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学组:神奇的肺癌消失
你若将过去抱的太紧,怎么能腾出手来拥抱现在?


病例


女,64岁。CT20141700
检查部位: 螺旋CT平扫(胸部(包括肺纵隔)(平扫))
病人主诉: 咳嗽、咳痰2月余
病人体征: 两肺呼吸音减弱,未闻罗音。
临床诊断: (J18.900)肺炎























这个病例从开始诊断的时候,信心非常足。
肺内肿块影,分叶状,内支气管截断,肿块远端坏死,两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影。
检查所见
两肺各叶见多发大小不等小结节灶,边缘较清晰;右下叶外基底段见大小约41mm×42mm×38m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大结节影,边缘较清,浅分叶,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区,内部支气管连续性中断,远侧见小片状模糊影。气管、左肺各支气管通畅,隆突下疑似见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积液,胸膜未见增厚。左冠状动脉走行区见钙化影;心脏、大血管形态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
1. 右下叶外基底段周围型肺Ca并肺内多发转移可能性大,必要时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
2. 隆突下疑似淋巴结增大;
3. 左冠状动脉硬化。
然而,时隔一个月的复查片,感觉病变明显缩小,肺内肿块缩小,开始对前面的诊断产生疑惑,难道是 其他病变,影像学又是非常典型肺癌肺内转移,但是,仅仅一个月病灶明显吸收,难道?










原诊“1. 右下叶外基底段周围型肺Ca并肺内多发转移可能性大,必要时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2. 隆突下疑似淋巴结增大;3. 左冠状动脉硬化。”,现复查:
两肺各叶见多发 小结节灶,边缘较清晰,最大约3mm;右下叶外基底段见大小约31mm×25mm×35m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大结节影,边缘较清,浅分叶,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区,内部支气管连续性中断,远侧见小片状模糊影。气管、左肺各支气管通畅,隆突下疑似见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积液,胸膜未见增厚。左冠状动脉走行区见钙化影;心脏、大血管形态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
1. 考虑右下叶外基底段周围型肺Ca并肺内多发转移,L2椎体骨转移瘤;
2. 隆突下疑似淋巴结增大;
3. 左冠状动脉硬化。
与2020-06-14片对比,右肺下叶肿块吸收缩小,两肺多发结节灶吸收缩小并减少。



再次复查,确实病灶明显吸收,对于病人来说,是高兴的事情。
肺癌消失,到底什么原因?
见到病人
询问,什么妙方?
原来是服用这个药---吉非替尼
来诊肺部联盟方婧玉老师对药物的点评
吉非替尼是驱动基因抑制剂啊 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的
中国人非小里面EGFR突变概率最高可以超过50% 所以吉非替尼随便打一枪有效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
或者确切来说 中国的非小患者 真正没有任何可治疗的驱动基因突变的 不会很多
EGFR有数据就认为在40-55%左右了
ALK一般认为在8-10%左右
ROS-1一般认为4%左右
BRAF V600也差不多4%
RET可能在4-9%
前面四个都有已经上市的靶向药
RET现在最新的靶向药是美国BluePrint公司的 它在中国的代理商是基石药业
所以未来被靶向药覆盖的肺癌患者只多不少
EGFR突变病人典型特征:亚洲人+女性+年龄小于55岁+不吸烟+腺癌 全中或者是大部分符合的就应该考虑检测
ALK突变病人典型特征:亚洲人+年龄小于55岁(一般平均在40岁左右)+不吸烟+腺癌+男性+早发脑转移 全中或者是大部分符合的也可以考虑检测
如果吃的是吉非替尼,腺癌肺内转移首先考虑
野生型EGFR患者对TKI敏感的特征:腺癌+年龄小于55岁+至少经过两轮化疗+对含铂化疗完全耐药+对长春类药物不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