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胜║“天理良心”的由来

客家俗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天理良心”,这词比喻为人处事要讲良心,讲道理,才能以理服人,让别人信服。这个词语的由来有个生动有趣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客家某山区有个叫天理的人,其貌不扬,老实本分。他家里很穷,常常揭不开锅,吃了一顿不知下一顿。有一天,他上山干农活,看到路边草丛里有根黄色的树枝,拿起来一看,竟然是一根闪闪发光的金条,沉甸甸的。再仔细瞧瞧,发现金条上一端写着“天理”,另一端写着“良心”的字样,中间依稀还画着一条直线呢。他惊喜得不知所措,“天上掉馅饼了?难不成老天同情我这穷汉,给我送吃的?但金条上的良心又有何含义?”“左边的天理分明是自己的,右边的良心估计是另外一个人,中间的直线表示一人一半吧?”他呆呆的冥思苦想。
他拿着金条,心神不定的向四周张望,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把它平分吧,实在难舍,一根金条足以让自己从此吃饱喝足,衣食无忧。不分吧,又唯恐违抗上苍的天意,可能遭到处罚。”最后想了想,做人不能贪得无厌,既然是老天送来的,就要顺着天意,照分!于是他开始起早摸黑,日夜跋涉,到处找良心。路上饿了就像乞丐一样向人讨吃的,渴了就喝小溪里的水,偶尔还摘野果充饥,用了二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良心这个人。
原来,一天晌午他来到一个简陋的茅房前,实在饿得难受,便斗胆地敲了敲柴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天理向他说明了来由。那人看到来者饿得皮包骨,于心不忍。回到屋里盛了半碗准备给生病的母亲喝的粥,小心翼翼的端了出来。这时,屋子里传来母亲虚弱的声音,“良心,良心,是谁来了?”天理一听到这些话语,惊喜极了,问:“你就是良心?”“小弟正是,请问有何指教?”良心回答。天理从口袋里掏出金条,问:“上面是不是有你的名字?”良心仔细看了看,疑惑地点了点头。天理指着中间的直线,说:“总算找到你了,咱们遵照天意,平分了吧。”于是两个人找来锯子,边用火熏边用力锯,好不容易把金条锯成两半分了。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觉得天理不贪婪,忠诚老实。都认为做人要像天理一样,光明正大,心底无私,正直分明。时间久了,“天理良心”成了人们警戒人们的口头俗语。(张永胜整理)
注:此文前些日子发表在《梅州日报》

【作者简介】张永胜,笔名:张晟;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在报刊发表过近百篇文章,特别喜爱写游记!喜欢徘徊在山水之间,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待取得进步!梅县区作家协会会员,梅州文学网(嘉应文学网)特约编辑。

编辑:刘薇嬍;校对:刘薇嬍
策划:周逸帆;责编:陈静嫣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