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本假《红楼梦》

原创少年怒马 少年怒马 昨天

去年开始,不断有人给我推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这些读者深信不疑,80回后的内容终于找到了,简直是红学盛事。

吓得我赶紧买书,焚香沐浴,一读三拜,准备见证奇迹。

估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先简单说下背景:

本书前言交代,这个版本是有古本的,封面叫“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带大量朱批,现在安徽阜阳一个赵姓的藏家手里。

赵某“出于自我保护,故意对底本文字加以修改……经多年努力,今终得该本过录本影印资料”出版,才使“史上第一版原本《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文字重见天日。”

按照他们的说法,《红楼梦》原本应该是108回,前80回加上这次的28回,红楼梦可以圆满了。在原书结尾,有这样几句回末批:

“是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根据这段批语,他们说《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因誊抄于癸酉年腊月,书名就叫《癸酉本石头记》。所以这28回特别牛掰,是“隐藏三个世纪后的横空出世。”

我觉得吧,“横空出世”是不错的,只不过不是三个世纪,很可能是三个月。

几个抢手关起门来,努力造假,三个月足够了。

下面说说,这本书为什么是假的。

01

要讲清任何一个红学问题的真伪,都需要大量的文字,这本书里漏洞百出,实在不值得一一辩驳,再说写出来也很枯燥,就简单说几点吧。

这本书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所谓的情节跟前80回接榫,对上号了。在我看来,这恰恰一点都不重要。

《红楼梦》一开始,就交代了主要人物的命运,新旧红学加起来,也有两百年了,还有脂砚斋这些人的剧透弹幕,用这些资料,很容易知道人物的大致结局,把这些玩意拼凑起来并非难事。

真正困难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气象,这是无法伪造的。

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很简单,我可以换个说法:《红楼梦》这样的书,怎么讲故事,比讲什么故事更重要,也更难。

拿唐诗来说。都说唐诗好,好在哪里呢?似乎又说不清楚,宋朝、明清也有好诗,但你读起来,会发现唐诗与其他朝代的诗歌不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气象。

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宋朝随便拉出一个文人,都比李白杜甫有学问,碾压王之涣、孟浩然、张继更是没问题,但他们写不出唐诗。

不止后世,就算中晚唐诗歌,跟盛唐比区别也很大。区别不是谁好谁坏,是气象不同。一切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总和,白居易、李商隐没有经过盛唐的熏染,就无法复制李白杜甫。在绘画、音乐、书法,任何领域都一样。

说《癸酉本石头记》是《红楼梦》的续书,都算强行碰瓷,可他们竟然说这是丢失的原著,这就是欺负死人、欺骗活人了。

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更没有红楼梦的灵气,是现代人用塑料做的假古董,跟《甄嬛传》比都差一大截呢。

02

如果谈文字美感有点虚,那来看看它的硬伤,书里到处都是。我选个大家熟悉的,顺便聊聊一首唐诗。

在这本书第九十四里,说贾蓉、贾蔷伙同王仁,把巧姐卖到妓院,有这么一段描述:

“且说王仁带着巧姐在路上奔驰(原文如此)了几个时辰,到天色暗了才来到金陵津渡瓜洲渡口。只见潮落月起烟笼夜江,远远有几点星火人家。秦淮河畔停着画舫,舫上灯火通明,时时传来官客歌姬的狂笑。【批语:怎么不闻《后庭花》曲?可叹!】

马车过了朱雀桥,来到了州南一条街道,在偏僻的乌衣巷停了。赶车的叫王仁巧姐下了马车,说要回金陵城隍庙,先坐了马车走了。王仁带着巧姐往巷子深处走来,只见有几个门庭挂着通明的大红灯笼,里面娇笑浪叫不断……”

说实话,不少人看到这段,很容易被唬住。它化用了诗歌,有鼻子有眼,古香古色,似乎在告诉你,看我这古董,这落款,这包浆,是真家伙。

可是假的就是假的,经不起细看。

从这段看,“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地点写得清清楚楚,巧姐是被舅舅王仁,卖到金陵一家妓院了。

咱们细看一下:巧姐坐马来到一个地方,叫“金陵津渡瓜洲渡口”。在渡口,远处能看到“几点星火人家”;近处,能看到“秦淮河畔停着画舫”,听到“客官歌姬的狂笑”。

“金陵津渡瓜洲渡口”是一个渡口,还是两个渡口?没写清楚,我们暂且放下。但按作者的意思,不管是一个渡口还是两个渡口,它都在金陵,也就是秦淮河和朱雀桥所在的南京。

事实上,这个渡口在哪呢?

历史上叫做金陵的地方,不止南京一个,在唐朝,镇江也叫金陵。这个知识点在《辞海》里,在《镇江府志》里都能查到。“金陵津渡”,就是镇江的西津渡口,在长江南岸。

张祜扬名立万的大作《题金陵渡》,写的就是镇江。诗是这么写的: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大致意思是:

我来到金陵津渡,天涯孤旅悲感愁闷。

站在旅馆小楼望去,长江无声奔流,天上一弯斜月。

对岸那零零散散的灯火,想必就是瓜州。

读完这首诗,“瓜州渡口”的位置也解决了,就在长江北岸的扬州。镇江的金陵渡,和扬州的瓜洲渡只隔着一条长江,夜里确有可能看到对岸的灯火。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东南西北交通枢纽,地位极其重要,相当于古代的京九线和陇海线交汇处。

古人来到这里,意味着要跟亲人朋友分离,南来北往,各奔东西,是天然的诗歌集散地。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绅的《却到金陵登北固亭》,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都与这里有关。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写的,“京口瓜洲一水间”,更是个有力证据,京口也是镇江,瓜州在扬州,中间隔着一条长江。

回到《癸酉本石头记》,把“金陵渡”和“瓜洲渡”当做一个渡口已经很过分了,竟然还说它在南京。

上地图:

南京离扬州、镇江都是一百多里,站在秦淮河畔,能看到瓜州?

如果作者不是现代人,一定来自未来,他让王仁驾驶着超音速马车,带着巧姐在南京、扬州和镇江之间瞬间移动。

更搞笑的是,这本书还说《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

人家吴梅村是地地道道的江苏人,江左大才子,会不知道扬州、镇江和南京的关系?

03

《癸酉本石头记》的情节漏洞,也是一大堆。

叙事没有主次,只是把线索强行拼接起来,一本流水账。人物要么面目模糊,要么走了样。

比如写贾母的死,一笔就带过了。我的天啊,红楼梦写秦可卿的死,那可是浓墨重彩的,贾母的死,应该与秦可卿的死前后照应的,这是红楼精髓,前面有多轰轰烈烈,后面就有多萧索寒酸。

这可是大戏,“癸酉本”没写。为啥没写?我猜测,倒不是伪造者没意识到,忽略了,而是写不出来。

要把贾母的葬礼展开描写,需要了解当时的风俗习惯、四大家族的关系网,甚至朝廷对贾府的态度,以及各色人物的表现。现代人编不出来。

探春的婚事,说贾府故意隐瞒她的庶出身份,男方到贾府调查才知道真相,于是婚约告吹。这是红楼梦还是琼瑶剧,我分不清了。

写妙玉,整天神神叨叨,又是驱鬼,又是治病,感觉她是马道婆的同门小师妹。

写林黛玉,竟然带着一众奴仆保卫大观园,我就想问问,林黛玉的爸爸是林如海还是林冲。

其他小漏洞多得像宝玉嘴上的胭脂,懒得说了。

说这些,不全是为了吐槽这本伪书,而是想提醒一些朋友,别把赝品当古董,好不容易读本书,还是假的,不值。我见网上还有人以这个为资料,对红楼各种解读,煞有介事,逻辑似乎也能自洽,唬住了很多人。

前面说了,仅仅是“情节合理性”,对80回后的解读毫无意义,把红楼梦看个三五遍,再看几本相关专著,很多人都能做到。

就好比,我用相机拍个向日葵,告诉你我比梵高画的更真实。或者用现代白话把“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再写一遍,告诉你我比杜甫写的更细致更清楚,有什么意义呢。

放弃幻想,接受红楼梦未完的现实,才是对《红楼梦》的尊重。

(0)

相关推荐

  • 跟着古诗游镇江

    镇江居然算是苏南地区. 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镇江是在长江以南,但它与苏州无锡的吴侬软语没有关系,说话是北方语系,更接近淮扬方言.千余年来所形成的气质,使它成了最不江南的江南. 从地图上看,镇江紧邻长江 ...

  • 楼主游记——瓜州渡怀古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这个瓜洲古渡,就是唐代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的瓜州古渡.同是唐代的张祜在对岸的镇江西津渡也写了一首<题金陵渡>:"金陵 ...

  • 徜徉历史遗存,品读西津古渡

    镇江城西云台山麓的西津渡是古代长江边上的一个重要渡口,在六朝时期人们就是从这个渡口横渡长江的,此后又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小小的渡口变成了一个繁华的漕运重镇,也成就了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西津 ...

  • 很多人来镇江,为寻找唐诗里的“小山楼”,张祜笔下的金陵渡!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位江湖外号"钓鳌客"的张祜公子,曾来到金陵渡(现镇江西津渡)的一座叫"小山楼"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在这里,张公子留下一首诗,让他在唐诗江 ...

  • 镇江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 ...

  • 【最美江苏之三】夜访西津渡

    对于镇江这个城市来说,没有什么地方能比一个千年古渡,更能代表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了. 这地方就是西津渡,一个传承着人文根脉的地方. 1068年的春天,唐宋八家之一的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写下 ...

  • 山水中国(61)|润州千年觅古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镇江金山寺,白娘子斗法海,感动过芸芸众生.三伏天翻阅古籍,得知与此同城的云台山麓,有一条古街--西津古渡,穿越千年,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 ...

  • 为什么看不进去《红楼梦》?

    文:夯昊哦2021.4.11. 前几日,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红楼梦>,一周时间看到了黛玉见贾府就看不进去了,我想好好看一下名著,结果一看就犯困,最主要的是看了半小时后只记得开头和结尾,就比 ...

  • 陈独秀如何看曹雪芹和《红楼梦》?

    新.旧红学都有一通病,即两派都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区分无非是历史人物的索隐或是作者自传说的考证而已. 1921年3月,胡适先生应上海亚东图书馆多次邀请,写出<红楼梦考证> ...

  • 重看87版《红楼梦》:她是命运最惨的姑娘,却拥有一个最好的爸爸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重温四大名著之87版<红楼梦>,时隔三十多年后发现,无论怎么再被翻拍,经典始终是经典,难再被超越,由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和欧阳奋强扮演 ...

  • 看税收文件看出了红楼梦的感觉

    税收文件和红楼梦,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事情,按理说是无论如何也放不到一起来讨论的.但别说,有时候就是会产生这么奇特的感觉,这个可能就像语文中的修辞手法"通感",最典型的通感例子,就 ...

  • 再看87版《红楼梦》,终于知道宝钗和王夫人是怎么变坏的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闺友闺情的书,作者在开篇就开宗明义: 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 ...

  • 毕飞宇|《红楼梦》中隐藏的另一本《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行版本<红楼梦>书影)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 ...

  • 赵云芳: “枕头伴兽头”——从民间谜语角度看贾环结局(红楼梦与民间文学系列之六)

    贾环是贾政庶子,赵姨娘所生.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提到贾政在有玉儿之后,其妾又生了一个,倒不知其好歹. 贾环在小说中正式登场是第20回,正月里贾环和丫鬟们玩耍时赖钱 ...

  • 一本《红楼梦》为什么要起五个书名?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由<红楼梦>第一回可知,该书共有五个书名,依次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 ...

  • 马瑞芳为高中生评注经典:一本《红楼梦》在手,若干名著在手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10月29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1齐鲁书香节暨山东书展"在济南拉开帷幕. 书展开幕式当天,"<马瑞芳评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