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斌漫谈辞赋
相关推荐
-
学赋斟要(一)【 三余草堂】
三余草堂/文 赋的构成-- 赋原是<诗经>的一种铺陈叙事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赋作为一种文体,是富有文采.韵节.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体裁特点的作品. 古 ...
-
旧体诗笔记||词的格律
词产生于唐朝,流行于宋朝.词最初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后来脱离音乐.词韵是诗韵的合并,只有十九部,每部再按平仄分类,每个入声韵单独为一部.词韵和诗韵的具体对应关系可以查<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 ...
-
骈文写作
辞赋(五) 2021-06-11 09:54·云台 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平仄,今天我们介绍骈文的平仄特点及其写作: 一.什么是骈文 我们学习了把辞赋写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简单地说:骈文就是由骈句.提引以及 ...
-
辞赋第16讲
前面我们介绍了骈赋的句法和段法训练.清朝余丙照在<赋学指南>中说道:国朝律赋选本林立,是集专为初学计,不得不细为指示,先引佳联,所以讲句法也:次引佳段,所以讲段法也:后引全篇,所以讲篇法也 ...
-
写赋不要违反赋的基本句式和规程
文/一缕阳光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 ...
-
辞赋基础创作之辨体创作(骈赋律赋)
骈赋 骈赋又称俳赋,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并且要立意高远.行文流畅,对仗工稳,辞藻华美,韵律和谐,修辞丰富,典事充赡.由于前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学习,这里我们只需要将前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15)
(五)词的基本句法 词中最短的句子是一字句,最长的是十一字句. 1.一字句很少见,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词中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如: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毛泽东<十六字令>) ...
-
辞赋讲学三【香港诗词学会 紫华】
辞赋讲学三 上周我们讲了骈句的平仄,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其重点. 1. 骈句平仄的总则:"非节奏点不论,节奏点分明:但节奏点可连韵开篇,更可谋'上去入之变' 2. 节奏点在偶数字上居多,但有的骈 ...
-
辞赋第7讲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基本概念, 今天要讲的是: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与要求. 我们知道,骈句的句式有长有短,节奏多变,这种朗读节奏给人以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其声音的高低起伏.气息有节律的转 ...
-
澳门赋 王宇斌作
莲岛交彩,镜海丽天.凌驾尊贵,超逾平凡.尊为东方之赌城.誉为海上之花园.澳门,中华人民共和 莲岛交彩,镜海丽天.凌驾尊贵,超逾平凡.尊为东方之赌城.誉为海上之花园.澳 ...
-
骆驼赋/王宇斌
骆驼赋,著名的辞赋家天山客(王宇斌)先生的一篇辞赋作品.此篇对骆驼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描述,不但形态逼真,而且对于骆驼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从艰苦的戈壁和沙漠环境中将骆驼这种沙漠之舟凸显出来,作者笔下的骆驼 ...
-
木垒哈萨克刺绣赋/王宇斌
民族刺绣之古都,胡杨煜彩之天堂.乌孙王族之牧野,丝绸古道之仙乡.西域风光,情萦远梦;北庭遗址,史立残墙.而今绿色山城,掩映绣园街市;兴业园区,汇聚巧手丽娘. 其绣也,柔缕引牵,心波不漾,元神凝聚,兰指 ...
-
词话人物·孙斌辞赋专辑(1)
作者简介:孙斌,男,大专,1942年11月出生江西上栗,名老中医师,业余喜爱诗词歌赋联写作,原系江南诗词,湖南省老干诗词,岳麓诗词会员,上栗诗词主编,萍乡诗词理事,浏阳市楹联学会理事,雨花诗词会员;现 ...
-
鸿雪辞赋 || 郭振斌 文以载道赋
Valentine's Day _ 词人,是那种把世界放在心中的人. 词人手中的那一枝笔应是一根魔杖,既可以化池为海,也可以缩龙成寸.于大千世界中,能观音听色,方入妙境. -蔡世平 <<南 ...
-
【西南作家•序跋】曾令琪/文学漫谈(4)•《曾令琪词与辞赋精选》自序
西南作家·曾令琪主编专栏 欢迎点击,敬请关注--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 ...
-
“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 | 周华斌:漫谈周贻白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学术构架
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我院师生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开拓学术视野,中央戏剧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文学部联合举办"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9月24日,"人文大 ...
-
《中华辞赋精选48篇全集》翩若惊鸿,浪漫飘逸,源远流长
中华辞赋经几千年的蓬勃发展,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精品,成为人们仿效学习之典范.所谓辞赋精品,是指思想水平高.独创性强.文采粲然且具文艺审美价值并经历史检验.被大众认可的优秀作品.其主要特征是思想精深 ...
-
中药漫谈|赤芍与白芍,不易说清楚的芍药
芍药是可以媲美牡丹的传统名花,而今天我要说的药用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现代中药学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二者功效有别,然而古代并无赤白之分,如<神农本草经>只言芍药,<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