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谊:篆书学习的入门之道

  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学习,由王友谊老师为大家带来“浅析《大盂鼎》铭文”系列课程完美收官,相信大家对《大盂鼎》铭文乃至金文书法的相关知识,一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大家的篆书是不是越写越有味道了呢?

  有位学员这样留言道:“感谢王老师的分析,让人从笔画到结构都找到一种书法源头的感觉”。接下来,就让我们溯源而上,深入地认识一下严谨而博学的王友谊老师,感受他的人生与艺术魅力!

1949年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全国第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评委

全国第九届书法展评委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委

2012年荣获2011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

作品被选入全国首届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

“三名工程”书法展

荣获“中国书法兰亭艺术奖”

  虽然王友谊老师的课堂正片内容已暂告段落,但参加三品课堂的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希望王友谊老师讲讲篆书入门的那些事。小编就专程为大家带来了王友谊老师的习篆建议,不要眨眼哦!

  学习篆书和学习其它书体一样,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然后博研众体,聚古人于一堂。比如选中《石鼓文》为自己的切入点,在临《石鼓文》的同时,还可以上至两周铭文,下涉秦汉刻石乃至清末诸家,手执心谈,求其字体形势。诸如:《史墙盘》银钩蛰尾式的线条活泼而不流媚;《散氏盘》恣肆放纵的结体随势生发;《盂爵铭》不修边幅,不讲整齐,一切任性随之;《毛公鼎》沉雄绵亘的笔力贯穿始终;《虢季子白盘》疏朗至极的布白,为通篇增添了流动的美感;《秦诏版》任意放纵的体势,奇趣而多姿;邓石如以石鼓而畅其致;吴昌硕以石鼓而扬其气等等,均可兼收并蓄,以使胸中宏博。学书亦如僧家托体,积千家米煮一锅粥;似群蜂采蜜,采万朵花酿一巢蜜,博采众家之精华以为己用,酝酿久之,自成一家面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