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出来的日本军神:野战无敌却不会攻城,号称义将却纵容屠城

对于喜欢日本战国历史或者战国游戏的人来说“关东三杰”的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和北条氏康是仅次于的“战国三杰”的人物。武田的勇、上杉的义和北条的贤,都是他们在战国中立足的根本。特别是上杉谦信,更是被誉为“军神”。在很多大河剧或者小说中,他都有着“战国第一义将”的美誉,一生光明磊落、从不落井下石的上杉谦信更像是战国中的“侠客”。

上杉谦信不近女色因此有人怀疑其是女人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上杉谦信到底如何呢,为何不能统一日本?其实在雨田君看来,上杉谦信固然是能力超群,但想这么完美的他居然没能统一日本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吹出来的军神‍‍

虽然上杉谦信号称 “越后之龙”,在很多的小说和野史中,其兵法造诣远超织田信长的兵法家,但实际上在相互征伐的战国,上杉谦信不仅没能扩大自己的地盘,还把自己老爹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关东地盘全部给北条和其他几家抢过去。一直觊觎的加贺和越中,也仅仅是占据一小块地盘。而之所以一直扩张失败,主要还是上杉谦信对外战争经常拉胯……

上杉谦信在和争夺鱼津城之战中在战下手的柴田胜家手上吃过亏,在武藏国的羽生城之战中,率领关东国其他联军的上杉军被北条军打得惨败。不过整体而言上杉谦信在合战和阵地战中依然是胜多负少。

上杉军有“毘字旗到,所向披靡”的说法

之所以说上杉谦信是被吹出来的,其暴露出来的作战问题是——尽管上杉家野战无敌,但在攻城作战和中可谓“战下手”。

在和加贺的一向一揆作战的七尾城之战中遭到畠山七人众之一的长续连的狙击,虽然扫清了外围,但上山军依然很难攻入城内。双方就一直在对峙和消耗,等到了冬天粮食吃完的上杉军依然毫无办法,而就在准备撤军的时候,被支援的过来的加贺众偷袭直接败退回越后。

攻打七尾城受挫的上杉谦信

在决定关东归属的小田原合战中的,已经退无可退的北条家被上杉谦信打的只能退守的小田原城。但这个时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不会攻城。

面对坚固的小田原山城,上杉谦信是一筹莫展,打也打不进,再加上武田信玄出兵上野国,关东势力们白白丧失最后灭掉北条家,拿下关东的“最后机会”。据说上杉谦信为了让自己撤退时候更有面子,独自到小田原城下喝酒,以彰显自己对的北条家的漠视,着实为自己捞了很多好名声,但这个名声丝毫不能掩盖他不会攻坚的事实。

为了体面撤退,小田原城下逞强的谦信

愧对仁义之将‍‍

在日本战国一直“上杉好名,武田重利”的说法。在很多人眼里上杉谦信是一个“义将”,特别是受到近年来光荣游戏以及日本电影《影武者》的影响,对于上杉谦信的吹捧过于神话。在人设中上杉谦信每次出征都会标榜自己为“义”出征,很多上杉谦信粉丝的眼中上杉谦信出征,要么是别人主动打他,要么是拯救弱小(慈父属性满满)

经常“义”字不离口的上杉谦信(剧照)

他和武田信玄这种相爱相杀的故事让人动容,武田信玄特地在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武田胜赖,不用在边境安排人手防守上杉家,只需要针对德川和织田联军就是。而且交代武田胜赖如果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向谦信求救。在电影《影武者》中上杉谦信甚至在武田信玄死后说道“我们失去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真的是一个英雄……”

《影武者》中为武田信玄惋惜的上杉谦信

但在这么感人的义字后面,却实际上是一种“负义”的表现。

日本作家在其《大日本野史》中声称:“谦信为治,伤于严酷,任意杀戮,人不自安。”从这里可以得出上杉谦信的手腕实际上是很严酷。而且他的“义”不等同于我们现在说的“大义”而是小利。

上杉谦信统治越后,其实手上常备的人马(武士)并不多,平时的的人马也只有不到1万人。但只要上杉家对外进行在大规模合战,领域内的农民就会积极加入到上杉军去。很多人将其归为上杉家和领地内的农民之间的关系坚固,毕竟上杉家几代领主都对领地内外形实行“义”政,所以得到农民们的拥护。

战国时期强悍的农民

但实际的原因是,上杉谦信的这种义是建立一种相互利用的基础上,上杉谦信对于手下的农兵管理可谓是及其混乱,农民们帮助他作战是建立在他许诺在战后允许这些农兵劫掠他人财物的基础上,战国时代的农民可没有现在这么淳朴,上杉军的农民们特别喜欢在秋天出动,打秋风。每次拿下的一个地方他们都会默许这些农兵去抢占领地百姓的粮食(因为打仗耽误农兵生产,要补偿他们)。因而这些打仗的农兵们除了自家的粮食外,还能靠着打仗大赚一笔。所以他们才会死心塌地地为上杉家卖命。

作战凶猛野蛮的农兵

按照《活,在日本战国》中的记载来看“上杉谦信的军队是日本大名里面军纪最为差的部队,上杉军杀人放火是惯例,上杉谦信的军队每次打仗之前都会很好的规划,今天抢这,明天抢那。”这种有组织的预谋劫掠行为,根本就不是一直“义”军所为。

战场上冲锋的上杉军

除了在打仗中持续作恶之外,对内管理上杉谦信的管理,也并非那么“仁义”。

甚至说相对于自己的老对手,北条氏康和北条氏政等人都有不小的差距。好歹人家北条将领地和自己的家臣紧密团结,而上杉家的内乱从他老爹下克上时代都开始时就一直存在,越后国内豪族林立,对于扬北众等人更是长期无法驯服。对于国内豪族的打压,让上杉家经常鸡飞狗跳,让他和其他关东两杰相比,在内政上都有不小的差距。长期镇压的国内的豪族的结果是越后和加贺都爆发了一向一揆,甚至很多一向宗的人都是自己越后国的国民,如果他实行的是“义”政,那根本你就不会导致领地内大臣经常跳出来反对他,国人众纷纷倒戈的局面。

一向一揆众们在集结

雨田君说‍‍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上杉谦信就像一个社会人,或者当年落草的梁山的英雄好汉,他有义,替天行道。像梁山好汉的一样带着底下的农兵们大块喝酒大块吃肉,但是他们的“肉”哪来的,还不是从下面的村庄抢掠百姓得来的,或者攻击曾头市(武田)、祝家庄(北条)这样的邻居抢来的?

而上杉谦信重性格上也是一个爱惜自己羽翼的“粗人将军”,受到国人众和家臣,甚至是对手的吹捧就开始飘飘然起来,把自己当成“义将”,武田家衰败的时候地盘也不抢了,被北条家一忽悠自己在关东的地盘也不要了。因此与其说上杉谦信是一个“义将”,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好大喜功喜好征伐的杀戮之将。

而这就决定了上杉谦信只能是一方镇守的武将大名,而非可以成就的大业的一代雄主。

— The end—

(0)

相关推荐