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发生M2.6级塌陷是怎么回事?其实是矿震,去年出现了18次

大家对地震都不陌生,它通常都是由板块构造引起的,但实际上地震在种类上至少可以分为6种,分别是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陨石撞击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新闻中经常报道的地震大部分都是构造地震,8月30日,《山东交通广播》等新闻称我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县发生了一次M2.6级地陷落地震,但它与上面所讲的陷落地震又是不一样的。

据山东地震台网测定:8月30日早上6时12分,山东济宁市邹城市西部的西章前村附近发生M2.6级塌陷,具体坐标为北纬35.42度,东经116.89度,之所以这里会发生塌陷,也是因为以邹城市为中心的山东省济宁市及其附近是兖州煤矿的主矿区,地下很多地方都挖空了,所以地层塌陷时有发生,这样的塌陷地震通常又被叫做矿震。

去年的12月13日下午4:56,济宁邹城市北宿镇境内发生M2.0级塌陷;12月23日深夜,济宁市曲阜市陵城镇又发生M2.4级矿震,震中位于星村煤矿,距离2.7公里外的济宁学院都有明显的震感,吓得同学们纷纷从宿舍中跑出来逃生。

而邹城市官方网站公告也显示,该市2020年1月至11月中发生过从M1.2级到M2.3级不等的矿震16次,算上上面所讲的两次就18次了。而本次发生在邹城县西章前村的M2.6级塌陷是近几年来级别最大的一次,相关情况目前还没有报道,不过该塌陷应该是出现在废旧老矿区,所以损失应该不大。

地震学上的塌陷是指地表土壤岩石层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地层震动性的动力地质学现象,多数会出现地面塌陷,少数不会。

不过在矿区中出现的塌陷式地震通常不归入地震学中的塌陷地震,而是归入诱导地震,诱导地震的定义是因为人类改变了地表和地层的状态间接诱发的地震,比如人类修建了水库后,改变了水库及其附近的地质应力而引发的地震,人类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塌方引发的地震(矿震)也属于这一类。

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又有所不同,人类用炸药开山、夯机砸击地面,人造物坠毁地面、巨量易燃易爆物和大型炸弹爆炸、地下核武器试验等引发的地震都被称为人工地震,因为它们都是人类行为直接引发的地震。

人工地震一般都会预先做好防护措施,诱发地震却很难做到,对矿业生产来说需要做到合理采矿,采完之后做好矿道回填很有必要。有媒体消息称济宁市地震监测中心正在积极推进矿震监测台网建设,今年或能建成山东省第一个矿震监测台网。

参考资料:

《山东交通广播》8月30日文章《地震速报!2021年8月30日邹城发生M2.6级地震(塌陷)》

《楚天都市报》2020年12月24日文章《山东济宁一地突发矿震,大学生穿睡衣逃生,该市矿震多发频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