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去赴一场和语文有关的盛宴

大暑过后,伏天正盛。炽热的阳光蒸腾着长春的空气,人被燥热的空气氤氲着,就好像被一股股热浪席卷一般,稍微一点点的活动,身上的汗就会涔涔而下,就好像处在一个天然的桑拿室一般。
恰逢此时,我参加了2018年长春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学科培训,三天半的时间里,我与一群长春市的语文人共处一室,以教学为觞,以语文为酒,享受了一场令人回味无穷的饕餮盛宴。
在开班仪式上,师培处韩松主任对本期学员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随后,在他的主持下,长春市教育学院赵有生院长发表了讲话。他说——
长春教育在吉林省这个区域内应成为中心,对全省教育应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而在座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经过了层层选拔,优选出来的教师代表,在教育教学上,就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不应固步自封,而应有所开拓,创新语文教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开展教研,寻求语文教学上的突破。就像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教师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要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学思合一,培养自己的教育科研的能力。
这是叮咛,其实也是督促。教师,工作了十多年,难免产生职业倦怠,而惰性是人成长的拦路石,有多少曾经有理想的人在这个拦路石上被绊倒,从此,一蹶不振,永无再起之时。但只要人咬咬牙,战胜惰性,跨步向前,所面对的,将是一条康庄大道。所以,一名在教育上有理想的教师,一定要克服惰性,战胜自己。
现在,语文学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对语文人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母语教学,任重道远,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如何创设高校课堂,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可拘囿于语文教学中的一线语文教师,缺少的,是一种思考之风。幸好,有七位专家的讲座,在他们的分享中,使在座学员颖悟得开,达到了醍醐灌顶之功效。

语文学员的培训场所是在一楼的阶梯教室,偌大的教室,近二百名的学员,加上室外如浪的高温,听课时本应是令人惧怕的闷热,可是,阶梯教室里却是凉爽异常,舒适得就像是喝了冰泉的水,沁人心脾。何以有此感受?皆是因为,外在的,有空调的吹刮;内在的,是那一道道精神佳肴的濡养。
第一道菜,恰似一盘雕花菜肴,精致无比。这道菜,菜名叫《基于汉字的项目教学》。它只专注于中国的汉字,制作者是吉林教育学院的王鹏伟教授。
第二道菜,恰似一盘杭州小菜,香糯爽口。这道菜,菜名叫《读书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它从读书与语文教师的关系来谈,制作者是东北师大附中的首席教师孙立权老师。
第三道菜,恰似一盘福建菜,香而不腻。这道菜,菜名叫《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它结合当今的教育改革大背景,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道,制作者是新教育集团的李祯校长。
第四道菜,恰似一盘浙江菜,选料精美,只谈文学。这道菜,菜名叫《用文学教育的方式教文学》。它从文学的角度来谈语文,因为,文学也是人学。制作者是吉林教育学院宋胜杰主任。
第五道菜,恰似一盘鲁菜,调味纯正。这道菜,菜名叫《我的语文教学探索》。因为,制作者王帮阁校长本身就是吉林省语文教学上的引路之人,他的语文教学,对老师们有着引领的作用。这道菜,名字叫《我的语文教学探索》。
第六道菜,恰似一道北京菜,味浓质精。这道菜,菜名叫《聚焦核心素养,回归学科本质——初中语文教学与考试》。以部编本教材为例,研究试题命制形式和解决办法。
第七道菜,恰似一盘东北菜,泥土味浓。这道菜,菜名叫《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尝试》。制作者吉大英才学校的姜海平校长以自己的语文教学为例,讲述了他在名著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上的尝试。
七道菜,七种不同的风味,品尝起来,令人大快朵颐。众位教师齐坐于教育学院阶梯教室中,举箸之间,颇有如沐甘霖之畅快之感。
这场语文盛宴,至今思来仍令人回味无穷。要知具体味道如何,且听我择日细细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