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干货】知行合一
相关推荐
-
《论语》“侍坐”章的文化阐释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侍坐>是<论语·先进>中的最后一章,也是<论语>全书中最长的一章,共315字.全文分为问志.述志.评志三部分.弟子们在阐述己志时分别体现了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6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先进第十一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 ...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七)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07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 ...
-
安得山水好畅怀——《论语》悟读【273】
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第十一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路.曾皙(曾点,字皙,曾参之父).冉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
-
王守仁 |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 ...
-
德然养生: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王阳明被称为"完人",完全得益于其自身领悟的心学大智慧.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有太多优秀者,优秀着优秀着就逐渐走向平庸.王阳明用自身的经历和智慧,汇聚成了"阳明心学&qu ...
-
【心学干货】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 ...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与智慧
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有 ...
-
缤纷周日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解开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今日豆瓣评分8.2分,926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儒学权威冈田武彦花费二十五年心血的作品.作者以平实的笔调,运用丰富的史料,张弛有度 ...
-
阳明心学课堂 第二课 知行合一
答顾东桥书(32.1-32.4) 知行合一 原文 [32.1]来书云:"近时学者,务外遗内,博而寡要.故先生特倡'诚意'一义,针砭膏肓,诚大惠也!" 吾子洞见时弊如此矣,亦将何以 ...
-
阳明心学的价值:知行合一(谨以此文献给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人)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系统学习心学理论时,看到"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的第一感受便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这些说法不能说错,但是一定没 ...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卷)
和黄绾谈立志 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王阳明入京朝觐.与龙场的苦难岁月不同,王阳明在庐陵度过了一段平稳安宁的生活.在上京途中,王阳明共写了六首诗歌,抒发自己在政治大潮中的无力感.他有经世济民之志, ...
-
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吗?别傻了,王阳明其实是另有所指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明代的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算是一个大事件.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悟道,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转机,中国的文化又多一个名叫心学的流派. 对心学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心学主要探讨的有三个内容,即&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