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深浅入时无:赏石涛、郑板桥、启功、吴昌硕等名家画竹
相关推荐
-
解读 | 最会画竹的画家们:做人当为君子,君子亦如竹
"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人画竹.竹化人." 中国人习惯用竹子来形容君子的品格:中通外直 ...
-
石涛. 郑板桥.吴昌硕.吴镇.启功“五家竹风飘然而至
石涛 板桥 启功 吴昌硕 吴镇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 ...
-
郑板桥8米长卷《兰竹图》敬赏
扬州八怪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特别是他的兰竹石,更为世人所膜拜.对于他的书画 ...
-
画道从心:赏石涛绝世山水画
石涛(1642-1724 后) 纸本设色 42.8cm×285.5cm 1691 故宫博物院藏 掬一把清风,抚一襟冷月,听一窗寒虫,想一段旧事,当把青山踏遍,留在心中的则是无尽的景色.很多文人向往这 ...
-
他被大家一直认为是继郑板桥之后又一位画竹有自己独特风貌的画家
2020-11-05 06:04:00 历代大家画竹子的真的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戏,有的先生更加注重的是竹子形,有的画家更加注重的是竹子的气韵,还有的画家则把竹子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当中来展 ...
-
读郑板桥诗文有感,水与竹几于道
水与竹几于道 作者:孟丰敏 我的第一个笔名是"奕竹",大学时取的. 我自幼至今最喜欢竹,为何喜欢,也说不好,非因文人为之附加的风骨.气节等品格,主要是欣赏它亭亭玉立.倜然以远之姿态 ...
-
郑板桥:胸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为民赈济而罢官,居扬州卖画为生.长画兰竹,工书法,以自创"六分半书" ...
-
古代竹诗六首——《诗经·竹竿》、南北朝:鲍照《中兴歌十首·其一》、谢朓《咏竹诗》、吴均《山中杂诗》、王维《竹里馆》、郑板桥《竹石》,只有清朝郑板桥,写出了真正竹子的秉性和灵魂
夏日竹诗六首清赏:窗前一丛竹,竹中窥落日 竹子虽然四季常青,但是最美的竹子却是初夏,此时中国大部分地方多雨多湿润,给竹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于是仿佛一夜之间,竹笋遍布林间,而新的竹竿从竹丛中茁生, ...
-
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为何只钟爱水墨兰竹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因其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而被后世称为板桥先生.郑板桥以画水墨兰竹著称,兰竹一生,多经风雨,灵秀自出,不折于势.郑板桥所画之兰 ...
-
《萝轩变古笺谱》 | 一本破书,换了郑板桥、吴昌硕的16幅字画!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本旧书 就是上面这本旧书,换了郑板桥竹石轴.郑板桥行书轴.文征明山水.金农隶书轴.项圣谟梅花轴.钱载兰花图轴.李鳝焦石图轴和吴昌硕墨荷.吴昌硕水墨水仙石轴.吴昌硕行书屏.吴昌硕岁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