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之庆山的叛逆

这是陈艾2019年第 22 篇原创


楚:

昨天看到关注的一个作家博主微博写:“安妮宝贝小说中的人物依然叫:春泽、雀缇、无量……感到佩服。”

很好奇。去搜了下有关安妮宝贝新书的网页。忽然想和你聊聊。

该女和写《武林外传》的宁财神是当年同一波火起来的网络写手,曾被誉为文艺青年鼻祖(其实鼻祖应该是杜拉斯张爱玲村上春树等),其青年时期的小说以女生棉麻裙、海藻长发、光脚穿球鞋、戴银镯子成为标准标签,文笔华丽、阴郁、考究,情节尽显青春期之暴烈、混乱,不乏堕胎、自杀、流浪等,如今的青春片受她作品影响不能不说不大。

让两女星拿金马双黄蛋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原作正是她。

在上本书《春宴》出版后,她宣布改笔名为庆山。

几年前舆论对“文艺青年”大为诟病,举旗大骂过她,以及李志、李健等民谣歌手。

我曾微博转载过某个腾讯签约大咖讥讽文艺青年的文章,看后哈哈大乐,觉得很有趣,有以下词句:

“我不幸读过李健夫人在其微博上秀恩爱的一段:“咖啡先生做了一杯极好的浓缩,我就挑了黑松露巧克力球搭配,他看着我说,你哪来这么多我没见过的好吃的,还都藏起来了,像个小松鼠!”此种看似与草根格格不入的幸福美学非但没有说明李健在《我是歌手》中选择那几首民谣不合时宜,恰恰相反,这一选择达到社会学层面的精准,否则他也不会获得以白领女性和知识分子为主的都市领袖们的青睐。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那些民谣的阶级本质是紧抱全球资本主义大腿的小资产阶级。”

“李志们的民谣之所以斩获人心,也概莫能外地缘于其啜准了眼下这个时代的某粒G点。简单说,他们的音乐准确并全面地反应出了当下文艺青年的劣根性,姑且总结为两点:自怜和造作。造作是自怜的表现,自怜是造作的根源。

文艺青年不仅自怜,自恋、自渎、自欺、自取其辱等等自字打头的精神病状态,他们也都十分擅长。这些病可统一称之为自我。之所以强调自怜,因为我一度将李志们的民谣喻为一片平瘫在地上的泥,这泥唉声叹气却又死心塌地的涂地状,正是自怜这个词的形象体现。”

“文艺青年惯于以汇入某种流派的方式将自己从这个世界里摘出来,以投靠某一人群来作为对所有人叛逆的行为标识,以臣服于某种主义、美学乃至穿戴方法来完成他们破裤衩一般的自我——这种匪夷所思的理直气壮里深藏着一种极其肤浅的虚伪,这虚伪已肤浅到连虚伪者本人都找不到除了强作信以为真状之外继续虚伪下去的任何办法,像《国王的新衣》里,被揭穿老底后破罐子破摔地,在街上疯狂摆Pose的国王,此即为造作。

插句忠告:各位年轻的朋友,谈恋爱倒也算了,如果你要嫁人,千万不要嫁给文艺青年。娶也一样,更要命。切切。”

骂的挺凌厉活泼的吧?

也不晓得人家是吃他穿他还是给他家大门泼米共了,这么大费周章的。文字本身倒可圈可点、有长沙臭豆腐一样无可名状的味道。

哦扯远了。

我看安妮宝贝,之前看,现在也看。

和其他书一样,看过就放下了

不是粉丝。

舆论最初把她捧成神,后来又各种所谓扒或什么忠粉转路人。

都保持着距离。

她并不比我看的其他作家特殊。文字的世界带给我美感和享受,是判断我阅读谁和不读谁的唯一标准。

她父亲过世后,她写的散文集《蔷薇岛屿》印象最深。

经历死别后的文字离开了之前青春文学过于绮丽的虚空和为赋新词强说的闲愁,她的思索、视角、铺叙,有了重量,能在某个瞬间击中你。

今早看到《收获》对之前的安妮宝贝现在的庆山,其新作《夏摩山谷》刊载上《收获》的采访。

《收获》是我小学二年级就读起来,深有情结的文学杂志。

这篇连载了4期的专访,提问者的问题有深度有思考,庆山的回答更是见到作家多年沉淀、自我训练、孤独成长、实践、思辨,并用语言文字呈现给世人的功力。

庆山谈了很多,有书的内容和人物,也有从书中投射出来的很多思辨,我摘取了她谈到的:自我成长、人的本性、爱与智慧、初心、叛逆的勇气、简朴以及实践和被实践。

这些字句,一一入眼入心,引起我巨大的共鸣。

对你可能有点深。你随意看哈,留备在这里:

分割线

“他们也许出身来历不同,但都没有放弃过生命的自觉,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不在意世俗标准与主流价值体系,不受外界侵染。而是真实而质朴地面对自己的存在”

“本性不是肉体、物质、外在条件所附加给我们的影响。它储备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但我们会不认识它,遗忘它。本性被外在的很多东西遮蔽。通常,对外的强烈欲望与物质索求,各种喧杂混乱,会让人忽略生命中本自具有的珍贵特质。”

“爱需要有智慧与慈悲。如果不能同时拥有这两者,爱会变质。有了智慧,我们的爱才能包含有洞察、觉知、理解、接纳,不管是对待一个人还是一件事一个物品。有些人只看表面形式,比如看人看对方的身份与衣着,看书只看情节与故事,看事物只看它被多少人认同或跟随。这都是缺乏智慧。缺乏智慧必然也不会有慈悲。慈悲是在深度的理解之上才能产生。

没有智慧与慈悲的爱,会试图把一切关系、事物都变成满足自己的期望与幻想的工具。这也是现在普遍的关系形式,人们以爱的名义进行各种勒索,索取物质、索取照顾、索取欲望的实现。却没有真正去爱与被爱的能力。”

“现在的人内心浮躁,习惯喜新厌旧,很难维持初心。世俗最终会把人染污。一个人即便在年少时有过追索之心,对真善美有过理想,但如果缺乏持续深入的心力,便只能转向浮躁和肤浅之物。还有一些人会转身来否定或践踏自己的初心。”

“你一旦决定修行,要接受自己成为叛逆的人,边缘的人,因为你的生活会违背大部分主流价值观,别人向往的你不向往,别人热衷追求的你不追求。这本身是深刻的叛逆。接受自己可能成为一个孤独的人。这里的修行,没有什么宗教指定,只是代表我们开始真正觉知与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

“简朴不一定指物质形态上的,它也包括心境。简朴的生活是一个人在经历过种种反复和考验之后,很清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已一心一意,不再会受到很多事物、观念的吸引与干扰。简朴的人,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心愿,简单而明确地存在着。他有可能是个极为普通的人,一个生活看起来平淡而寻常的人。在对欲望有过透彻的领受与穿透之后,我们才能够甘心简朴。”

“实践没有这么困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大部分都是日常而微小的事情。像高难度的长途朝圣或做起一个项目,发生概率很低,而且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更需要因缘具足。在生活中尝试实践很容易,比如坚持早睡早起,控制自己的饮食,决定每天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诸如此类。这只是发起愿望与有毅力坚持的问题。”

"被实践,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的包裹中突破出来,形成独立而有觉知的品性。人如果没有独立性、没有觉知,会很难获得真实的生活,并且被原生家庭、自己的错误认知、偏见、世俗欲望、虚荣心、科技与娱乐、手机沉溺……种种事物所捆绑、覆盖。如果没有挣脱,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性的机会很少。人如果不符合自己本性地生活,他会觉得充满冲突、不真实、很焦躁。"

分割线

那么,我为什么给公号起大龄文艺女青年呢?

一当时刚好听过那首邵夷贝的同名歌儿

二我曾经常被标签“假文青”“小资”什么的,那就顺势好了

三正合了“你标签我,我无所谓”,哪怕我将此标签挂上也不影响我内心自我认知与判断的态度

看《西部世界》最难忘第一季开场10分钟,女主的台词:

“Some people choose to see the ugliness in this world. The disarray.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有人选择看见世间的丑恶、混乱。 我选择看到美。”

这是我在这里以信的形式写字的最终目的。

此致

Yours

差点陷入喋喋不休自发光小黑屋(自我沉浸式)的桃妖大人


Shining monment  22:

从今日起

满22篇信

365之22天

自此实践2019小微坚持之一

请你见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