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宗达:训诂和文字、音韵的关系
相关推荐
-
广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这个敢“吹牛”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上“本源语文”求索之路
何谓"本源语文"?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语文教师柴海军认为,语文学科应该回归汉语的字形.字音.字义.在探究语文本源的道路上,柴海军大量阅读经典,充分学习文字学和训诂学,并以此为依托开 ...
-
中国古代、近代语言学名人集锦
中国古代.近代语言学名人集锦 汉 ● 扬雄 扬雄:一作杨雄(清段玉裁),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成都人,曾模仿司马相如作<长杨>.<甘泉>等赋,后来推崇五经,认为 ...
-
古代的“小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如果你在古书中看到"小学"这个词,你可要注意了,这个词可不是我们现代语言中"小学.中学.大学"里"小学"的意思. 因为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有 ...
-
新书丨柳建钰《文字训诂论稿》
内容提要 <文字训诂论稿> 本书由五篇长文组成,分属文字学研究和训诂学研究两部分. <〈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音未详"字汇考>一文借助多种数据库对& ...
-
秦朝建立以前,“朕”是第一人代词,人人可用,不分贫富贵贱,该字在商朝时期便已经出现,《说文》中对“朕”字的解释是:“朕,我也,阙。”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注分析朕字之构形之义是:朕,从舟,灷声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战国·屈原<招魂>在秦朝建立以前,"朕"是第一人代词,人人可用,不分贫富贵贱,该字 ...
-
孙炎(三国时期的经学家、训诂学家)
孙炎,字叔然,三国魏青州乐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孙炎一生治学而不仕,是魏晋之际名闻一时的经学大儒. 据唐殷践猷撰写的<乐安孙氏七迁碑记>所载,孙炎为春秋时期兵学思想家孙武和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 ...
-
从训诂学走向解释学
自西方解释学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就陆续有人提出训诂学在中国古籍注释学的基础上,吸纳西方解释学精神,更新自身,从而建立具有现当代意义的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其中,竭力提倡并亲身探索由包括训诂学在内的传统经典 ...
-
孙玉文:古文训诂掇遗五则 ——兼谈古文注释者的修养
古文训诂掇遗五则 --兼谈古文注释者的修养 孙玉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历史的连续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古文的阅读理解永远是中华民族创新文化的活水源头.读古文,一方面要沟通其中的字.词. ...
-
训诂学是什么?原来这么有趣!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问,和文字学.音韵学一起统称"小学".这门学问听起来很高深,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然而,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用到训诂.我们读的古文.古诗词,我们耳熟能详的 ...
-
【梨园训诂】“口述史”与“文献史”的辩证——由《菊坛旧闻录》说开去
<菊坛旧闻录>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台出版的一部"回忆录"式的文集,作者丁秉鐩,他是60年代台湾广播电台主持人.这部著作1995年10月由戏剧出版社再版发行,可谓海峡两岸 ...
-
国学基本功:什么是训诂学?
秦汉时期,统治者先后设立了经学博士,他们的职责是专门研究传世经典著作,并传承给后学.由是开辟了一门新的学问,在传统国学中占了绝对比重,这便是经学.经学并不能等同于儒学,所以说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个观 ...
-
【梨园训诂】从《寻找杨荣环》系列专题谈京剧史文献研究
前不久因为早年间京剧演员"牌"."位"的问题,在网上引起了一些议论,本平台也转载了<[独家]寻找杨荣环 之 出科>一文,有好多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