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文】​远去的水磨

文/愚人

远去的水磨
我们东峪口村是半丘陵半平原地貌,出山后的水流急落差大,有智慧的先辈利用这一优势,解放前后分别建造了五座水磨;并双合磨水磨就有三座,也可见水流的充足。土改后都归为村集体所有!
水为动力,带动齿轮转动的机械原理,也是先辈们的科学发明创造。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祖祖辈辈生活中的磨面,享尽了快捷和方便,它是用畜力磨面效率的数倍;也是早期的清洁能源科学运用。
水磨自归村集体所有后,参与了集体的加工产业,磨面,磨油料(棉籽)等,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五座水磨由五个老人照看,他们全年吃住在水磨,三个磨油料水磨,一天三人倒班轮换,油房榨油抱油头的和拽拉绳的一边五人共十一人,在油头子有节奏的号子声中一根四十多公分粗五六米长的夯木高扬起加力落下,打挤着契木,挤压着油槽里的油料原饼;瞬间棉籽油就象小溪流水样流入油池。
要说水磨磨面,旱磨子是上扇顺时针转,而水磨磨面是下扇逆时针转;一六七尺的立体木轮,水流直击滚面的槽凹,加力带动直径50公分的小木轮,小木轮轴柱带下面磨扇逆时针转动作功,石磨发出的响声迟钝而可怜,站在石磨前,罗面罗转动的打击声把人的心都能振碎!然而水磨磨面关健是搀面罗,这不但是技巧活还必须要有力气,在立柱急速转动时,手迅速抓住手柄,连结面罗罗面。用左手搀面罗打的是手指,用右手搀面罗打的是手臂;总之初学搀罗者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当然今天水磨,磨面,磨油料,还有那榨油房都已无影无淙,然而记忆的深处,黑夜里水磨房里昏暗马灯下投下晃动的人影子,潮湿磨房发霉的气味,磨油房中的人黑色的棉衣已由黄绿色的花籽粉染成了军装,油房中的号子声,是送油的架子车跑在了路上,五毛钱的补贴,装在兜里;进了饭店只喝汤,吃冷馍心里爽朗;“面汤虎”进饭店无消费,老扳头搖得象鼓郎!还有那东上磨,樊家湾,潘家捷,鲍家穴和水磨的辉煌,那百里油房香和油头子领唱的号子声响!

【作者简介】王玉文,笔名愚人,陕西华阴罗敷镇籍,民间文学爱好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始曾在市(县)文化馆参与过多出戏曲,故事以及诗歌,杂文的创研;后因故辍笔,回乡经营农商,现虽古稀,时有创作冲动。坚持我写我心,坚持人间真善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