重1234g
创作年代西汉
估价HKD 9,800,000-9,800,000
成交价
RMB 93,653,700 HKD 112,700,000USD 14,425,600EUR 11,270,000
拍卖时间2018-01-18
汉代玉器,既秉承了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传统,沿用雕、刻、琢等技法,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产生出汉代玉器的独特风格。汉代玉器出现了圆雕艺术品,考古出土物中不乏选料上乘、设计、雕刻工艺精良的圆雕动物、人物作品,动物类常见神兽及仿生动物,神兽以玉天马、玉辟邪具代表性,仿生动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相对应,如玉熊、玉马、玉鹰、玉羊、玉锗等。圆雕玉人罕见,汉代玉器中的玉雕人形多为扁平状的玉佩饰,如人形玉佩、舞人形玉佩。

此和田玉尊高15.5cm,口径9.2cm,敞口,粗颈,鼓腹下敛,胫部外撇。通体刻划吉祥纹饰,以温润细腻著称的和田玉为材料,纹理清晰,玉质剔透温润,宛如琼脂凝膏。玉尊比例协调,整体造型虬劲有力,神韵俱佳,可见雕工细腻老辣。藏品因长年把玩摩挲形成的包浆浑厚,沁色入骨,当年主人对其珍爱程度可见一斑。无论从形制上还是雕工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工精、质优、色巧、形奇,实为难得一见。
汉代玉器鉴定方法与技巧:
器形上:出现罕见新型器物。[1]如葬玉、玉印、辟邪、刚卯、翁仲、玉舞人、铺首、玉剑具、高足杯、鸡心佩等成为汉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材料上:和田白玉被大量使用。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玉、岫岩玉和部分蓝田玉。汉代的佩饰及部分剑饰,用料大都为新疆的白玉,玉色浑噩苍旧,古气十足。
雕工上:雕刻手法多样,不乏精雕细琢之作。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技法上:简练的雕刻技术。汉代玉器的品种、数量达到玉器史上第一次顶峰,它的雕琢技术当然也有所改进,最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
纹饰上:出现了异兽灵物图纹。玉辟邪的制作首次出现在汉代。玉辟邪的出现一方面是受我国原有异兽神话的影响,咨询 汪17688790330同微信
另一方面,当时西域有许多关于异兽的传说流入东方,西域一些动物也被带到中原。
汉代玉器市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