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岁带娃攻略之四: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
1、专注力
有没有高的集中的注意力决定了孩子的智商高低。
新生儿出生第一天,我们就要培养他的专注力。
眼里有爱,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已经是在培养专注力了,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就是培养专注力。孩子出生七天后,使用黑色白色的图片,在距眼睛20到30厘米处,向左,再慢慢向右,锻炼他的追视能力和睫状肌,然后再向上向下。
20天时,两只手要不同频率在孩子面前动,如果孩子15秒不眨眼,就让他认字,养成自觉学习阅读的习惯。
锻炼孩子动和静,是让孩子能静下来读书认字。
这么早就开始认字,他认识吗?知识的80%是从视觉进入大脑的,所谓字画同源。
第一个月认三到五个字,闪卡,六个月就能认完。
孩子大脑的拍摄能力一分钟可以拍三张,最快是一秒一张。
一岁时拍摄能力是高峰,以后拍摄能力会慢慢消失。一天闪20个字,小时候是只记忆不理解。
认完字,再读词语,读国学经典,读诗经等。
第一个月上下午各有15分钟认字;第二个月上下午各有30分钟,跟不上就补课。
孩子在幼儿园里坐不住,是小时候没有进行静的训练。
孩子的拍摄能力会在两岁后逐渐消失,两岁之前是天赋帮助,不用刻苦努力。就像两个月以内,孩子的抬头、抓握、坐、爬等能力不练就消失一样。属于“过了这村没有这店”的短暂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天生带来的潜在能力,要引导出来,转化为能力。
三个月以后抱着玩儿时,家具上要贴上字;出去玩儿,要去看广告牌儿,处处看字;到超市购物时,也要看字。声码、意码、图码三位一体。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去做。
保护好专注力,要做到一个人说完话,另一个人再说,不能插话。孩子在专注时不要打扰。
这样锻炼六个月,就养成沉思的眼神,学习好是心脏频率和大脑阿尔法脑波儿吻合,吻合时才会有沉思的眼神儿。玩儿要玩儿个够,不要破坏他的专注力。问孩子话时,要看看他在干什么,请勿打扰他的沉思。

2、自控力的培养
若自控力强,人的疾病就没有那么多。自控力,不是学校也不是家长给的,是自己形成的。有了自控力,长大后就不会违法乱纪。
从第一个月起,要控制孩子吃七分饱,控制口的贪婪。如果孩子哭,要等一等再报,这是对耐心和自控力的培养。吃东西时,先分享再吃,分享给大人时,大人一定要咬一口,如果这次不咬或者假装咬一口,那么下一次他就不再分享或者假装分享,这样孩子就学会了做假。
孩子会爬之后,就不要的东西给她,让他自己去拿;如果哭了,可以先拍,然后再说,等不哭了再抱起来,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秩序习惯。
如果孩子思路清晰,反应迅速,举手最快,这是秩序感最强,做题就是秩序问题。
第一个月,按时吃,按时睡,就是锻炼他的秩序习惯。孩子换个地方睡觉就哭闹,是秩序习惯违反了。
四个月时,把客厅腾出来,买两到三组书架,建立学习园地,宝宝的一切物品从小就让他练习自己摆,归还原位。给他地方来形成秩序习惯。
神经元,某个管某事儿,我们要建立架构。喂饭时,选个地方,固定住,不吃就饿着,强化秩序习惯。按时间睡,也是锻炼他的自律精神。
4、想象力的培养。
右脑主管图片、词卡、节奏、唱歌等,所以要多刺激。
出生第一二月,看黑白字;三四个月时,看彩色图卡;四个月时,指东西让他认,让他沿着手指指的方向去看。
可以抱他去阳台看月亮,看星星,看完后说,等明天再看,第二天,让他找昨天看月亮星星的地方,找到了再去看,让他明白今天、昨天、明天的意思,知道你、我、他的区别。
四到六个月时,要认国旗、动物和汽车标志。让他的手触摸,知道凉热,粗细等。出来的时候,要认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要认汽车的标志,知道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积木区别开来。
六到七个月,最低不能晚于六个月,要把孩子抱出来,100天的时候就可以抱出来1如果冷的话就到超市去,让他早接触社会,这样不怕生,见识多才能知识多。
要到农村去看看,知道鸡狗鸭鹅长得具体什么样。几个月要拿勺子自己吃饭,锻炼手、眼、口的协调能力。要拿笔来画画,不管好孬,大人可以添上几笔,鼓励他画下去。一岁半要拿笔写字儿,学笔画,天天起来写。
一个孩子每天都要写字,后来奶奶因为生病懒得动,批了他一顿,结果五天后他再也不想写字了。一个孩子对身边事的兴趣只会维持两周,所以我们不要随意破坏。
一岁半时,拿起纸笔,到公园看树,看花,写个“树”字儿,粘在树身上,走时再捎回家去,带着一片树叶粘在本子上,做成像画册集邮册一样的东西,让字和物同时学习。要识别各种农具,到地里去看看庄稼、蔬菜,接触一下大自然。
两岁时要学会用尺子量家具的长宽高,有长宽高的意识。要用秤,称一称重量,也可以用高粱秸做成的小秤来做,区别轻重。还可以叠一个小船,让孩子去识别哪是漂哪是下沉。
可以把一大把冰棍棒散在一起,让他一根根儿挑起,练习耐心。明白哈哈大笑、微笑、生气、发怒的区别,知道走路和散步不同,颜色有深浅不同。
三岁时,所有物品都要认完。孩子能找出相同的、不同的、相似的,认完会区别事物的特质,区别特质才奠定智力的基础,比如瓷器易碎,不锈钢摔不烂。
培养他的观察力,识数的时候,比如吃东西时识数,吃一个再加一个,这是加法。总之,生活即教育。
三岁时要学会玩一玩打牌,识别哪个大哪个小,要赢得起,也能输得起,要有正确面对输赢的态度。

让孩子学会活泥巴(橡皮泥不能完全代替,它有短处),知道水少了泥会抽稠,水多了泥会稀。让他自己洗泥巴手,他会想办法想办法洗干净。
让他搓泥巴圆球儿,掌握手的自控力。圆球晒干后,让他趴下弹圆球儿,锻炼手指力量,协调眼睛大脑支配判断力量的大小。捏泥巴小鸡小狗小鸭子等,提供材料,让他创造,捏完排起来,晒干,装好,标明某年某月某日做,过段时间再看。学会观察判断,要具体分析评价,把好的放在专门的鞋盒儿里,作为作品供家长欣赏。当我们很在意他,他就会干,喜欢干,这事不花钱。
三岁时,琴棋书画都要涉猎一点。
就像吃饭菜,让他用词语形容美味,只有尝过才会形容。什么都要接触一点,了解涉猎,多刺激右脑,美术和艺术开发想象力。
家长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会发现孩子的爱好在哪里,不用问,在哪方面用功,不厌其烦,就能甄别出他的天赋特长,“一技”可以糊口,“之长”可以致富,让孩子自食其力的去挣饭吃。
三岁时要学做饭,四岁时要切面条儿,擀面条,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饿不着。夫妻俩也没有两个人一块儿老的,做饭,是人的必修课。
在做饭中能学会顺序排列,活动就是学习。
锻炼孩子会叫辈分,会称呼,年龄不同,称呼不同,给他说,让他观察,让他有悟性。
(根据田富荣专家讲座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