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荷叶上的水鸟/张礼

(0)

相关推荐

  • 残荷疏影

    此组图片用手机自带滤镜的暖明色调整了一下颜色,让荷叶看起来残而不枯.即使是枯荷,也温暖而有光泽,也更能体现其独特的色泽和质地:即使是枯荷,也有其优雅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感. 残荷疏影 关于荷花,古往 ...

  • 雨中荷花池

    雨中荷花池 □郭文华 在江南即将"出梅"前,接连下了几场雷暴雨.大雨过后,大河水满小河溢.就连那荷塘里的荷花,也突然长高了一大截. 周末,黑压压的云层飘过头顶,几声沉闷的雷声过后, ...

  • 临水听荷

    周末回老家,虽已是傍晚时分,温度却一直居高不下,始终徘徊在三十五六度.由于在农村,又恰逢停电,对于常居空调之下的我而言,顷刻间热的满头大汗,浑身上下如水洗一般.于是,村西那片儿时常常光顾的荷塘,则成为 ...

  •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赞美荷花的古诗句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丨夜色水亭街/凌代琼

    夜幕落下,散步在衢江边的文友们被远处亮桥吸引.想看老衢州,感觉老城的味道,建议到那亮处水亭街去.我们遇到的每个路人都这般热情地介绍着.明代就有水亭街了,都热闹五六百年了. 水亭街古老的门楼,建筑简洁明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又见油菜花/孔帆升

    油菜开花的季节,我总会想起苦命的二姐,我那至死也没清醒的二姐呀,在闭塞的小山村里,孤寂地忍受风吹雨折,伴着油菜花开花落. 二姐是姑姑做媒嫁到她那湾子的,说是给自己谋个伴.在我上小学时,一次矿难使二姐夫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家乡的枣树/赵瑞英

    常年工作在外地,家乡已是很久没能回去了. 这次回去的时候,正是枣树上挂满枣的季节.一进村口,便有三五成群的枣树映入眼帘,他们分布的很不规则,排列也不均匀,坡上一棵,坡下一棵,有的健壮低粗,有的高大而又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遥远的土坯房/何文太

    我的老家在大巴山里,那里有一座饱经风霜的土坯房,尽管离家二十多年并未丢失童年的记忆. 土坯房顾名思义,全用黄泥筑成,墙厚四十分米,墙高的六七米,矮的三四米,三米以上用树或木板隔一层楼,房顶上放檩子,钉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秋天的韵味/何海伟

    走过了烂漫的春天,经过了热情的夏天,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秋天.秋天,就像童年时喜欢阅读的童话.她的美丽,妙不可言:她的绚烂,光彩夺目:她的厚重,撼人魂魄:她的博大,深邃幽远. 秋天的山岭,静穆而凝练,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孝妇祠前,那潭清泉长流不息/冯子栋

    离我老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风景,平时不路过那儿,已整整三十年没见了.它犹如年少时的伙伴一样隐在心里,虽久未造访,但偶尔记起来,总会有一种念想在心间弥漫荡漾-- 小金山东边约一里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叫着善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迟开的小桃红/谭思思

    夏末的一个中午,朋友给了我一把小桃红种子,她说,不是它的季节了,估计都不会发芽,别说开花了,我深信.随意的把它们撒在了一个早已废弃的花盆里,那里面的土有十年之久了,之后就再也没"正眼瞧过&q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老生常谈/狄树强

    礼拜六是回家看父母的时间. 跟往常一样习惯性的打电话回家,说中午想吃汤面条,在通话当中也感觉不到异样.但是到家后,看见躺在床上的父亲嘴巴已经歪了,立即就打电话联系医生,也顾不上吃汤面条,一人一碗白面吃 ...

  • 【《中华风》文学双月刊选稿】结的什么网/程应峰

    有一款叫"关系网"的网络社交产品,旨在通过人际信息互动.网络互动,联结线上.线下,挖掘人与人之间的互认关系.该产品首先给使用者提供"智能推荐.可能认识.兴趣相投.附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