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孔子聊聊音乐

——《论语》经典名句品读(23)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篇第三》)

注释:

韶,传说上古虞舜时的乐舞,主题表现了太和之气。

武,周代用于祭祀的乐舞之一,是表现周武王战胜殷纣王的,也叫“大武”。

译文:

孔子论到《韶》,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论到《武》,说:“美极了,却还不够好。”

成语尽善尽美,就出自这一章。

《论语》中多处提到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和评论,说明孔子对音乐是很内行的,甚至可以说是“发烧友”级别的。《述而篇第七》中说:“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说,孔子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让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唱和。

孔子为什么对《韶》的评价是尽善尽美,而对《武》的评价是美而不够善呢?因为《韶》是虞舜的音乐,《武》是周武王的音乐。虞舜是禅让传位,而周武王靠武力征伐取天下。孔子对此表示遗憾。

孔子把自己的好恶反映到了音乐欣赏当中。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真是非常微妙的。一个人不用别人刻意教导、引导,自然就会有自己的偏好。这恐怕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以及精神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崇尚礼、仁,骨子里排斥所有违反礼、仁的东西。所以,尽管《武》也很好听,但孔子评价时,还是有所保留的。而对于同样好听的《韶》,因为是歌颂虞舜的,所以孔子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在后面的《述而篇第七》中,还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吃肉都吃不出滋味)的内容。

还有一例可说明人与音乐的关系。希特勒最喜欢大气磅礴而又长篇巨制的音乐,因而,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为希特勒所深爱。瓦格纳歌剧中的英雄崇拜和民族主义情绪,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发扬光大”了。瓦格纳是希特勒一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瓦格纳也因此背负了不好的名声。据说,以色列至今依然禁止上演瓦格纳的作品。

我喜欢音乐,只要能听懂的,古今中外的我都喜欢,至今我的手机铃声(两个号码)一个是维瓦尔第的《四季》,另一个是莎拉布莱曼的《斯卡布罗集市》。然而骨子里面我还是更喜欢民族音乐。一听到《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前奏,我的心就能立刻静下来,一听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前奏,我就会莫名激动……。

音乐是我最好的爱侣,她一直在安静地等我、陪我,只要我愿意,她就立刻向我扑来,拥抱我,温暖我,鼓励我,安慰我。

我想,如果谈音乐,我和孔子是有共同语言的。

2017年4月10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