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相关推荐
-
小人物如何提升谋略智慧?鬼谷子:顺应人心,因势利导为不二法则
很多时候,古典谋略是需要悟的,为什么呢? 诸如,一些古文的字也认识,句子也认识,自己也觉得明白了,其实是自以为是而已. 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其实只有一个字:顺. 一 什么样的人懂得顺? 据我观察,有一 ...
-
读通鉴(19)组织里的张仪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读通鉴(19)张仪的博弈论 注:资治通鉴其实就是博弈通鉴,对于各国来说,就是囚徒困境,张仪的判断是对方会选择什么?他拿什么出来?人大多数时候,不会有全局性的思维,都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什么事对你 ...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对此持否定态度,认 ...
-
语音版《孟子》赏析(16)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赏析(16)此之谓大丈夫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三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三节,节选自<滕文公上>,孟子阐述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大丈 ...
-
【滋水 · 随笔】 亚林: 《〈孟子〉二章》之新解
<〈孟子〉二章>之新解 文|亚林 巜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 ...
-
篇三:《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赏析(6.1—6.10)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卷6·1] [原文] 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②',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 ...
-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滕文公章句下 )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quo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1利必正义枉道弗从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1利必正义枉道弗从 题文诗: 陈代问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 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有曰:枉尺直寻. 宜若可为.孟子答曰:齐景公猎,招虞人旌, 不至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2富贵不淫仕必由道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2富贵不淫仕必由道 题文诗: 景春问曰:公孙衍与,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怒诸侯惧,其安居也,而天下熄.孟子答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丈夫之冠, 父命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5与善士居礼必中正非义速止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5与善士居礼必中正非义速止 题文诗:孟子而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欤? 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知齐语, 使齐人傅,使楚人傅?曰齐人傅.孟子问曰: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6道衰暴作文武中兴
题文诗: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答曰:予岂好辩?不得已也.天下生久, 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之逆行,泛滥中国, 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为营窟. 尚书有曰:洚水警余.洚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7杨墨邪说孔子仁义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7杨墨邪说孔子仁义 题文诗: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继之有作,臣有弑君, 子有弑父.孔子而惧,作春秋书,天子之事; 故孔子曰:知我者其,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8廉洁之士不弃人伦
题文诗: 匡章问曰:陈仲子诚,廉士也哉?居之於陵, 三日不食,耳之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 螬食实者,过其半矣;匍匐往食,三咽然后, 耳闻目见.孟子答曰:于齐国士,必以仲子, 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 ...
-
孟子尽心章句下
尽心章句下 本篇是<孟子>全书的最后一篇,内容仍然很丰富,其中有一些著名的章节和名言警句.全篇原文共38章,本书选15章. 春秋无义战 [原文]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