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博修文物丨陶瓷篇
相关推荐
-
北京旧鼓楼出土陶瓷残片,修复后成凤首扁壶,为何有人对它不认可
北京旧鼓楼曾出土了48块残片,专家用先进科技技术对其修复后,它变成一件完美无瑕的古代文物,面对这件镇馆之宝,引起众人的议论:残损的文物,是否应该过度修复?您要想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吗?小编这就来为您 ...
-
我在上博修文物丨青铜篇
1958年,上海博物馆设立了文物修复工场,是国内首批组建文物修复和复制团队的文博机构之一.从那时发展至今,上博有6个修复项目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青铜器的修 ...
-
“一术多效”技术在临床上开展的必要性丨科普篇
10W+中华整形大典医美公益科普平台 更简单读懂 文| 中华整形大典总第2001篇 章| 阅读本文需要占用您2分钟时间 "微整形"的普遍性优点是无需开刀,速成,损伤小等,因此,近 ...
-
上博新展开幕丨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新展 · 开幕 2021年10月28日,"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汇聚来自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 ...
-
上博讲坛丨古陶瓷很美,是什么让它们有了颜色?
当我们欣赏古代陶瓷作品时,除了肉眼看到造型各异.色彩纷呈.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外观形貌之外,如何正确断代,又如何了解其隐含信息? 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发挥了作用. "上 ...
-
铜·文物丨【铜博留声机 】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尖底瓶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尖底瓶 仰韶文化是我国黄河流域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因其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这一时期的人们基本上过着定居的生活,男子在外打猎采集种 ...
-
上博首创博物馆数字化平台 不光能给文物打分还能洞察你看展的心|上海博物馆|文物|博物馆|大克鼎|上博...
图说:上海博物馆数字中心藏品数据界面 网络图 近日,上海博物馆首度展示了试运行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这个国内首创的平台拥有国际前沿水准,它即将今年12月的开幕"董其 ...
-
上博最美文物之玉器细节图
玉神人 石家河文化(公元前24世纪--前20世纪) 圆雕,青玉质,晶莹剔透且保存完整,制造工艺非常高超.玉神人面部造型奇特,斜橄榄形眼,蒜头大鼻,阔嘴紧闭,表情庄严,头戴平顶冠,耳戴一对耳环,双手放在 ...
-
农民上交给浙博的文物,只被定为二级,多年后却成为镇馆之宝
其实,在文物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少种类的文物,看似十分稀少珍贵,但却叫好不叫座,有心收藏的人并不多,价格也没有我们想象的昂贵.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几乎都是重器,但商周时期的古陶器,市场价值 ...
-
胡人 天王 镇墓兽:上博陶瓷造像中篇
上博陶瓷造型艺术欣赏中篇 陶器为全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国的创造.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土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早期手制陶器.此后,各地陶器的制作日益精美.到了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