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坐

金刚坐很简单,其基本坐姿如下:

身体置于床上、或地板上、地毯上、座垫上都可以。金刚坐——三折坐——身体如折叠一般地坐着(此式可列入坐式,也可列入跪式)。

先用两膝着地,两腿并拢,小腿直铺在坐垫(或床)上,大腿和上身保持直立,立身中正,;随之,臀部徐徐下落,置于在两小腿上。坐下后,百会上领,腰往前塌,臀部放松后泛,含胸,下颌回收,两肩放松,腋窝空松,把精神领起来,眼半闭,均匀呼吸。把两手放置在大腿中部,平放,手心朝下,手指指尖斜者两个膝盖中间位置;或置于胸前成合十手,成合十手时,拇指中关节背面对着膻中,两手指尖对着两眉中间略略靠下一点的山根处。

由于此坐式,抻动脚部的力量要强些,故平时没有坐习惯的人,开始会感到脚发麻,脊柱难以保持伸直,时间长了,整个身体不舒服;另外,很快会产生杂念,不愿再坐下去。但是干什么事都要坚持才行。如果坚持坐下去,膝关节、脚腕和腿肚、大腿部肌肉会渐渐变得软些,麻木感会逐渐消除,会感到周身舒服。此坐式初学者可每次坐3-5分钟,以后可养成用以此种坐姿看电视、读书以及聊天的习惯,则此坐姿就成为生活中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

保持这种坐姿,纹丝不动,静静体察身体的各种感觉。察觉到肌肉骨的酸疼,以及心烦意乱等等,都要保持静观的态度,尽量坚持得时间久一点。

金刚坐的提升坐法

当金刚坐基本坐姿有了基础之后,还可以练一练进一步的练法。

其一,两小腿平行放着,一个脚压另一个脚心上,重叠在一起,进而坐在小腿及脚后跟处,坐下之后,身体往前趴一下,把臀泛开再坐下去,身体直起来后,腰往前踏,然后,含胸把精神领起来。

其二,两腿分别向左右两侧平开,臀部落下时,直接坐到平开的腿的中间(地板、床、地毯、座垫上,任选一种)。坚持的时间越久越好。一般婴儿天生就会这种坐姿。因此,金刚坐,是返回婴儿状态的一种坐姿。

金刚坐的收功

第一个步骤:百会上领,带动身体徐徐直起,变成大腿和小腿成九十度,大腿与上体成一直线,保持身体的中正安舒,此可称之为直跪,亦可称之为长跪。两手成合十手。静养片刻,时间可长可短,坚持到两脚不在麻木酸痛了为止。此法适合女性专门的练习,强腰健肾效果明显。因此,女士可多练一会儿。

第二个步骤:百会上领,任意一个腿迈出,成小腿垂直而立的状态,上身中正,一条腿跪在地上,以小腿和膝盖为支撑点,微微放松;身体与大腿成直角,脚背放松;感到疲劳时,两腿可以互换姿势。这个方法强腰健肾效果明显,其力量比站庄的力量还强大。特别适合男性练。女性可作为过渡姿势。此姿势,为古代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半跪半蹲的姿态,后演变成佛教的一种理解。

金刚坐的效益

金刚坐因人而异,有的人坐的时间不久,则身体会因为压着小腿,使的体内内血管压扁的原因,气血流通量少了,腿会麻、会疼。如何应对,坚持一下即可。

金刚坐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腿的“通透度”(通过武学训练,气血在身体里实现畅通无碍的一种境界,传统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强调实现这个功夫。)不够,采取这种坐姿不久,因身体压瘪小腿内血管的原因,腿会麻、会疼,这时,心里会很烦躁、安静不下来,甚至会产生不想坐下去的念头。如何应对,再继续坚持一下。

金刚坐是通过静的坐姿而让气血更好流通的方法——坚持练下去,整个身体会变得谐调,腿部不仅没有任何疼痛感,而且腰和背还会产生一种无比舒服的感觉。此外,由于用坐的方式长时间的压住小腿及脚部,使气血壅集于膝部以上的部位。这好比河中筑水坝,水位升高,就加强了水的冲击力,这样在站起的时候,壅积之气血就像河水决口似的,能直冲到脚趾——如是就强化了腿部的锻炼强度。

在所有(功夫修持)坐姿中,金刚坐是唯一可以饭后就坐的姿势,因为这个坐姿可帮助消化,是养胃的秘法。

本系列连载完毕,感谢一路相随。

以上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晟简介

国学“文武之道”推广者,心性太极拳编创人;河南电视台武术频道“说武论道”主讲嘉宾,深圳智勇心性太极拳研究院院长,智勇书院山长。

发表作品百余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散文选刊》等数十家媒体广泛转载。

主编《中华经典导读》、《国学大要》等国学教材;出版《国学与太极拳》、《健康成功学》、《八卦走转——行走中的修炼》等10余部个人著作;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华电力集团、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