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由敬字炉想到的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敬惜字纸是"爱屋及乌"的旧俗,有利古籍保护的传统?
日本著名的汉文化学者青木正儿,1926年前后在华游学时,请画师绘制有一百多幅画稿,很好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民间风俗.在这些描绘老北京的风俗图中,就有关于捡收字纸旧风俗的画. 青木正儿的捡收字纸风俗画 捡字 ...
-
文竹| 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惜字炉
本期评论员文章:<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惜字炉> 评论员冶丹楓 文竹老师的这篇文字,立意高妙,文笔优雅,思想深邃,意境开阔. 从母亲对"字纸"保持敬畏之心的"家 ...
-
(启书原创)今日文章说古物——字库古塔
化字成蝶 从嘉陵区晏家乡沿乡道土路至西充车龙方向前行约2公里,在西溪河上游支流旁,峰回路转中,眼前豁然开朗,此地平阔,风景绝佳. 这里潜藏着一座南充西路地区唯一的字库塔,县志以及旅游资料上并无记载.当 ...
-
古人写有文字的废纸咋处理?泉州“敬字亭”里有答案
来源:泉州晚报 2017-05-08 15:55 http://www.mnw.cn/ 重建敬字亭旨在传承"敬惜字纸"的传统 [核心提示] 现在,拿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 ...
-
仓颉祠的光焰
我有一间书房,四壁皆书.这些书,由千万个文字排组成百态人生大千世界万种风情.没有了文字的罗列,这些书就不能称其为书,只能唤作一堆白纸.翻来覆去,只有无知的迷茫.虽然人类的睿智并不只存在于文字之间,但文 ...
-
拾遗162~163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162 五经富曾有外地一支曾氏,认错祖来拜,后知错了,再重改,众人服其寻祖心诚而不笑其拜错祖灵.心诚者,从来令人敬. 近日,画家子丰留下五经富 ...
-
字祖仓颉文化|旧时普宁的文人事
偶然翻国外大学院校图书馆找老照片看着玩,突然就看到一幅民国时期拍摄于山西临汾可能是塔墙之类建筑中所嵌一石碑刻:仓颉造字处,颇有意思,按其上纪年可知为清乾隆四十九年之物,估计现已不存在了吧. 也找找广东 ...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由“念黄鼠”想到的
[前言]"念黄鼠"是乾县人的一句方言俗语,是指那些不好好念书的娃.想起这句话,作者想到了童年灌黄鼠的情景,恍若昨天.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作者在问末谈到了自己的见解,或错或对,一 ...
-
【随笔】乾州蕞娃:字有筋骨肉,人存真性情 ——张希望老先生小记
[前言]在观摩先生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先生行楷创作所具有的刚柔兼济.自然流畅的特点.这也许和先生的待人和善.为人笃诚,不矫情不媚俗的性格特点有关系.还有就是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技法的研习,更 ...
-
【随笔】乾州蕞娃:传统民俗之售卖梨膏糖
[内容提要]之所以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因为小时候那个卖醋的礼泉人,他的声音极富穿透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些年在整理地方文化.民俗的时候,我就想着把这个也作为一项内容整理出来,只是因为难度大,且时间 ...
-
【随笔】乾州蕞娃:孤独者的脚印 ——《刘全禄书画集》观后感
[内容提要]刘全禄先生是我的大伯父.<刘全禄书画集>是户族中所出的第一本书.人常说"字如其人",其实画作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不同的画作,构图.调色.运笔不同,画风 ...
-
【随笔】乾州蕞娃:五一节一场说走就走的出游,无关于风月 ——泾阳一日游有感
[内容提要]五月一日,女儿放假,我也休息,妻子赋闲在家,孩子提出来要出去转转,想来想去,我决定去泾阳玩玩.一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关于风月的故事--<那年花好月正圆>,以及一个与风花月雪无关的人 ...
-
【随笔】乾州蕞娃:实话实说,一本没大看懂的小说 ——袁哲生《寂寞的游戏》
[前言]实话实话,对于这本书我只是读懂了其表面上的意思,对于张大春所说的深层次的含义,说句不怕您笑话的话,我是一丁点也没有读出来,我只能真实记录我自己的心路历程. 实话实说,一本没大看懂的小说 --袁 ...
-
【随笔】乾州蕞娃:世界读书日个人感言
[前言]2021年4月22日,在乾县人民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以"阅百年历史,传精神力量"为主题的4.23世界阅读日全民阅读暨经典诵读启动仪式.作为咸阳市阅读之星获奖代表,按照要求我 ...
-
【随笔】乾州蕞娃;后工业时代的悲歌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前言]我并不认为<挪威的森林>是一个爱情故事,那只是村上春树所借以掩藏自己真实意图的外衣.仔细分析书中出现的一个个人物,无论是自杀身亡的木月.直子和初美,还是身不由己的生活着的永泽.玲子 ...
-
【随笔】乾州蕞娃:远山之旅系列散文(十)山阳民俗
[内容提要]山阳县因其地理位置,受秦楚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与陕西其他区域不同的民风民俗.与关中不同,山阳做寿有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关中地区除了整十做寿外,还讲究在门槛之年做寿."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