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大病后,请先奋力扛,不要轻易向朋友圈透支爱心和信任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商务合作、读者交流微信:13831979088
胡子宏生命日记(1402)
身患大病后,请先奋力扛,不要轻易向朋友圈透支爱心和信任
(一)
我在《30年,我人生经历中最感恩的10个时刻的人和事》中,回忆了当年为前妻治疗时,向同学们求助的经历。
2003年全年,前妻罹患恶性淋巴瘤,因为濒临下岗,没有医保,全部的治疗都是自费。半年后,我们全部的积蓄耗费一空。不得已,我委托大学同班的林峰,向同窗们求助。后来,同学们陆陆续续送来了六七万元。
在文章中,我写道:没钱汉子难啊,当时家境拮据,难得我呼天喊地。感恩那些给钱、借钱的亲人。
彼时,我的月薪是990元,同学们送来了我当时五六年的收入,折合到现在,就是四五十万元。后来,刘同学告诉我,当时大家都是三十五六岁,处于人生爬坡期,财力不足,没能力给我太多的帮助。

2016年的此刻,我罹患鼻咽癌,还是晚期。同学老车在微信上问我的积蓄情况,是否需要发动同学们给我捐助。我对老车说,我有积蓄,如果同学们表示心意,我肯定来者不拒,但是我拒绝同学们一切有组织的捐助。
彼时,我心里很清楚,48岁的人了,谁没有点积蓄?得了这场病,没有花多少钱,就向大家伸手,实际上透支了同学们对我的爱心和信任。如果这场病真的令我面临绝境时,就没有人从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我了。
这些年的世事历练,让我逐渐体味到,遇到困难就默默地自己扛,不要向亲友透支对你的爱心和信任。
当然,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经常互相走动,有点小事彼此照应,日常多交往,才会保持融洽的交往。譬如,我回家时,时不时到表妹的店里要点糕点吃,时不时乘坐一次同学的出租车,这是一种交往,为彼此的生活增加了一些便利,也是感情生活的需求。
但是,涉及到人、财、物上的帮助,就要格外谨慎,因为,这涉及到他人对自己的爱心和信任。

(二)
今天早上醒得早,就翻阅微信朋友圈,无形中见到了一篇水滴筹的求助启事。转发者是我的老乡,好朋友,我得病后她也资助过我。水滴筹的求助者,是老家的一位乡亲,得了肺癌,花了一些钱,就发起了求助。朋友在朋友圈留言道,患者是自己的亲属,生活困难,希望我能转发。
我认真读了好友转过来的水滴筹求助信,觉得有些夸大其词,就告诉她,我可以捐些钱,但是不想在朋友圈转发,因为这种求助不典型,而且太寻常了。
我分析了一下,这位肺癌患者4月份发病,经历了两次住院,因为参加了新农合医疗,虽然花了几万元,但是出院时结算,20天的住院费是22000元左右。即便是加上其他开支,有三四万元基本上就够了。可是,在水滴筹上,老乡声称已经花费了七八万元。唉,这就有点夸张了。
实际上,这位老乡得了肺癌后,经济上当然要有花费,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开始向外界哭穷了。我犹豫了片刻,向他捐助了10元。对,就是10元。我从来没有对别人捐助这么少的一笔钱。
在很多水滴筹捐助启事里,很多患者容易犯三个毛病:一是把自己的病情说得很重,二是把自己说得多么穷,三是把治疗花费说得有点夸张。这么写,无非是向引发大家对自己的同情,但是,如果夸大事实,就会透支了亲友对自己的爱心和同情。
我常常觉得奇怪,那些来自乡村的水滴筹发起者,自己得了病,而家里的其他人往往身体也遭了罪。譬如,自己得了癌症,丈夫此前就出过车祸,父母说不定还是瘫痪在床。总之,让人觉得他们家“屋漏偏遇连阴雨”。

要知道,但凡是微信上发出求助信,能给患者掏钱的,往往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往往不会随便就给他捐助。如果夸大自己的困难,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透支了亲友的爱心和同情,二是难以得到理想中的捐助额。
你越夸大自己的艰辛和可怜,越难以得到众人的帮助。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可怜人、贫苦人太多了,只有那些与自己的生活有交集的人,才会产生共鸣,为患者慷慨解囊。
果然,那个罹患肺癌的求助者,过了好些天,才得到了不到20000元的捐助,估计,这个数字基本上就到了头。为什么呢?因为他那个圈层的人,都意识到,他没有那么穷,他得了病,只不过想借此得到了些经济补偿,不让自己因病返贫而已。
罹患癌症,确实是人生的一道坎。无论家境是否殷实,都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可是,有些人走了背运,健康受到了损害,又不想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就随随便便发起了水滴筹。表面上看,在网络上求助,省却了脸面上的难堪,实际上,无形中透支了亲友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同情。
甚至有一些癌症患者,自己积蓄尚可,支付二三十万的治疗费用不成问题,却也编造出某些谎言,夸张自己的病情和花费,试图获得一些经济补偿。实际上,亲友们知道他的具体情况,不仅懒得给他捐助,还对他的做人品质降低了信任。往往是,这种人即便是求助,也获得不了多少捐助。

(三)
如果说罹患重病,要花钱,要遭罪,向人求助,也算是一种理由或借口,那么,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喜欢发懒,动辄就向人求助。不知不觉,就降低了别人对他的信任。
有些人动辄就喜欢“找熟人”,拿着求人当作常事,不知不觉就让人烦了他。我妻子在医院工作,有些亲戚朋友经常联系看病,弄得我妻子经常上火着急。有时候,干脆就气愤地拒绝,告诉对方,我要上班,抽不出身来,你找挂号,找XX医生,就说是我的老乡,肯定会被照顾。我工作太忙,就不亲自陪你了。
如果屁大的一点事儿就求人,不知不觉,别人觉得了麻烦后,就会婉言拒绝,即便是能帮忙,也懒得帮忙。再就是,如果不是十分要紧和迫切的事儿,也不要轻易求人,否则,等你真的有了急事,别人即便是能帮你,也会找借口推辞。
日常,我喜欢写点东西,有些人就喜欢找上门来,让我帮着写点材料。有的材料我能写,有的材料我不能写。譬如,银行的工作总结我就写不出来,因为隔行如隔山,我哪里知道银行的工作常态呢?再就是,我可以帮助一两次,再多了,我就懒得帮忙了。
这时候,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你的朋友、老乡、亲戚有多强的能力,你都要注意一点,不要随便麻烦别人,等一旦麻烦,就要让别人帮你做一件大事。自己的人脉关系,要留着派上大用场。

譬如,求人上学是很难的事儿,如果你有人脉关系,千万不要逞强,动辄就声称自己有人脉资源,帮别人的孩子疏通关系。你经常麻烦别人,等自己的孩子需要帮忙时,无形中,别人就没有帮忙的热情了。
我在各种圈子里都认识一些朋友,但是我不会轻易找别人帮忙。能花钱办事的,尽量不麻烦人脉。最好的资源,一点要留给自己,等着用来办大事。如果遇到屁大的一点事儿,就给别人添麻烦,不知不觉,就透支了两人的感情和信任。
就像生活中,血缘关系再近的亲戚,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子女,杂事儿太多,麻烦太频繁,自己也就懒得操心了。
从罹患癌症发起求助,到日常求人办事,貌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细细琢磨起来,都涉及到一个人是否善于自助的习性。善于自助的,求人办事往往会能赢得同情和帮助。不善于自助的,别人意识到你的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就懒得帮助你。
让我们先做好一个不善于向人求助的人,有了困难,先要自己默默地扛,不要向亲友透支对你的爱心和信任。实在扛不住了,那就向你的人脉求助吧,此时肯定会有人帮助你。
当然,你能获得多少帮助,得益于你此前是不是帮助过别人。你向别人、社会奉献出的爱心,不知不觉,都会赢得回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日常发善心,做好事,往往会得道多助。
——End ——
胡子宏2020年暑假初中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